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統一中國是戰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人民渴望統一。
2.生產力提高和社會信基經濟發展為統一提供物質基礎。
3.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大多實行郡滑友謹縣制和爭霸戰爭。為統一奠定政治基礎。
4.形成華夏族為中心的民族共同體。
5.秦國變法較徹底。國力增強,且實行遠交近攻的正確策略,削弱各國實告謹力。秦具有統一實力。
6.秦王本人雄才大略。
2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首先是具備了當時最先進和完美的律法。由悄虧此帶動了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也就產生了極強的軍力與國力。
在這個啟遲神基礎上,歷代秦公秦王旦唯都能任用最合適當下的人才。在對外關係上,「遠交近攻」與「連衡」政策的實施,成為秦國必勝的理由。而同時,其他各國卻在這些方面每況愈下。
六國相互牽絆爭奪,等到想起合縱時,奈何大勢已去。
秦國在哪六國之間的勝利最多?
3樓:小知愛娛樂啊
1、西元前230年滅韓,俘虜韓王安;
2、西元前229年滅趙,俘虜趙王遷;
3、西元前225年滅魏,俘虜魏王假;
4、西元前224年滅楚,俘虜楚王負芻;
5、西元前222年滅燕,俘虜燕王喜;
6、西元前221年滅齊,俘虜齊王建;
西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豎友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秦滅魏之戰中,秦國是如何獲得勝利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
4樓:小斌侃歷史
秦國已佔領了巴、蜀、漢中,西南翻過宛城到達郢都,設定許可權南郡;北面收上郡東側,有河東、太原、上黨數做郡;東到滎陽。而且吞滅了二週,則在舊地設定三川郡,秦王政當權後,選任尉繚和李斯等,主動實行統一發展戰略。
始皇帝三年,魏國進攻趙國,取五城,並把在其中兩城贈給秦國。始皇帝七年,魏國進攻齊國,取濟下,犯濟南市,二秦國藉機進攻魏國,取兩城。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魏,齊兩國之間產生戰事。
魏國發兵攻齊,連續奠定齊國的13座封地,而秦國以救齊之名,趁機派王翦等將發兵各自夾擊魏國,依次攻佔了魏的支陽、在陽(南陽西北)、河間(河北省獻縣東北)、北安(河北陽原縣東南)、陽晉等邑,漳水以北流域已經為秦所佔據。始皇帝十三年(前234年),秦國又巨資向魏國攻擊,一直打進渤海灣,魏國部隊敗退,不可以決戰,在這裡一戰中,秦國直接把六國一斬為南北方2段。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軍在佔領燕都薊、獲得北方地區關鍵性勝利的與此同時,將主攻方向轉為南方地區。派大將王翦的兒子王賁率軍攻擊楚北部地區(今河南南邊)攻佔二十餘城。在給予一定嚴厲打擊,使之害怕耍花招,保障了攻魏秦軍的側背安全性後,即回軍北進,揚言要從河北邯鄲攻擊魏國,魏王將主力放到河北。
趁魏國40多萬元主力全簡畢慧集中在北方防禦力秦軍,於二十二年忽然南進進襲魏國,繞開楚國38座封地,包圍著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啟),安陽邑。秦軍封禁黃河,阻攔了北方地區增援的南進。城裡的魏軍藉助[1]城防工事,拼命防禦。
秦軍強攻失效,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壞。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亡國,秦因其地建為東郡。
魏國主力之後被王翦發動的攔答平陰對決解決,魏亡。秦在魏東部地區設定碭郡。
五國亡國後,僅剩東方的齊國和燕趙殘留陣營。西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率軍擊潰了遼東燕軍,俘獲燕王喜,回師中途還在代北(今山西代縣)虜獲趙國多部代王嘉,然後由燕地乘虛直追齊國。齊王建急忙在西線結集部隊,提前準備抵禦。
西元前221年,秦軍避開西線魏軍主力,從北面直插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在秦國大兵壓境的形勢下,齊王建不戰而降,齊國亡國。
5樓:醒醒
秦軍對大梁周圍的水網進行了改造滑喊兄工作,一時間黃河、大溝裡的水滲扒徑信襲直向大梁撲來,滔天大水將大梁團團圍住。饒是如此,大梁城在水中浸泡三月有餘才告倒塌,魏王假拼死抵抗,無果,魏國部分官兵只好駕著小船向秦軍投降,其餘戰死,魏國就此滅亡。
6樓:小精靈的森林
秦王乎悉凱嬴政的時候,秦國從西元前230年到221年10年間發動了大規模的兼併戰爭。秦國先後滅掉了歲喚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了陸數全國,建立秦朝,都城在咸陽,國形勢圖」秦滅六國的順序。
7樓:網友
秦軍圍住大梁,因為大梁城池堅固,使得秦軍幾次都沒攻下來,最後用黃河,鴻溝的水如凳灌城使得城牆破雀橡灶損,最後魏國頃扮投降。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體現了怎樣的戰略路線
本人是戰國迷,雖然缺乏必要的軍事理論知識,憑一個理工科學生的直覺看完了 大秦帝國一二 鐵血長平 秦始皇 三部電視劇,加上一些歷史知識,得出以下見解 1 第一個,滅韓國。韓國,這個由三家分晉後,在山東六國裡就一直處於最弱地位,加之,韓國的國土尤為奇怪,它地處經濟中心的中原,與東周皇室封地相接壤,本身在...
秦國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消滅的就是韓國
因為韓國好欺負啊。首先,秦國為了統一天下已經謀劃很久了。秦滅六國在一個長期的既定國策,而六國的滅亡順序則源於秦國的策略 遠交近攻。另一方面就看六國中哪個國家先作死了。在秦昭襄王時期,范雎就已經提出了 遠交近攻 的基本方針,而韓是離秦國最近的一個國家。秦國要向東發展,第一個擋路的就是韓國。而在與趙國的...
戰國後期,秦國已經一家獨大,六國為什麼還不合力滅秦
六國之間也是有矛盾的,他們互相也各有徵伐,而且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方法。使六國不敢攻打秦國。因為六國之間關係並不好,一點也不團結統一。因為這6個國家互相都有矛盾,根本無法結成聯盟,所以不可能一起滅秦。為什麼戰國末期,六國不聯合起來對抗秦國?戰國時期為了對抗秦國,六國有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的行動,稱為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