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古詩《逢入京使》中所表達出的哪一份鄉愁寫小作文

2021-03-04 04:00:46 字數 4662 閱讀 3098

1樓:暮靜雨

到不了bai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du的地方是故zhi鄉。思念家鄉的情感

dao在遊子的心中分不內

出白天容黑夜…… 鄉愁是家鄉村邊的那條小河,是村頭的那棵柳樹,是村口的那口老井,是住家的那盤石磨…… 鄉愁是河邊的垂釣,是山上的野果,是小路旁的紅高粱…… 鄉愁是一杯水,鄉愁是一碗飯,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捧土,鄉愁是天邊的那一片雲彩……

《逢入京使》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逢入回京使者,託帶平安口信,以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思鄉之情。詩文語言樸實,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之情與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深,感人至深。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

「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鍾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溼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淨利落,但簡淨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

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餘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

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

」(《藝概·詩概》)鍾惺評此詩:「只是真。」譚元春曰:

「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後人蹈襲不得。所以可久。」(《唐詩歸》卷十三)沈得潛曰:

「人人胸臆中語,卻成絕唱。」(《唐詩別裁集》卷十九)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3樓:建瑤鎮甲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

4樓:叔淑蘭本乙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逢入回京使者,託帶平安口信,以慰懸望的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深,感人至深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思鄉之情,詩文語言樸實,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之情於渴望功。

5樓:戊遐思衛詞

思想感情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感情!

1、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平的情感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含義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含義

先要明白這篇文內容是什麼

表達了什麼

而作者所表達的東西就是他的思想感情

抓住中心

領悟筆者的心情和思緒

這個回答要看文章怎麼寫的,基本就是承前啟後凸出重點映照中心思想什麼的

6樓:邱月月鳥宇

詩人並沒有過多沉浸在思鄉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這裡不說旅途艱辛,不說回家無期,萬千思念盡在一聲傳雨終,這首詩抓過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以平實的語言書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掛念的複雜情感,出於自然而又含蓄凝練。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掛念的複雜情感

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思鄉懷親的感情

9樓:匿名使用者

思鄉之情(最簡潔的概括方式)

10樓:康之僑洽

表達了家人千里之外盼兒歸,詩人自己有家卻路途遙遠不能回的思鄉情

《逢入京使》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的句子是?

11樓:匿名使用者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作品原文

逢入京使

唐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白話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的淚沾溼雙袖模糊面容。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託你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創作背景

根據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註·岑參年譜》,此詩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

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12樓:胡火林

絕對是後兩句,因為它感

情真摯而強烈,相關資訊如下:

【原作】

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註釋】

故園:長安,指作者在京城長安的家。

漫漫:漫長,遙遠。

雙袖龍鍾淚不幹:以袖拭淚,雙袖沾溼而淚不止。龍鍾,淋漓貌,這裡是沾溼的意思。

憑:託,拜託。

君:指入京使者。

【古詩今譯】

東望故鄉路途遙遠,兩支袖子都已經擦溼了,淚水依然止不住。今日途中有幸與您相遇,本想修封家書卻無紙筆,只好託你捎個口信,代我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江陵縣)人,先祖世居河南棘陽(今河南新野縣東北)。出身於官僚貴族家庭,天寶三年(744)進士,天寶八年(749)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書記。

天寶十三年(754)封常清任安西節度使,岑參攝監察御史,充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肅宗在鳳翔時,任右補闕,後出為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長史。五十五歲左右升為嘉州(今四川省樂山縣)刺史,罷官後客死成都旅舍。

岑參曾兩度出賽任職,對戎馬生活有著深刻的體驗,對邊塞異域的風光有著細緻的觀察,所以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邊塞詩佳作。他的邊塞詩,表達了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反映了戰士的英勇而又艱苦的征戰生活,描繪了邊塞的綺麗風光。岑參的詩繼承併發揚了漢樂府的傳統,擅長於七言歌行體的創作。

他的詩想象豐富,色彩辯分,情感熱烈,氣勢磅礴,且有奇峭的藝術魅力、獨特的藝術風格。有《岑嘉州集》,存詩三百六十首。

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是在天寶八年,也就是公元七百四十九年,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入朝,岑參被奏請為右威衛錄事參軍,到節度使幕掌書記。本篇即作於此次赴邊疆的中途。寫的是旅途中遇見回長安的使者所引起的思鄉之情。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

「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鍾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溼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複雜的。

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如同隨口而出,特別是後兩句寫馬上相逢的情景,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鏡頭集中清晰,如影視特寫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餘味深長。

13樓:招銀號

詩人遠離故鄉,對故鄉的思念深切,幼兒版唐詩《逢入京使》

14樓:我想起看看

此句是: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15樓:匿名使用者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16樓:匿名使用者

前兩句!!!

中原北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中原北望路漫漫是說他遠涉邊寨的路上回望故鄉雙袖龍鍾淚不幹是說因為要遠離親人才流淚的

一樓說後兩句,你們老師是不是小學畢業的

希望採納

17樓:匿名使用者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8樓:蜜甜娃娃

前兩句 後兩句是家國情懷

19樓:x代綱吉

你們這幫孩紙,到底是哪句啊,我是前兩句,後兩句應該是抒情吧!

20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是後兩句,我們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