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有一隻候鳥
中山大學四個校區,南校區(本部)、北校區(原中山醫科大學)、東校區(大學城校區)這三個校區都在廣州。而珠海校區是中大和珠海市共同建設的一個校區,在珠海,現在中大四個校區面積竟然能達到平方公里,以「平方公里」這個單位計算面積的學校還是第一次見,可見面積很大。
四個校區中珠海校區面積最多,環境最好。南校區文化底蘊深厚,風景優美。現在中大開始為期四年的校區調整,據說要把珠海校區改為科研基地,不管怎麼樣,以後在珠海校區學習的學生將會大大減少。
具體簡介請參照。
一定注意了,珠海的不是分校,而是校區。是珠海校區,不是珠海分校,分校和校區差別還是很大的。
2樓:宜
中山大學不是在珠海,是在廣東省中山市。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山大學在珠海啊!我是珠海的!坐公車都有個站叫中山大學啦~在唐家附近!
4樓:果園裡的小賊
為什麼大家的都那麼囧。。。存心玩人麼。。。
中山大學老校區在廣州海珠區,叫做南校區,醫學院稱北校區,第三個校區是珠海校區,第四個是大學城東校區。
大一新生多數會被分到珠海或者東校,除非你是醫科的(非8年制),具體可去看一下今年的報考資料。。。
5樓:霞蝶
廣州和珠海都有,珠海校區這邊的教學樓號稱亞洲第一長。
6樓:仍樂然
嗯~~~呵呵 真是什麼答案都有。
中山大學的主校區是南校區 在廣州。
珠海是一個校區。
還有廣州的北校區 和廣州的大學城的東校區。
像翻譯 旅遊 國際商學院 都是要在珠海四年的。
剩下在珠海的學生 到大二都要回到南校去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山大學在廣州/珠海是分校。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大在珠海有一個校區。
9樓:戰魂
都說明中山大學中山還有可能是在珠海嗎?只是很近!!!
10樓:張又得
同意8樓的 果園裡的小賊。
大一新生就在珠海分校。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有哪些專業?
11樓:小朋說教育
有漢語言文學、歷史系、哲學系、旅遊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金融學院等。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距廣州南校區兩小時車程,距廣州東校區小時車程。校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空氣清新,景色秀麗。
經過3年的建設,校區已經形成了可以容納一萬名學生學習、生活的辦學條件。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是中山大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學,是中山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試驗區、學科建設的拓展區和科研成果轉化的輻射區。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建設得到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援和充分肯定,「中大—珠海」模式已經在全國高等教育界和地方**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圖書館大樓狀如一本開啟的書,總建築面積約36,000平方米,共十三層,館藏飽和量約為200-250萬冊。已有圖書館西座一至十層已投入使用。
全館採用**空調系統,在國內率先引進了國際先進的3m防盜監測系統,實現藏、閱、檢、網一體化的先進管理。每週開館時間達98小時。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開設了什麼專業。
珠海校區院系專業設定人文科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歷史學系哲學系 人類學系 嶺南學院 國際商務系 經濟管理系 經濟學系 金融系 財政稅務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物流工程與管理系國際商學院 應用經濟學系 企業管理系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 日語系 德語系 法語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教育學院 教育科學研究所 社會科學教育系(兩課) 心理學系 體育教育系 旅遊學院翻譯學院 翻譯系商務外語系 對外漢語系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確實非常糟糕嗎?
13樓:ray聊教育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條件是很好的,並不糟糕,學校整體無論從學校環境、院系開設、學科建設等方面都很出色,具體為:
1、學校環境。校區總佔地面積為平方公里,教學實驗大樓 7.
7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萬平方米,設有古籍、小語種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贈書等專藏室,校區的基礎教學實驗室包括地學、資訊、生物、物理、化學、計算機、語言等領域的實驗平臺。
2、學科建設。學校先後推動珠江口西岸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基地、旅遊研究院旅遊影響研究基地、中山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創新科技研究院、海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研究所、與丁肇中博士合作的熱控實驗室與南方海洋省實驗室等一批重點科研機構和實驗室落戶珠海校區,並與地方開展了廣泛的科研合作,加快了產學研結合與創新驅動發展。
3、院系開設。主學校要院系包括中國語言文學系 (珠海)、歷史學系 (珠海)、哲學系 (珠海)、國際金融學院、國際翻譯學院、國際關係學院、旅遊學院、數學學院(珠海)、物理與天文學院、大氣科學學院、海洋科學學院等多個學院。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簡介。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是在2023年9月,由中山大學與珠海市合作建設的。根據深空、深海、深地學科發展需要,建設了「天琴計劃」科研綜合樓、大氣科學學院樓、海洋科學學院樓、多學科交叉平臺樓、公共實驗樓、圖書館、博物館、天文科普館等,各學院樓及其配套設施為滿足各院系師生不同需求、助力教學與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惠及師生衣食住行的每一處基建專案,無不傳遞著中大元素,貫穿「善待學生」的理念。這裡不僅有文人學者們精心命名的「榕園「、」荔園「、 逸仙大道」、「翰林路」等,還有大學精神、地域文化、綠色技術融於一體的景觀設計,潤物細無聲地滲透著濃郁的文化氣息,體現著辦成「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學」的思路和決心。
以上內容參考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校區簡介。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是985嗎
14樓:四季教育
中山大學珠海分校是一本,a類,但是985,與中山大學錄取分數線相同,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是中山大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山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實驗區,學科建設的拓展區和科研成果轉化的輻射區。學校教師全部由校本部派出,所有學生由中山大學統一招生。所有教學計劃教學教學要求和教學模式全部實行全校統一。
中山大學是國家重點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中山大學始建於2023年,原名國立廣東大學。
為孫中山先生。
整合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州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後所創設,後更名「國立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2023年設立研究院,2023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
合併組建新的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是國家「985工程。
大學和「211工程。
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國34所研究生入學考試自主劃線高校,國家32所副部級重點建設高校。
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
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案、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學位授權自主稽核單位等,是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中國自由**試驗區研究院聯盟、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鏈創新聯盟成員。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地址
15樓:鹿歌深嶼
珠海校區: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
中山大學的簡單介紹】
2023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2023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今日的中山大學,由2023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23年10月合併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戴鎦齡、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蟄龍、高兆蘭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
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薰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附近的遊玩地方,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離玩的地方有多遠
1全部樓上回答的住在學校的確是很好的選擇,學校招待所80元 晚單人間,100元 晚雙人間,150元 晚套間,一定一定要提前預約如果你是週末去的話.一半來說都滿的 很可怕的 不知道你指的附近是什麼地方呢?中大最近的唐家灣是一個比較殘舊有點像農村集市的地方,可以去那裡的k box唱k。還有一條長長的情侶...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內部交通,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交通問題
1.學校可以步行,騎自行車,還有電瓶車 小白 咯 一次1塊錢 步行是有些遠,自行車方便很多,小白的話,不是隨時都有的,有時候要等,有時候坐小白人又很多等等。2.學校沒有租用自行車 3.我建議最好自己買自行車,除了在學校內活動方便點,有時候跟同學去學校附近聚餐或其它活動,自己也最好有輛自行車才方便。4...
中山大學的校訓是什麼,中山大學的校訓
中山大學的校訓是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追求真理的校訓精神。他曾說過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1944年,一直患眼病的陳寅恪完全失明,仍然堅持為中山大學歷史系開課。無法自己書寫,便用口述的方式,逐字逐句請助手記錄,歷經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