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

2022-12-13 23:40:22 字數 3746 閱讀 1726

1樓:灣區聚集

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往後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在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23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來歷

2樓:錦玥小朋友

一、元宵起源:太一神祭祀說。

真正意義上的元宵節在隋唐時期才得以產生,這一說法是得到人們普遍承認的,但關於元宵節由何演變而來,其源頭是什麼卻說法不一。在目前學界的諸多說法中,太一祭祀說佔據了主流地位。

那麼什麼是太一神祭祀呢,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據《史記》記載:「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漢武帝會在每年的正月「上辛日」前往甘泉宮祭祀太一神,太一神是西漢官方的祭祀主神,地位十分重要,而祭祀活動往往會從黃昏一直到第二天的天明。

祭祀太一神的活動隨著時間的演變,最終成為隋唐時期的元宵節。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反對意見很多!人們根據史料和天文知識推算出,正月「上辛日」應是正月初一到初十的某一天,並不指正月十五,在日期上兩者無法重合,自然也不能說太一神的祭祀活動為元宵節的濫觴。

太一神只是西漢時期的一位祭祀神,哀帝之後便斷了香火。不過,到了唐朝卻突然盛行起來。因為,唐朝皇帝以老子李耳為始祖,李淵更是將道教立為大唐的國教。

早在隋朝之前便有人將「太一神」附加在太上老君的名號之前,且「太一」二字本身便**於道教,所以人們將太一神與道教開始牽扯起來。「太一祭祀說」開始盛行起來。

這一說法與其說是代表了所謂的「事實」,不如說是李唐皇帝企圖藉此來凸顯其與道教始祖老子之間的繼承關係,這樣便可以使唐朝更具正統性與歷史淵源,有利於加強對社會的掌控。

二、元宵起源:魏晉道教三元說。

元宵節**的第二種說法依舊與道教有關。什麼是三元呢?三元指的是「天、地、水」三個元素,其**為東漢末五斗米教創設時所祭拜的主要自然神靈。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發使得人們信奉道教以求玉帝保佑,而「天、地、水」這三元信仰在民間則大受追捧。人們認為三元分別代表著「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且這三種神靈下凡的時間也不一樣,其中天官下凡的日子則為正月十五這一天。

人們為了迎接神靈下凡為民解決困苦,便會在這三天裡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其中因天官地位最為尊崇,所以對其的祭祀活動也最為隆重,後來便演變為元宵節。又因為正月十五這一天被稱為三元里的「上元」,所以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天官喜歡熱鬧,人們會在這一天燃燈慶祝,唐代的元宵節為三天,到宋代更是成為五天,繁華美麗的燈光自點燃後徹夜不滅,十分壯觀。

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

3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全國民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古時「元宵」**比較貴,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元宵節的來歷 10

4樓:抱香蕉睡覺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元宵節這一天也可成為火把節,在田野間用火把燃燒起來,寓意是驅蟲趕上獸。還有三元之說,燃燈的習俗**道教。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說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5樓:喜腦弓子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

6樓:陳建鐸

玉帝養了只鵝,鵝下凡間去玩時被殺死了,玉帝非常生氣,決定要在元宵節那天放火燒死人類。聰明的人們知道了,就在元宵節那天掛燈籠。把放火的武將騙了回去,以為凡間已經再燒了。

就這樣,元宵節鬧花燈成了人們的風俗習慣。

7樓:下一刻等待

元宵節鬧花燈的來歷?:傳說很久以前,玉帝養了只鵝,鵝下凡間去玩時被殺死了,玉帝非常生氣,決定要在元宵節那天放火燒死人類。聰明的人們知道了,就在元宵節那天掛燈籠。

把放火的武將騙了回去,以為凡間已經再燒了。就這樣,元宵節鬧花燈成了人們的風俗習慣。

8樓:匿名使用者

大便。發的他非常他發他肥肥大大大哥大哥大哥個哥哥哥哥天天的讀寫喝酒的好見笑記得記得你。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元宵節 來歷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的來歷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的來歷 10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 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馬遷建立 太初曆 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來歷是什麼?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 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

元宵節的來由,元宵節的由來是什麼?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 試燈 十五日夜為 正燈 民間要點燈盞,又稱 送燈盞 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