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動物,這些人會有什麼優點

2021-03-03 21:11:10 字數 5792 閱讀 4545

1樓:小小雨

不能因為冷血動物就來定義人的性格,有的人他喜歡動物可能這人比較善良,對人也是和藹可親的,有的人喜歡動物,他只是喜歡動物而已,對待人就不同了,可能就冷血了

常見的動物有哪些?這些動物有什麼特點?

2樓:巴

1、壁虎逃生的絕技就是扔掉尾巴,在它遇到強敵或被敵害咬住時,掙扎一番後就自動將尾巴脫落,離開身體的尾巴還不停地抖動,以達到迷惑敵人、趁機脫身的目的,而過些時候,壁虎的尾巴又能完好如初。這在生物學上叫「殘體自衛」,不少動物都具有這種本領 比如當螞蚱被捉住時,為了逃命,它會斷掉大腿,只留一條腿跳著逃跑;海蔘的逃生術則更奇特:當有敵人侵害時,警覺的海蔘會迅速地把自己體內的五臟六腑一古腦噴射出來,讓對方美餐一頓,而自身則藉助反衝力逃脫。

經過50天左右的自身修復,海蔘又會重新生長出一副新的內臟。

2、槍烏賊和烏賊遇到敵害時,其自衛方式是向進犯者發放一團團液態火焰,其形狀、大小往往與它們的自身體型相似,誤導追蹤者不去追捕被追捕者自身,而是進攻其替身──發光的火團,從而使追蹤者受騙上當。與此同時,槍烏賊和烏賊便趁機逃生。這種自衛方式與用噴射墨汁掩護退卻而禦敵的道理十分相似;有的發光動物當被置於捕食者「虎口」的一剎那間,突然發出閃光,令捕食者目瞪口呆,從而趁機逃走;有的發光動物甚至被切成兩段時,其尾段繼續發光,頭段卻立即將燈熄滅,變成黑色;捕食者吞食了尾段,頭段則在趁機逃走之後,「再生」出尾段。

3、烏龜,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動物,它長有非常堅硬的背甲和腹甲。當它感到外界的危險時,便把頭和四肢縮排甲殼裡。全部被堅固的甲殼包裹起來,好似一輛披甲的坦克,把自己嚴嚴實實的保護住。

你就是用再大的力氣,都無法掰開它的甲殼。就是獸中之王的老虎,把它咬在口裡,也奈何不了它半點。

4、螃蟹被強敵抓住腳,會立即斷去被抓的腳,乘機逃生,這是「丟卒保車」戰術。

5、金龜子在樹上,遇到鳥吃時,紛紛從樹上落地,腳朝天裝死,鳥不吃死蟲,金龜子死裡逃生。

6、甲蟲遇到敵害,會噠噠地連續發射「化學炮彈」,並伴有輕煙和怪味,敵害不敢再追。

7、竹節蟲細長的身體如同竹枝,兩者顏色也難分你我。

8、色彩斑斕的枯葉蝶,遇到敵害,兩翅合攏,成為一片枯黃的樹葉,落在地上混雜在樹葉中。

9、在樹上的尺蠖,見到雀鳥飛臨,馬上挺直身體,僵持不動,好像一根小樹枝。

10、有一種蟾蜍,遇到危險受驚時,會將口張大,四肢伸展,一動不動,像死去一樣。

11、同在一株楊柳樹上爬行的螳螂,在枝葉上的呈綠色,而在枝幹上的呈褐色。

12、在綠草叢中的青蛙,穿的是綠外衣,棲居在泥、石和枯草堆裡的蟾蜍,體色是土褐色。

13、海蔘棲息在海底,體色是灰褐色,它匍匐不動時,好像海底裡的一塊石頭。

14、石斑魚和比目魚能在不同背景下,連續變換7~8種體色。石斑魚能夠隨著環境色澤的變化,不斷變換顏色。能很快從黑色變成白色,黃色變成緋色,紅色變成淡綠色或濃褐色。

15、比目魚的色澤也是很適應海底生活的,有的就同周圍的泥沙和石礫很相似,只要它不遊動,幾乎不會覺察到。

16、毛蟲是蝴蝶或蛾的幼蟲,它們是動物界中的弱者,既沒有能飛翔的翅膀,也沒有能快跑的腳,為了保護自己,它們有的具有保護色,身體和周圍環境的顏色一樣,可以逃避敵人的捕殺;有的身上有毒液和臭味,使其他動物不敢接近。

17、黃鼠狼遇到危險,就發出強烈的臭味。蜥蜴被襲擊,就丟下自己的尾巴逃走;

18、斑馬受到攻擊時,大家緊緊地圍成一個圓圈來保護自己。

19、長頸鹿的腳很長,跑得很快,而且它的腳上長著鐵錘般的蹄,足足有30釐米長,遇到猛獸,長頸鹿群起用蹄猛踢。

20、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生活著一種豪豬。這種小動物身上披著鋼針那樣鋒利無比的棘刺,所以抵禦敵害的本領非常高明。它遇到敵害來襲,將身體後部的棘毛豎起,相互摩擦,發出「唰唰」的聲音,向敵示威。

如果敵害繼續進攻,它就倒轉身子,後腳一蹬,以背面和尾部朝著敵害衝。敵害若被刺中,針毛就留在肌肉裡,疼痛難忍。所以狼、狐等都知道豪豬的厲害,都不敢招惹它。

3樓:成都萬通技工學校

1、固定的身體形態。

動物是一大類多細胞真核生物,被稱為動物王國。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在發育過程中是固定的,通常早於胚胎髮育,但有些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發生變形。

2、獨立性。

大多數動物都很活躍。它們可以自發獨立地移動。絕大多數動物是消費者,它們依賴其他生物(如植物)作為食物。但也有少數動物是分解者,以蚯蚓等死生物體(有機物)為食。

3、動物對刺激的反應。

動物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動物對刺激的反應。行為科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更著名的行為理論是康拉德·洛倫茲提出的本能理論。

4、防禦行為。

動物防衛行為是指動物為應對外來侵略、保護自身生存或警示本民族其他個體而發生的行為。

5、攝食行為。

從根本上說,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是為了吸收構成身體的營養物質——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以及各種生理活動所必需的能量。這是動物的進食行為。所以當食物充足的時候,一些動物會儲存一些食物直到他們餓了。

這種行為稱為食物儲存行為。

6、感受器官發達。

原生動物的行為是最簡單的,只有趨向性,才能感受到環境的刺激並接近或遠離它。腔腸動物有神經網路,扁平動物有神經節和受體,脊椎動物有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感覺器官高度發達。

4樓:匿名使用者

狗,也稱作「犬」,學名「家犬」。一種常見的犬科哺乳動物,是狼的近親。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至1.

5萬年前,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被一些人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也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其壽命約十多年,若無發生意外,平均壽命以小型犬為長。

在中國文化中,狗屬於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11位。

貓,從豕從苗。貓睛,子午卯酉如一線,寅申巳亥如滿月,辰戌醜未如棗核。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隂類也。

〈名〉(1) 家貓,久已被人類馴養的一種食肉類動物 [cat],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種,雖然可能是由幾種舊大陸的小型野貓的雜交後代中通過自然選擇而最後衍生的,有一些變種,主要的區別在於皮毛的長短,體形以及尾的有無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5樓:櫻桃小z的夢想

一、常見的動物有貓、狗、雞等。

二、動物的特點

1、貓貪睡、任**乾淨。

2、狗比較忠誠。

3、雞比較勤奮。

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2023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一般的貓:

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後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他動物,大多能攀緣上樹。

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捕獵時也不會驚跑鼠。行進時爪子處於收縮狀態,防止爪被磨鈍,在捕鼠和攀巖時會伸出來。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動物。中文亦稱「犬」,狗屬於食肉目,分佈於世界各地。狗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

有科學家認為狗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發展至今日。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現如今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

其壽命約十多年。在中國文化中,狗屬於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

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2023年,但直到2023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參考資料

6樓:

土壤動物是土壤中和落葉下生存著的各種動物的總稱。土壤動物作為生態系統物質迴圈中的重要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積極同化各種有用物質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又將其排洩產物歸還到環境中不斷改造環境。 常見的有蚯蚓、螞蟻、鼴鼠、變形蟲、輪蟲、線蟲、壁蝨、蜘蛛、潮蟲、千足蟲等。

有些土壤動物與處在分解者地位的土壤微生物一起,對堆積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倒地的樹木、動物屍體及糞便等進行分解。細菌的繁殖能使枯枝落葉軟化,從而增加適口性;枯枝落葉經土壤動物吞食變成糞便排出後,又便於微生物的分解。一部分土壤動物是自然界「垃圾」的處理者;另一部分土壤動物是以其他動物為食物的捕食者。

構成土壤中食物鏈和食物網。蚯蚓能大量吐食土壤,分解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另一方面,一些土壤動物也危害農田,如鼴鼠。

土壤動物對環境變化反應敏感,物種組成和生存密度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藉此可以利用土壤動物物種組成和生存密度的變化作為環境監測的手段,如蚯蚓便是放射性汙的指示生物。

7樓:匿名使用者

1.老虎 2.大象 3.猴子 4.獅子 5.熊 6.兔子 7.麻雀 8.綿羊 9.狐狸 10.豬

8樓:somnus丶繁華

常見的小動物的特點教學課時1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

9樓:匿名使用者

倉鼠、小巧可愛。

狗狗、忠誠老實。

貓貓、小鳥依人。

龍貓、抱著軟和。

10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想去。點讚的是學霸

11樓:秋風拂面心飛揚

這個就多啦,我覺得最常見的是豬和雞,他們有個共同特點是都好吃!

12樓:紅全書

最常見的動物是人,特點互相提防,互相依賴,互相傷害

13樓:匿名使用者

rwgd8g***7sf3h:ec3k2 brf

14樓:匿名使用者

狗和貓。

特點;狗忠誠,貓可愛。

15樓: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李商隱)

16樓:匿名使用者

集靈臺二首·其一(張祜)

現在,人們對小動物的傷害是越來越多了,讓人很傷心。你會對這些人說些什麼?

17樓:我們想知道

這個問題不太好說,說少了不起作用,說多了會得罪人。

首先,就從我們自身說起,我們也是最原始的動物,而且還是食草類動物。

這樣說可能大家都很難認同,因為老師說人不是動物。

其實,老師的說法並不是中國人、最少不是華夏人的說法。

因為老師是以宗教思想來解釋人的,宗教思想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與動物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而中國人認為,人是與其他動物一樣,都是土生土長的動物,只是物種特性的區別。

所以,古代中國人說,走路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這是真人類最原始的博愛思想,也是對於人與動物關係的概括。

中國人的這種認識,是與其自身的物種特性有著直接的關係的,包括人在內的其他動物的命名,也很明顯的反映了這種認識。

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事物,都被中國人所命名,這些名字都體現著不同事物的不同特性,也就是說,中國人是真正的最瞭解這個世界的人類物種。

因此,在對待動物的問題上,也就很明顯的偏愛動物,因為我們就是動物,而且還是不以動物為食物的動物。

這也是我們作為植物性食物動物的最本質的特性,是其他人類物種難以比擬的。

我們不但不會獵食動物,而且對於飼養動物、把動物當作寵物的做法,有著發自靈魂的反感。

因為對於動物來說,做人的寵物就是奴役,雖然人們可以把它們當祖宗來供養,但人們養寵的行為剝奪了動物的自由。

如果把養寵的人給動物來飼養,那麼這些人又會怎樣呢?

所以,我們反對傷害小動物、更不贊成以剝奪動物自由權利的行為飼養小動物,就像我們反對**統治一樣,去爭取自由的行動。

好了,如果你贊成這個說法,就可以對你身邊傷害小動物的人講解一下,啟發他們不要殘害生靈,不要剝奪小動物的自由。

為什麼有些人那麼喜歡出爾反爾,為什麼有些人出爾反爾?

什麼樣的人都有 你何必非要弄懂呢 只要自己不往那方向發展就好了阿 有些人 說話出爾反爾 可能是因為 有些人 在說什麼的時候 不思考清楚 就隨便表述出自己的言論但等到事情過後.他們才發現他們所說的話或所做的承諾 根本是他們所無法承擔的 於是他們就不了了之 了 給別人留下了他們很愛出爾反爾的印象 但如果...

為什麼有些人那麼喜歡接吻呢,人為什麼喜歡接吻

個人認為,這是會上癮的,因為接吻的感覺很不錯,在人多的地方接,會覺得很甜蜜,我也這麼以為,而且很舒服,無論在什麼地方,你試試估計就明白了 甜蜜吧 可以幫助兩個人focus 調情,能讓兩個人的情愫迅速升溫,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有的人會有這樣的癖好 人為什麼喜歡接吻 人為什麼會喜歡bai接吻,因du為人在...

為什麼有些人會那麼笨,為什麼有些人會那麼的有氣質呢?

人生中,人的聰明與笨它有很多因素的,常言道,天生有些人聰明,是因為他大腦開了竅,天生笨的人是還沒有開竅不過七竅開一竅就很不錯了。但很多笨人以勤補拙,照樣是一個專業人才,由不聰明可以轉變為聰明人。所以聰明與不聰明人是相對的,關鍵是在於一個人的心態。人要看他出生在什麼環境,環境能造就一個人,環境也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