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高中文言文實詞的整理!!急需

2021-03-04 03:10:08 字數 7125 閱讀 2715

1樓:長虹

你上高几啊?你是**的?

我是南通的。

我們到了高三後,語文有一本《一本通》,上面的文言文實詞比較全面,到時只管背誦就可以啦,還有要自己查字典,對積累有好處。

祝你好運!!

2樓:手機使用者

買一本古漢語詞典就好了,可以用很久

3樓:匿名使用者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歸類

4樓:芙蓉花開並蒂蓮

文言實詞:

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為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點.課程標準要求"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落實在高考中,則表現為考查的物件是常見實詞,考查考生能否結合所學的文言知識,在陌生的語境中對文言實詞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

所考的文言實詞,大多涉及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偏義複詞、古今異義等.一方面考查考生平時學習中所積累的文言實詞的知識,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在上下文語境中推斷詞義的能力。

歸類:文言實詞,大多涉及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偏義複詞、古今異義等.

5樓:藍色海洋天空

高中教材文言實詞例析

(高考120個文言實詞)

1.愛本義是悲哀、傷心。用作動詞:

(1)愛護,體貼。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2)珍惜,愛惜。如:倘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3)喜愛。如:予獨愛蓮之出於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4)吝嗇,捨不得。如:百姓皆以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2.安本義是安靜。

(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如: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動詞,意為「安身」「養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

附虛詞用法:

(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怎樣」。如:

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如:

a.沛公安在?(《鴻門宴》)

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3.被本義指一種睡衣。

(1)用作動詞,意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見疑,信而被謗。(《屈原列傳》)

b.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織》)

(2)通「披」,意為「披著」「佩戴」「穿戴」。如:

a.被髮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b.被明月兮佩寶璐。(《涉江》)

c.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4.倍本義是按原數增加,與現代漢語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動詞,通「背」,意為「背棄」「違背」「背叛」。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附虛詞用法:

用作副詞。意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本本義為樹的幹、根,與「末」相對。

(1)用作名詞,意為「根本(的東西)」「基礎(的東西)」,「根源」「**」。如:

a.本末倒置。(成語,原意為「樹根」,這裡引申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趨末。(《論積儲疏》,「本」在這裡引申為「農業」,「末」在這裡引申為「工商業」。)

c.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根源。)

(2)用作量詞,或相當於現代漢語作量詞的「本」,或可根據實際情況譯為「冊」「份」等。如:

a.別具本章。(《獄中雜記》,本、份。)

b.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活板》,冊。)

附虛詞用法:

副詞,意為「原本」「本來」。如:

a.用芽者自從本說……(《採草藥》,原本。「本說」指「原來的說法」)

b.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表》,本來。)

6.鄙本義是邊疆、邊陲、邊遠的地方,名詞。如:

a.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鄙」在此活用為意動詞,意為「以……為邊境」,「以鄙遠」意即「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東部的邊境」。)

(1)用作形容詞,意為「庸俗」「淺陋」「地位低下」。如:人賤物亦鄙。(《孔雀東南飛》)

(2)用作動詞,意為「看不起」「輕視」。如「鄙視」,「鄙薄」。

7.兵本義是雙手拿著**。用作名詞:

(1)兵器,**。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

(2)士兵,軍隊。如:

a.可汗大點兵。(《木蘭詩》,士兵。)

b.秦發兵擊之。(《屈原列傳》,軍隊。)

(3)戰爭,軍事。如:

a.兵旱相乘……(《論積儲疏》,戰爭。)

b.紙上談兵。(成語,軍事。)

8.病本義是重病。

(1)用作名詞。意為「疾病」「病殘」。如:

a.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b.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病梅館記》)

(2)用作動詞:

①怕,擔心,憂慮。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君子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②疲勞,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

③名詞活用為使動詞,意為「使……成為病態」。如: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9.察本義為仔細看、觀察。

(1)用作動詞

①仔細看、觀察。如: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②考察、調查。如: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

③看清楚、瞭解明白。如成語「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薦、選拔。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2)雙音詞「察察」,原意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為潔白,形容詞。如: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10.朝本義為早晨,與「暮(夕)」相對。

(1)讀zhāo,名詞,意為「早晨」。如成語「朝三暮四」「朝氣蓬勃」,又如:

a.朝聞道,夕可死矣。(《論語•里仁》)

b.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2)讀cháo,主要有兩個用法:

①動詞。意為「朝見」「朝拜」(專指臣見君),「拜見」「拜訪」(泛指下對上或平級之間)。如:

a.弱國入朝。(《過秦論》,朝見。)

b.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朝」在這裡活用為使動詞,「使(讓)……朝見(朝拜)」之意。)

c.臨邛縣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拜見,拜訪。)

②名詞。意為「朝廷」,「朝代」。如: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11.曾本義是增加,為「增」的假借字。

(1)讀zēng,名詞。指與自己相隔兩代的家屬。如曾祖、曾孫。

(2)通「層」,意為「重疊」。如: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附虛詞用法:

副詞,起加強或延緩語氣作用。有兩種情況:

(1)表過去發生過,可譯為「曾經」。如:

a.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表出乎意料,或已達到某種極限,可譯為「竟(然)」「還」等。如:

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

b.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更多

6樓:__睜眼

這個裡頭有

全部的哈哈,我昨天才吵完的。

7樓:偽月老

找你們老師要,這都不做也太不稱職了

高中文言實詞120個

8樓:藍色海洋天空

(高考120個文言實詞)

1.愛本義是悲哀、傷心。用作動詞:

(1)愛護,體貼。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2)珍惜,愛惜。如:倘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3)喜愛。如:予獨愛蓮之出於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4)吝嗇,捨不得。如:百姓皆以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2.安本義是安靜。

(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如: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動詞,意為「安身」「養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

附虛詞用法:

(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怎樣」。如:

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如:

a.沛公安在?(《鴻門宴》)

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3.被本義指一種睡衣。

(1)用作動詞,意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見疑,信而被謗。(《屈原列傳》)

b.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織》)

(2)通「披」,意為「披著」「佩戴」「穿戴」。如:

a.被髮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b.被明月兮佩寶璐。(《涉江》)

c.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4.倍本義是按原數增加,與現代漢語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動詞,通「背」,意為「背棄」「違背」「背叛」。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附虛詞用法:

用作副詞。意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本本義為樹的幹、根,與「末」相對。

(1)用作名詞,意為「根本(的東西)」「基礎(的東西)」,「根源」「**」。如:

a.本末倒置。(成語,原意為「樹根」,這裡引申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趨末。(《論積儲疏》,「本」在這裡引申為「農業」,「末」在這裡引申為「工商業」。)

c.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根源。)

(2)用作量詞,或相當於現代漢語作量詞的「本」,或可根據實際情況譯為「冊」「份」等。如:

a.別具本章。(《獄中雜記》,本、份。)

b.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活板》,冊。)

附虛詞用法:

副詞,意為「原本」「本來」。如:

a.用芽者自從本說……(《採草藥》,原本。「本說」指「原來的說法」)

b.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表》,本來。)

6.鄙本義是邊疆、邊陲、邊遠的地方,名詞。如:

a.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鄙」在此活用為意動詞,意為「以……為邊境」,「以鄙遠」意即「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東部的邊境」。)

(1)用作形容詞,意為「庸俗」「淺陋」「地位低下」。如:人賤物亦鄙。(《孔雀東南飛》)

(2)用作動詞,意為「看不起」「輕視」。如「鄙視」,「鄙薄」。

7.兵本義是雙手拿著**。用作名詞:

(1)兵器,**。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

(2)士兵,軍隊。如:

a.可汗大點兵。(《木蘭詩》,士兵。)

b.秦發兵擊之。(《屈原列傳》,軍隊。)

(3)戰爭,軍事。如:

a.兵旱相乘……(《論積儲疏》,戰爭。)

b.紙上談兵。(成語,軍事。)

8.病本義是重病。

(1)用作名詞。意為「疾病」「病殘」。如:

a.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b.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病梅館記》)

(2)用作動詞:

①怕,擔心,憂慮。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君子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②疲勞,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

③名詞活用為使動詞,意為「使……成為病態」。如: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9.察本義為仔細看、觀察。

(1)用作動詞

①仔細看、觀察。如: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②考察、調查。如: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

③看清楚、瞭解明白。如成語「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薦、選拔。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2)雙音詞「察察」,原意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為潔白,形容詞。如: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10.朝本義為早晨,與「暮(夕)」相對。

(1)讀zhāo,名詞,意為「早晨」。如成語「朝三暮四」「朝氣蓬勃」,又如:

a.朝聞道,夕可死矣。(《論語•里仁》)

b.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2)讀cháo,主要有兩個用法:

①動詞。意為「朝見」「朝拜」(專指臣見君),「拜見」「拜訪」(泛指下對上或平級之間)。如:

a.弱國入朝。(《過秦論》,朝見。)

b.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朝」在這裡活用為使動詞,「使(讓)……朝見(朝拜)」之意。)

c.臨邛縣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拜見,拜訪。)

②名詞。意為「朝廷」,「朝代」。如: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11.曾本義是增加,為「增」的假借字。

(1)讀zēng,名詞。指與自己相隔兩代的家屬。如曾祖、曾孫。

(2)通「層」,意為「重疊」。如: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附虛詞用法:

副詞,起加強或延緩語氣作用。有兩種情況:

(1)表過去發生過,可譯為「曾經」。如:

a.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表出乎意料,或已達到某種極限,可譯為「竟(然)」「還」等。如:

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

b.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更多

幾個高中文言文實詞解釋,幾個高中文言文實詞翻譯

其實文言文的解釋要根據語境來選擇的,因為可能有很多解釋的,我大致給你找了下面一點解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量詞 代詞六類。下面我沒有區分,自己找出實詞的解釋。1 顧 回頭看。素問 刺腰痛 少陽令人腰痛 循循然不可...

100分求高中文言文每課的實詞虛詞整理

又是一個好學的孩子。給你建議吧 如果你剛上高中,那麼不用著急,一冊冊地買 第二教材 每課都有詳細的歸納,不僅實詞 虛詞,還有活用 句式等各項文言現象整理 如果你要上高三,之前的教參又找不到,那麼你直接使用教材,以及高三總複習的書就好。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過,不懂的標註,然後問老師。踏實學習很重要。因為文...

君子作為文言文常用實詞的翻譯,幾個高中文言文實詞翻譯

君子 j n z 1.對國君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常與 小人 或 野人 對舉。例 詩 魏專風 伐檀 彼君子兮,不素餐屬兮!2.泛指才德出眾的人。例 易 幹 九三,君子終日干幹。3.舊時妻對夫之稱。例 詩 召南 草蟲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4.指春秋越國的君子軍。例 國語 吳語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