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可以調動千軍萬馬,那大將叛變怎麼辦呢?

2025-01-02 15:55:08 字數 1944 閱讀 4647

1樓:等風來

看過古裝的戰爭片的人,很多都會注意到乙個小小的事物——虎符。虎符雖然很小,卻有著巨大的作用,倘若說玉璽是一國之君的象徵的話,那麼虎符便是一國之軍的號令牌。

也就是說,擁有了虎符之人,便擁有了整個軍隊,因為它可以調動千軍萬馬。

虎符源於中國,後來還傳到了朝鮮、越南等國家。虎符傳說是西周姜子牙所發明,在中國古代皇帝制度中是軍權的象徵。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

不一定都是老虎的形狀,比如唐朝為了避先祖李虎的諱,曾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改成龜符,甚至牛符。

不過,不管虎符怎麼改,它的性質都是一樣的,始終都是國家軍隊的調兵憑證。

那麼問題來了,自古以來貪心之人頗多,皇帝將虎符交給了將軍,難道就不怕他們造反嗎?其實,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對於整個問題,皇帝早就留了後招。

虎符的背面刻有金字錯書銘文,而且往往都是一分為二的,乙個在君王的手上,另乙個則在將軍的手上。

其中,左一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

為了防止出現贗品,虎符都是專事專用,每支軍隊都有相對應的虎符。成語「竊符救趙」中的「符」,指的就是虎符。

對於虎符,如今的我們可以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區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長9.5釐公尺,符身上有銘文9行40字,錯金而成。銘文為: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由此可以看出,調動的人數倘若超過50的話,便需要出示虎符。

虎符的出現原因也很好理解,因為中國實在是太大了,皇帝不可能見過每乙個士兵。

但是為了增強軍隊的凝聚力,最終人們選擇了培養士兵們對虎符的信任感。也就是說,每乙個士兵入職之前,上級軍官就會向他們灌輸乙個思想:虎符就代表著皇權,你只能看到虎符才能被人調遣。

也就是說,即使是身份尊貴的皇帝,倘若他失去了虎符,也會失去調動兵馬的權力。

2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首先虎符一般都是一分為二,大將有一半,皇帝有一半,所以大將就算想叛變,也得把皇帝那一半虎符給弄到手。皇帝一般會讓大將駐守邊疆,讓他的家人住在京城,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所以大將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不敢叛變。

3樓:瞎說偽球迷

大將叛變不管是在哪個朝代,統治者都會付出巨大代價,甚至集結全國其他力量才能鎮壓,所以一般會採取兵權分配,並且是信任之人才會交予大權。

4樓:社會生活家

古代將軍在外出徵的時候,往往都會有監軍跟隨來監督將軍,如果大將叛變,會第一時間處死大將。

虎符可調動千軍萬馬,將軍起義了咋辦?

5樓:職場導師陳元芳

如果將軍起義,朝廷肯定會調動其它的兵馬平息叛亂的,只要把這個將軍抓住,一定會把他株連九族的,所以沒人敢輕易造反。

6樓:耳東陳

不是士兵跟著虎符走,士兵還是跟著將軍走,虎符一半在邊疆的將軍手裡,一半在皇帝手裡,皇帝對將軍下達命令時候使者拿著皇帝的那半到邊疆,將軍拿出另一半看能不能對上,防止有人假傳聖旨。所以虎符另一半是皇權的象徵。所以即便將軍起義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會追隨。

7樓:網友

這個歷代皇帝早就想到了,所以虎符一般一分為二,一半在皇帝這裡,一半在將軍手裡,只有合二為一才能有效。

古代虎符能調動百萬大軍,為何古人寧可盜取,也不仿製虎符?

8樓:凱子體育

因為古代虎符具有特殊性,仿製一眼被看穿,仿製虎符當然是重罪,所以沒人願意仿製。

9樓:新鮮妃子笑

因為虎符是無法仿製的,根本沒有那個技術。為了不出差錯,古人選擇盜取,而不是仿製。

10樓:愛小樹苗

因為虎符的製作工藝非常高,想要仿照太困難了,而且每乙個虎符都不一樣,一般人都沒有見過虎符,不知道虎符的樣子。

古代虎符能調千軍萬馬,怎麼就沒人造假

都是鑄造的,沒法造假 古代一般人沒那裝置。要有人造假也能推測出來是大人物,一查,死罪,滿門抄斬。再說兵符,是調動大軍的,一般人用不到,好比現在有人做了個假證件,到國家騙取核原料造核 一樣,誰會有這膽子和實力。古代虎符為何能調動千軍萬馬的軍隊,甚至只認虎符不認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統治者為了便於管理軍...

千軍萬什麼,千軍萬什麼成語

回答 千軍萬馬 漢語成語 千軍萬馬,漢語成語,拼音是qi n j n w n m 意思是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千軍萬馬 解釋 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發音 qi n j n w n m 出處 南史 陳慶之傳 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例句 洪水來了。他帶領千軍萬馬直衝上去搶險救災。戰...

有沒有毀千軍這個故事,有沒有一字毀千軍這個故事

一字毀千軍2006 11 14 19 321935年5月初,蔣介石與馮玉祥 閻錫山在中原展開大戰。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聯合 專討蔣屬,曾商定雙方部隊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集中兵力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不幸的是,在擬定作戰命令時,馮玉祥的一名作戰參謀把 沁 q n 陽 的 沁 多寫了一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