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日語來中為什麼用「114106」表示我愛你源還是有一些淵源的。
1.1=あ(i)1=い(いち)4=し(し)10=て(ten)6=る(ろく)。
2.這個詞來自於日本的傳呼機時代。那時候和中國的傳呼機時代一樣,大家是用數字來表示資訊的,採取的是象形+諧音。
3.很多東西比較牽強,114106要分解成 1 1 4 10 6 1 i=アイ=あ 這個是用1的形狀來表示字母i,讀成あい取あ1 いち=い 1讀いち取い4 し 這個沒什麼好解釋了。數字讀音10 テン=て 10按英文讀成ten 取て的音6 ろく=る 這個有點牽強 ,但是能靠上る音的也只有這個了。
4.連起來是 愛してる 「我愛你」的意思由於i本身就讀あい,所以也有用14106表示的。
5.日語:愛してる。(a yi si tie ru) 「阿一西呆魯」(音譯)。
漢語與日語相比哪個更難學
2樓:陸藝雯
漢語方言種
bai類再多也du是一家人的。差別只在於發音zhi有差異和一些小小的句dao法內不同。雖然彼此可能聽不懂,容但寫出來就能知道個大概了。
我們現在說的漢語也普遍只是指普通話而已。
孤立語一旦知道規則,是很簡潔靈活的。
日語是黏著語。詞語本身可以通過變尾巴而表達不同的意義所以變形很多很長。
現在對日語的研究也沒英語那麼火熱。日語本身是有些破碎體系不嚴謹的。這就導致了學到一定程度後覺得這語言不夠科學。
但中,英,日語一旦掌握基本的用法(比如j.test一級),也就沒太難理解很多問題了。
至於要問哪個難,我覺得日語書寫上比較麻煩。它也是公認的再聯合國工作中效率很低的語言之一。日語適合表達細膩的,意味深長可以回味的情感。
漢語在細膩這方面是敵不過日語的,唐詩宋詞在廣博方面見長。在細緻方面就不行了。
發音上,日語好聽(聲優起到了宣傳作用)。
漢語在朗讀上比較好聽。做成**的話日語給人的印象更深。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中國來人來說,最簡自單的語言是中文。畢竟他們從小就融入到了中文的環境內。相比較,日本人從小就學習日語。對於他們來說,日語肯定會是最簡單的。
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特別是一些歐美國家,有些人覺得日語難,而有些人則會覺得中文難。有些國外**都把中文評為全球最難語言之一。這有可能跟中文的漢字有關(西方人的語言都用字母來表示,而中文卻是在用一些含有很多筆畫的漢字)。
不過日本語也主要以漢字為主。日本人需要懂得的漢字可能要更多,畢竟平假名和片假名跟漢字很相似。不過,日本人的句子一般都有一個特定的格式。
而中文一種句子可能會有很多種說法。例如一句話你吃過飯了嗎可以說成,你吃飯了沒?,吃過了嗎?
,你有沒有吃過等。這可能是外國人覺得中文比較難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說到底,還是跟個人有關。如果你小時候曾經接觸過日語,或者你對學習日語非常感興趣的話,你會覺得日語比較好學。相反,你可能會覺得中文更簡單。
4樓:匿名使用者
外國人認為漢語更難學,你生活在中國的話就覺得日語難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難學,日語很簡單,個人認為比英語還簡單。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是一個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日本人的人,當然是日語好學,中文怎麼可能那麼好學?
日語共5個發音,而中國30幾個發音。中國古漢語更是難上加難,中國人學明白的都不多。
7樓:麥小兜西西
漢語更難學,漢語對發音的要求更高,日語就只有那五十音圖,而中國的拼音。。。中國語言博大精深
8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日語了,那麼多片假名就夠人煩的。你還是學漢語吧
9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乃世間最難,無出其右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但有漢字,還有各種敬體。。。
11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還用學麼,天生就會啊
12樓:匿名使用者
對你來說……日語難學
情感中的520和521為什麼會表示「我愛你」的意思
情侶之間只要相互愛戀喜歡對方,並且覺得對方身上優點很多缺點有,但是能接受能包容,那麼時時刻刻,其實都是情人節送禮物這件事情也只是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大的意義,但是相處的時間久了,就發現送禮物是一種相互浪費錢的感覺,因為你送給他禮物,他要送給你禮物,最終兩個人所拿到的不過是一份禮物,但損失的是雙份的金...
日語中的句型是表示過去發生了什麼的意思為什麼只要用動詞型
表示的是過去曾經做過某事,表示時態,表示有這麼個事兒 按照給這個句型的解釋就是 經歷,曾經的經歷 就是固定的矩形 還有一個是 前面接辭書形,表示 有時.這個句型是表示有某種經驗 比如 日本 行 我去過日本 去是內過去式,因為是以前去的,容但是這種經驗不是過去的,所以後面的 不能用過去式。也就是說,只...
在古漢語中,哪些詞表示被貶職,哪些詞表示
一 左遷 zu qi n 1 降官,貶職。南朝 樑 沉約 立左降詔 是故減秩居官,前代通則 貶職左遷,往朝繼軌。意思 所以說削減官職,是前代的通行法則,貶職降級,是繼承以往朝代的做法。唐 柳宗元 送李渭赴京師序 過洞庭 上湘江 非有罪左遷者罕至。經過洞庭,再上湘江,不是有罪責而被貶職的人很少。2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