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過消滅之象也 是什麼意思?

2024-12-29 07:15:22 字數 4511 閱讀 1427

1樓:晚晚

在修懺之前內心是悶悶不樂的,經過修懺以後,覺得自己的心情突然開朗,輕鬆了,這就是判定你的罪已經消除了。看你的心情從沉悶而變成恬曠。以前聽經啊,怎麼聽就是聽不懂。

內心跟法當中就有一層隔礙障住。現在經過懺悔,聽到法師說法,法喜充滿,這個智慧頓開也是罪業消滅之相。在整個繁忙的人事當中,你是左右逢源,什麼事情,事事順利,沒有障礙,自然間很順利。

這個人本來是你的怨家了,但是因為你的懺悔,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氣,反而對你產生歡喜了。在夢中夢到自己吐出髒東西,或者在夢中看見自己在洗澡。這個都是罪滅之相。

在夢中能夠看到這些古德聖賢,這個都是罪滅之相。能看到古德,那表示自己跟古德心心相應那,感應道交了,如果你的心是罪狀,古德的心是清淨,你根本不可能夢到他的。你能夠夢到他,表示你們兩個的心的水平是很接近了。

所以說,這都是好事情。善業的體性是輕飄的,所以在夢中是往上跳是好事情,如果在夢中夢到從石頭上掉下來,這個就不是好事情。看到三寶清淨的莊嚴,相由心生,那麼可以從自己的身心世界的相貌來判定自己的罪業是不是消滅了,總之,這個罪消失相就是安樂的,就是輕飄。

跟苦惱躁動是有所不同的。

2樓:你大爺

都經過了生滅的過程。

夢到佛菩薩怎麼回事

3樓:湖邊的小小木屋

晚上夢見佛這是好事兒。夢見佛可以消災。因為必然是善根增長,才會夢見佛。建議多多拜佛,可以唸佛唸經。

為什麼我們能夢見佛,佛的形象也就是我們覺悟的形象,只有人覺悟了,才可以夢到佛。但是,我們所說的「佛」,並不是說乙個人的形象就是佛。什麼是佛,覺悟是佛。

4樓:第五廣英偶未

我也來解,夢見佛,吉祥如意,周公解釋為福壽夢,預示你身體健康無病痛。

5樓:看百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切唯心造。

無不可者,汝謂不宜但之覺乎?也 請問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6樓:網友

」無不可者,汝謂不宜,但之覺乎?「問這句話的意思是」本來沒有什麼不可以,你卻認為不適宜,只是你明白嗎?「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是什麼意思

7樓:單車飛

「過盡千帆皆不是」,寓情於景。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歸舟。作者通過她看遍一艘艘駛過的客船,來寫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體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與內心的痛苦。

斜暉脈脈水悠悠」是寫夕陽即將西下,江水不斷東流的自然景象,同時也是在表達這一女子的思想情緒。她從清晨到黃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結果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終究沒有回來。江水悠悠,預示著她明天、後天還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預示著她的孤獨生活也將不斷地持續下去。

網路】

8樓:艾子駒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後的「腸斷」的感情。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

9樓:愛俊民

遠去的渡口,在蒼茫的江畔,為什麼心裡的人還在遠方,過盡千帆,望著它們遠去,心裡傳來一陣陣的隱痛。該等待還是該離開,等待的人是否在船上,等待的人是否把我遺忘?

夕陽西下,血紅色的殘陽又一次灑在江面,我已經不能自己,淚水模糊了視線,夕陽就這樣沉入水中,江水依舊漂流,我依舊等待。明天他該回來了吧?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什麼意思

10樓:黃樂師

"諸法無我,諸行無常。

bai,涅盤du寂靜。" 此是佛學中的"三法zhi印dao"

法印是佛法之特徵!回乃印證義理是答否正確,若所說與法印相契,則可認為是佛說,如與法印違背,則被判定為非佛說。

無常是說世間一切事物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化,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

11樓:李靈桑

所有抄的性相所呈現的,最後都將進入無餘涅盤。

意思是性相不是永恆的,到最後還是要不住相進入正等正覺】

性相解釋。

什麼意思阿"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從九。舉有切"

12樓:網友

說文: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其象形為乙中小橫伸出手,手形或叫草形,手形一表多,二表方向。

前面講了乙為難出欲出之形,處於臨界狀態。到了九不僅可包含乙的過程,而且處於抽出多的狀態,逐漸變直的樣子,糾集的樣子,領導的樣子或主導的樣子。對於太陽來說已開始露出其形,實是陰陽相鬥的結果。

乙,陰氣尚強,九,健也,公升也,出也,陽勝陰,陰,順也,自然順陽而動。對於草木則真見其芽形拔高,拔粗,而且芽具有多數的象徵,不是一顆芽(這裡用顆不用棵)。對於車已啟動,並有加速的樣子。

對於鳥已是能飛的樣子,聚集的樣子。對於人則是經過漫長的歲月長河而抽出了手,並進入父系(陽主導)氏族,女人跟隨的樣子,這就是久的含義。還有男人領導或主導的樣子這就是天子(與太陽有關)的含義。

九意味著太陽的公升起,意味著陽勝陰並領導陰。故言陽之變也。再也沒有艱難難出(屈曲)狀,一切都在看得見的向前中,故言象其屈曲究盡之形,曲(屈)完了,伸直了腰,正開足馬力前進!

「存天理,滅人慾」是什麼意思?

13樓:秋色冷人心

「存天理滅人慾」出自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朱熹理學思想的重要觀點之一。

南宋朱熹繼承了二程的存天理、滅人慾思想,同時對天理人慾的內涵作出了規定。

朱熹認為,天理和人慾是相互伴隨但性質不同的存在。

此處人慾即天理。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的慾望要有乙個度!

14樓:帥氣的小宇宙

存天理滅人慾,格物致知意思是:儲存心中的天理,消滅人的慾望。

15樓:網友

這個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顥、程頤提出的道德修養目標。

16樓:姐姐立正跟爹走

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

17樓:無名無功

宋明兩代都是從兩程一朱和陸王學說兩派沿續下來了理論,兩派都主張存天理滅人慾,不同的是方法,前者從萬事萬物中找,而後者從內心找所謂心即理。天理從格物致知中找尋和實踐所謂知行合一。王陽明解說格:

就是正,人慾:私慾或者偏離中正。

18樓:反青復明十年路

人慾是指過分的慾望,貪念等,才不是人最基本的慾望人性什麼的,朱熹被罵了這麼久也是可憐……

19樓:刀子很快

我認為佛家有兩部經典解釋的也是滅人慾存天理,那就是著名的《心經》和《金剛經》,《心經》圍繞何為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有什麼用處,如何做到五蘊皆空來闡述的。《金剛經》圍繞什麼是關照實相,關照實相的意義,如何做到關照實相來闡述。儒家有部經典也說的是這個概念,那就是著名的《大學》,整個大學圍繞致知格物篇幅,提出為什麼要致知格物,以及怎麼樣才能達到致知格物的境界。

儒家佛家的這三部經典都是入門經典!道德經也在第一段提及這個問題,顯得這個問題就就為重要了,為什麼呢?

一夫一妻即天理,三妻五妾是人慾,粗茶淡飯是天理,山珍海味是人慾。我個人覺得這個形容能說出什麼是天理和人慾,但是不全面,人慾不是貪慾,應該指的是思維活動中主觀的部分,凡事加上我認為,那麼這件事就是我認為的事,再不是客觀的事了!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20樓:珊

這是由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提出的觀點,並非由二程提出。

它的意思是「要防範個人慾望的過度膨脹,追尋維護社會、道德、政風和民風的和諧與美好「。

21樓:神胤丶

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顥、程頤提出的道德修養目標。理解為儲存心中的天理,消滅人的慾望。

程顥(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後從開封徙洛陽。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北宋理學的奠基者。

程顥是嘉祐年間進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裡行。反對王安石新政。

學術上,程顥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

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1085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歲。

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漢族,洛陽伊川(今河南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出生於湖北黃陂,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

元祐元年(1086)除秘書省校書郎,授崇政殿說書。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幼承家學薰陶,其政治思想頗受父親的影響,推舉其父反對王安石新法乃「獨公一人」,又對其兄程顥於荊公(王安石)之說,「意多不合,事出必論列」,極加稱許。與其兄程顥不但學術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稱「二程」

修道注意的事項包括時間和步驟

22樓:有水酵素

修準提法門,一切隨緣,沒有戒律。

「凡可壯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是什麼意思

北宋張載說 凡可狀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正蒙 乾稱 論述了元氣為萬物本原,這一認識與古代宇宙演化學說相一致,這是它能夠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古代的宇宙演化學說,不管是主張宇宙萬物生於絕對的 無 的,還是認為天地一切源於無形的 有 的,都同意渾沌不分的氣是化生萬物的直接 這就有助於人們樹立氣...

「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是什麼意思

意思 運動,最終仍然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原則。1.出自 北宋程頤 周易程氏傳 2.簡介 此書闡明瞭程頤的義理思想,批評了傳統的象數派,繼王弼 周易注 之後,將義理派推向了新的高峰,成書後被奉為宋明理學寶典,從元代被列為科舉必讀書,影響了中國 周易程氏傳 又名 伊川易傳 是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的重要代表作,...

處處留心皆學問是什麼意思,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 處處留心皆學問 這句話的意思 就是在我們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就能從一些細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獲得知識。2 處處留心皆學問 這句話是出自 紅樓夢 中的至理名言 好曲不厭百回唱,好書不厭百回讀。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讀便於思索,朗讀便於記憶。初讀好書如獲良友 重讀好書如逢故知。處處留心皆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