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龍·唯美
地球是一顆由宇宙**而形成的星球,在太陽系中,是離太陽最近的第四顆星,擁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
2樓:潘哲樑
1、人類所居住的這個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公里(1天文單位),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徑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2、指全世界: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地球裡面是什麼
3樓:餘念
1、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2、地核為距地表約2900公里以下的地球中心部分。根據**波的傳播速度判斷,地核可分為核心和外核,外核為液態,核心為固態。
3、地核主要成分為鐵、鎳等。目前很多專家認為,地球核心中的主要物質有可能是處於晶體狀態的鐵鎳合金。
但是,俄物理-數學博士布拉日金領導的科研小組在實驗時發現,將鐵加熱至熔融狀態,並把熔融鐵所處環境的壓力逐漸升高至10萬個大氣壓時,熔融鐵的粘滯性會不斷增強,鐵中的晶格會逐漸受到破壞,其原子結構呈現出不規則排列狀態,即非晶體狀態。
4、地球核心中的壓力最大可達約370萬個大氣壓,地核溫度約為5000攝氏度。布拉日金博士推測,隨著壓力和溫度的增加,熔融鐵的粘滯性會繼續升高,其非晶體特性會愈加明顯。因而,地球核心中的主要物質有可能是粘滯性極高、處於非晶體狀態的、含鐵鎳成分的物質。
擴充套件資料:
1、地球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1.6萬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
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0.86%。
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範圍內。根據大氣分佈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等。
2、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從離地球數萬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
地球水圈總質量為1.66×10^24g,約為地球總質量的1\3600,其中海洋水質量約為陸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層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個地球沒有固體部分的起伏,那麼全球將被深達2600米的水層所均勻覆蓋。
大氣圈和水圈相結合,組成地表的流體系統。
3、由於存在地球大氣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礦物,在地球上這個合適的溫度條件下,形成了適合於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據估計,現有生存的植物約有40萬種,動物約有110多萬種,微生物至少有10多萬種。
據統計,在地質歷史上曾生存過的生物約有5-10億種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現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層部分、大氣圈的下層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構成了地球上一個獨特的圈層,稱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獨特圈層。
4、對於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態外,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為100公里。由於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態與現代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岩石圈是現代地球科學中研究得最多、最詳細、最徹底的固體地球部分。
由於洋底佔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佔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為4000~5000米,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佈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著廣闊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為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臺地組成,對它們的研究,構成了與岩石圈構造和地球動力學有直接聯絡的"全球構造學"理論。
5、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約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個明顯的**波的低速層,這是由古登堡在2023年最早提出的,稱之為軟流圈,它位於上地幔的上部即b層。
在洋底下面,它位於約60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陸地區,它位於約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約位於60~250公里處。現代觀測和研究已經肯定了這個軟流圈層的存在。也就是由於這個軟流圈的存在,將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區別開來了。
6、**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約33公里處有一個顯著的不連續面(稱為莫霍面)之外,在軟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介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波s波不能穿過此介面在外核中傳播。
p波曲線在此介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這個介面是古登堡在2023年發現的,所以也稱為古登堡面,它構成了地幔圈與外核流體圈的分介面。整個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下地幔的d′層(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層(2700~2900公里深度)組成。
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層存在強烈的橫向不均勻性,其不均勻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層相比擬,它不僅是地核熱量傳送到地幔的熱邊界層,而且極可能是與地幔有不同化學成分的化學分層。
7、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謂的外核液體圈,它位於地面以下約2900-5120公里深度。整個外核液體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動力學粘度很小的液體構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稱為e層,完全由液體構成。4980-5120公里深度層稱為f層,它是外核液體圈與固體核心圈之間一個很簿的過渡層。
8、地球八個圈層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謂的固體核心圈了,它位於5120-6371公里地心處,又稱為g層。根據對**波速的探測與研究,證明g層為固體結構。地球內層不是均質的,平均地球密度為5.
515克/釐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僅為2.6~3.0克/釐米3。
由此,地球內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並隨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現明顯的變化。地球內部的溫度隨深度而上升。根據最近的估計,在100公里深度處溫度為1300°c,300公里處為2000°c,在地幔圈與外核液態圈邊界處,約為4000°c,地心處溫度則在6000°c以上。
4樓:小徐一線教師答疑解惑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詩人說它是宇宙的一顆藍寶石,天文家說她是一顆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1、天文學家說它是圍繞恆星運動的行星,詩人說它是詩人說它是(宇宙的一顆藍寶石。)
2、天文學家說它是圍繞恆星運動的行星,詩人說它是詩人說它是(心靈的港灣。)
3、天文學家說它是圍繞恆星運動的行星,詩人說它是詩人說它是(智慧的學堂。)
對太陽來說,地球只不過是,生成太陽時的剩餘產物。前身就是宇宙塵埃。對月亮而言,地球就是家族。族有族規,不管你再怎麼轉都得守規矩。還得臉朝地球,永遠不能向地球
更多3條
5樓:小傳君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
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釐米,物質呈液態。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內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釐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地核的總質量為1.88e21噸,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佔整個地球的16.
2%。地核的體積比太陽系中的火星還要大。由於地核處於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壓力比地殼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
在外地核部分,壓力已達到136萬個大氣壓,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萬個大氣壓了。這樣大的壓力,我們在地球表面是很難想象的。科學家作過一次試驗,在每平方釐米承受1770噸壓力的情況下,最堅硬的金剛石會變得像黃油那樣柔軟。
地核內部不僅壓力大,而且溫度也很高,估計可高達2000-5000℃,物質的密度平均在10-16克/釐米之間。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我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概念,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鋼性",又具有像白蠟、瀝青那樣的"柔性"(可塑性)。
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還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
地核內部這些特殊情況,即使在實驗室裡也很難模擬,所以人們對它瞭解得還很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是一個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
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各層次的物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區域性流動,而且還有上下之間的對流運動,只不過這種對流的速度很小,每年僅移動1釐米左右。有的科學家還推測,地核內部的物質可能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發生有節奏的震動。
地球內部大洞 是否有被遺忘的世界 [未解之謎]
目前,人們在地球上所打的最深的洞在俄羅斯的科拉半島,其深度達12.262公里。而我們地球母親的地核可要深得多,最少也得有3000公里。
至於裡面果真是地核嗎,還是別的什麼東西,至今還是個謎……
極地有進入地下世界的入口嗎?
我們的腳底下到底會有什麼呢?現在可以聽到很多離奇古怪的說法。俄羅斯著名地質學家和地理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弗拉基米爾·奧布魯切夫認為,很早很早以前,一顆很大的隕星掉到地球上,穿透了地殼,於是形成一個空洞,裡面很可能儲存著一個被遺忘的史前世界。
他甚至寫了一本名為《冥府》的長篇**,說的是一些勇敢的研究工作者從北極的一個大洞口進到地下世界,在裡面找到了恐龍、原始人和一顆小小的太陽。
這種情況看來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美國海軍上將、到過地球南北極的極地飛行員理查德·伯德(1885~1957)的一番話又似乎證實了這一說法是正確的。伯德說,他親眼在地球的尖頂見過一大片有猛獁和原始人在上面遊蕩的無冰綠洲。這是實際情況,還是憑空想像,科學家無法弄明白,因為飛行員在那次飛臨南極並見過那個神祕世界不久後便死去。
從太空拍攝下了進入地獄的洞口嗎?
有人不信伯德的說法,認為他看到的是幻景,或是他的幻覺。但美國essa-7衛星2023年11月23日拍發了北極地帶的一張**,上面能見到一個黑黢黢的大洞。2023年也拍下了幾張地球鄰居金星北極的**,上面也有這麼一個黑洞。
這些**讓科學家們堅信不疑:說不定奧布魯切夫的說法有他一定的道理。地球不全是由石頭組成,而是像一個裡面空心的大足球。既然裡面有空洞,那為什麼不可以假定裡面住有某種神祕生物呢?
「空心說」的科學論據之一是對地球表面面積和其重量的比較。這麼的大的一個球,如果全部是由石頭構成,那它的重量就會比現在這個重量大得多。造成這種結果不外乎有下面兩種情況:
它或是空心,或是多孔。順便說說,目前世界上物理學界就很盛行「『多孔』世界」這一說法,空洞實際上隨處可見。比如說,植物的莖中,人的毛髮和骨骼中,還有腦髓、磚和分子裡,都不乏孔眼。
既然整個自然界都是這麼一個結構,那為什麼地球裡就不能有空洞呢?
總之,當前的物理學家想問題比那些幻想家要實際和利害得多。甚至有一種「鏡宇宙」理論,說的是空間在鏡宇宙中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收縮,使得一個球形面裡含有另一個球形面,而且第二個比第一個還大。這就是說,我們的地球裡面很可能藏有第二個地球。
如何才能探測到地下的情況
為了徹底弄清這個問題,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大衛·斯蒂文森甚至還打算把科學儀器送達地心。通過什麼途徑送呢?斯蒂文森的行動計劃並不複雜:
找來一顆比在廣島**的那顆原子彈能量還大2-3倍的原子彈,要投得很準,在地殼炸開一個寬約30公分、深達好幾百米的「洞」,然後往裡面澆熔化開的金屬。滾燙的金屬滲入地獄,流向地心,因為它的密度比岩石大。通紅的金屬以每秒5米的流速向前滲透,不幾天便能抵達地核。
這股金屬流的最前方是一個有如網球大小的小小科學探測器。正是由它來告訴人們地下王國的情況:是熱還是冷,壓力多大,地球是由什麼構成,那裡是否有冥河和鬼魂棲身的地方。
現在就只剩下找一個正好是大地構造斷口又居民儘量少些的地方。心地善良的斯蒂文森教授一開始打算把這顆原子彈扔向冰天雪地的冰島,不過後來又改變了主意,他說他喜歡冰島,那裡有他的不少朋友。不過要實行這個計劃,總共得需要100億美元的投入。
地球的裡面是什麼,地球裡面有什麼?
地球裡面有什麼?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 core 地幔 mantle 地殼 crust 地球地核 地幔和地殼的分介面,主要依據 波傳播速度的急劇變化推測確定 1 地殼 地殼是固體外殼,是屬於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地殼的厚度是不均勻的,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
地球是什麼,地球是什麼東西?
地球 earth 是太陽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是太陽系中直徑 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也是宇宙中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距離太陽約1.5億千米。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什麼,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麼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由西向東。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由西向東。從北天極方向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一致,都是逆時針方向轉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什麼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麼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地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