1樓:匿名使用者
打dǎ 更 gēng
打更 的更 明明是geng ,為什麼有些人讀jing
2樓:星願老師
jing是古時的讀法,取更替的意思,而且要敲鑼,把人嚇一跳,取驚的音,現代漢語中更字只有兩個音:gēng、 gèng
更釋義:
一、gēng:
1、改變,改換:更正。
2、經歷:少(shào )不更事(年齡小,沒有經歷過多少事情)。
3、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更時。
二、gèng:
愈加,再:更加。
漢字筆畫:
1、中更[zhōng gēng]
爵位名。
2、更議[gēng yì]
改議。3、坐更[zuò gēng]
夜間警衛。
4、更且[gēng qiě]
並且,表示更進一層之義。
5、留更[liú gēng]
指官吏推遲更代,繼續留任。
3樓:沒有沒有名字
你好樓主
此字以前可讀jing1
例:三更半夜
但是現在
已經取消了jing1的讀音
所以現在讀jing是錯的
現在這個字標準讀音geng1,沒有其他讀音那些人是在舊讀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4樓:木木帶你侃娛樂
那是舊的讀法,「更」以前可讀 [jīng],但是現在取消了這個讀音,現在「更」只有兩個讀音,[gēng]和 [gèng]。
更[gēng]
釋義:形聲。從攴( pū),「更」的小篆形是個形聲字。丙聲。 本義:改變。
同本義,改變。
舊時一夜分成五更, 每更大約兩小時。
姓氏。更[gèng]
釋義:更加;再,又;進一步。
造句:古時用敲擊更梆的次數來計算和劃分夜晚的時間,一夜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下了一天雨,路更加難走了。
既雲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與天下斷,當許其更新(改過自新)。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號曰 晉武公。
此地冬天較之於瀋陽更其寒冷。
5樓:**殘卷
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打更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每更約兩小時,一夜分為五更。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
這裡的「更」是時間單位,讀作jing,不能讀geng更對應時間關係如下:
19點-21點,戌時一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21點-23點,亥時二更,關門關窗,防偷防盜23點-1點, 子時三更,平安無事
1點-3點, 丑時四更,天寒地凍
3點-5點, 寅時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6樓:匿名使用者
打更 [dǎ gēng] ,確實是讀gēng。
舊時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也有讀jing的,不過屬於個人習慣和方言的原因,如綠豆 [lǜ dòu] ,很多人都讀成 lou dou。
7樓:匿名使用者
多音字是華夏人傳承的文化,近代人由於缺乏對多音字的理解,多數人發音錯誤,導致所謂的權威也被混淆視聽不能很好對文化傳承,在許多老版電視劇中都能看到「更」發音jing,老版三國演義裡就有,近代人應沒有理由把多音字的發音去掉,不然所有多音字都應有統一的編改
8樓:瘋語者
是因為知識在向無知作出讓步。近些年改了許多字音,理由竟然都是民間讀錯誤字音的比較多,簡單的兩個例子:「說服」和「坐騎」,當然其他類似的還有很多。
其實字的不同讀音往往代表著不同含義,而並不僅僅是一種使用習慣。因為民間讀音的謬誤而敷衍地刪除正確的讀音,是對知識和文化的羞辱。
9樓:卒青淬玉碎
那是舊的讀法吧,現在就兩種,嗯,感覺好像以前應該有過jing的讀音吧,不然有的古詩押韻押著押著,突然就有個字不對了。比如說「漁唱起三更」
10樓:投毒犯
什麼年代的事情了,更現在就只有兩個讀音,算時間第一聲,更加的更第四聲。你打jing都沒這個字
11樓:520單相思
一般是打jing吧,很少人讀geng
12樓:
這個字就念jing,既然是古時候的一種巡街事物,就得按照古時候的讀法,現代漢語詞典就一定是對的嗎?還不是幾個專家坐下來一商量就出來的,你能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讀作shuo乎或者le乎嗎?
13樓:御驍制猛
最新版本的漢語拼音更改了很多的容易讀錯的多音字的讀音,讓很多學者感到失望,連讀音都能隨便改,真不知道還有什麼是可以堅持的!目前讀音的原則,基本上是大多數人怎麼讀就是正確的原則,只有極少數讀音是根據正統讀音的!像這個更 已經讀geng了!
三更半夜 打更,已經不再是使用很長時間的jing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民間通俗都讀作「打(dǎ)更(jīng)」。其次,「更」字在以前確是有(gèng),(gēng),(jīng)三種讀音。
打更的更怎麼讀?
15樓:最愛幻雪寶兒
打更 [dǎ gēng]
[釋義] 舊時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16樓:尾巴童鞋
jing 因為古代晚上算時間都是以jing更為單位,而不是更geng
打更是念jing還是geng
17樓:筱鴨電影
dǎ gēng。
打更,讀作dǎ(聲母d,韻母a,聲調三聲) gēng(聲母g,韻母eng,聲調一聲),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
那時候大家晚上很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
18樓:森海和你
dǎ gēng。
舊時把一夜分做五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鑼報時,叫打更。
打更是古代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提醒人們現在是什麼時候(時間)。現在只有電影或電視裡才有。
有的地方有提醒人們防火、防盜的人,與更夫的工作類似。
擴充套件資料打更是古代民間夜間的一種定時報時的做法,類似於現在巡夜的工作。更夫通常兩人一組,一人手中拿鑼,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時兩人一搭一檔,邊走邊敲,「篤篤———咣咣」。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個時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時俗稱五更天,這時雞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打更時常說的話:」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鳴鑼通知,關好門窗,小心火燭!」;「寒潮來臨,關燈關門!」;「早睡早起,鍛鍊身體!」……
在古鎮磁器口,每晚都有一著馬褂,提燈籠,持銅鑼的老者沿街鳴鑼。
19樓:火在吉
da 3聲jing 1聲半夜三更jing 這是正確讀法,但讀錯的人太多,後來將錯就錯!讀geng,但jing最對!
20樓:綠了小神仙
明明是da jing 古代不念不念geng 古代念jing
21樓:
應該讀jing。現代白話改為geng,但打更是古時職業,應還原其讀音jing。就好比文言中不能把這個字按geng來讀,一個意思。
打更怎麼讀音是什麼
22樓:瀛洲煙雨
打更_詞語解釋
【拼音】:dǎ gēng
【解釋】:1.舊時夜間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鑼報時。
23樓:
打更拼音:
[dǎ gēng]
打更念geng還是jing 打更怎麼讀
24樓:犬夜叉與奈落
dǎ gēng。
打更,讀作dǎ(聲母d,韻母a,聲調三聲) gēng(聲母g,韻母eng,聲調一聲),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
那時候大家晚上很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把晚上的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00分00秒至2時59分59秒做飯,3時00分00秒至4時59分59秒開船」。
「五更三點」為五更的第三點,即3時48分00秒—4時11分59秒。「三更四點」為三更的第四點,即0時12分00秒—0時35分59秒。
25樓:yqsy一切隨緣
更gēng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復興)。
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迭(輪流更換)。
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
更張(調節琴絃,喻變更或改革)。
經歷:少(sh刼 )不更事(年齡小,沒有經歷過多少事情)。
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更時。更闌。更夫。更鼓。更漏(原指計時用的漏壺,後泛指時辰)。
更gèng
愈加,再:更加。更好。更上一層樓。
筆畫數:7;
部首:曰;
筆順編號:1251134
到底是打更geng還是jing啊??
26樓:成小崧
「三更」中的「更」,到底讀geng還是讀jing?崧老師:讀jing不對
27樓:孤獨藍天
更,多音字,有3個讀音:
gēng;
jīng;
gèng
賽爾號哈莫雷特怎麼打更棒
巴魯斯,水流噴射,龍王還沒出手,先捱了一下 它肯定很鬱悶 魔焰猩猩上,絕命火焰,5 的秒殺機率,命中後,秒殺龍王。不要說,這5 不可求,我試試了十幾次,前後用了不到五分鐘,就碰上了。另外,你也可讓魔焰猩猩先打別的精靈,大約十來次了,再來哈莫處打,它捱上的機會就很大了。準備好水,火,草三系精靈各一隻最...
tan怎麼讀?tan怎麼讀 tan如何讀
tan,音標是 t n 可作名詞 及物動詞 動詞後可以加名詞 不及物動詞 動詞後不能加名詞 形容詞。1 n.黃褐色,棕黃色 鞣料 馬戲團 曬黑的皮色。2 vt.使 曬成棕褐色 鞣 革 3 vi.曬成棕褐色。4 adj.黃褐色的,棕黃色的 鞣皮的。tan是正切函式是直角三角形中,對邊與鄰邊的比值。放在...
lm怎麼讀,「I m」怎麼讀?
i m的音標是 a m 其中的全稱是i am。i m我是 am英 m 美 m abbr.amplitude modulation 無 調頻,調諧 vi.是 1.i don t know about the rest of you,but i m hungry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樣,但我是餓了。2.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