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子為什麼要比德於玉,為什麼說君子比德於玉

2021-03-04 04:23:04 字數 3380 閱讀 6234

1樓:否極泰來

昔者君比德於玉焉溫潤澤仁 解釋:君德操玉相比,溫潤澤溫暖光澤,便仁 全文 貢問於孔曰:敢

專問君貴玉賤碈者屬何玉寡碈與 孔曰:非碈故賤玉寡故貴 【夫昔者君比德於玉焉溫潤澤仁;】 縝密慄知; 廉劌義; 垂隊禮; 叩其聲清越其終詘樂; 瑕揜瑜瑜揜瑕忠; 孚尹旁達信; 氣白虹; 精神見於山川; 圭璋特達德; 莫貴者道 詩云:言念君溫其玉故君

為什麼說君子比德於玉

2樓:手機使用者

君子溫潤如玉。玉,剛接觸到是涼的,帶在身上,它會變熱。有些還會由渾濁變透明。儒家的仁是講究物件的,所謂「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兩者精神相合。

給分啊!!

「君子比德於玉」是什麼意思

3樓:瘦骨侯

《禮記聘義》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 溫潤而澤,仁也.」意思是說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溫潤而澤溫暖而有光澤,這便是仁.

「君子比德於玉焉」出自**

4樓:蘇堤舊事

出自《禮記·聘義》,原文: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玟之多與?

」孔子曰:「非為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

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譯文:子貢向孔子間道:「請問君子為什麼都看重玉而輕視氓呢?

是因為玉的數量少而氓的數量多嗎?」孔子回答說:「不是因為琅的數量多,因而就輕視它;也不是因為玉的數量少,因而就看重它。

從前的君子,都是拿玉來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溫厚而又潤澤,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堅實,就好比智;有稜角而不傷人,就好比義;玉佩垂而下墜,就好比禮;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後,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既不因其優點而掩蓋其缺點,也不因其缺點而掩蓋其優點,就好比人的忠誠;光彩晶瑩,表裡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白虹,就好比與天息息相通;產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潤豐美,又好比與地息息相通。圭璋作為朝聘時的禮物可以單獨使用,不像其他禮物還需要加上別的什麼東西才能算數,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

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玉的美德,這就好像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道那樣。《詩經》上說:『多麼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樣溫文爾雅。

』所以君子才看重玉。」

5樓:塔沿上的風

《禮記。聘禮》

子貢問於孔

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碈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碈之多與?」

孔子曰:「非為碈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縝密以慄,知也;

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隊,禮也;

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孚尹旁達,信也;

氣如白虹,天也;

精神見於山川,地也;

圭璋特達,德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什麼意思

6樓:牛炸天

解釋: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溫潤而澤溫暖而有光澤,這便是仁全文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碈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碈之多與?」

孔子曰:「非為碈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

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隊,禮也;

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孚尹旁達,信也;

氣如白虹,天也;

精神見於山川,地也;

圭璋特達,德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君子比德於玉」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禮記聘義》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 溫潤而澤,仁也。」意思是說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溫潤而澤溫暖而有光澤,這便是仁。

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說君子把自己的德行總和玉相比。「玉」:在這裡主要是指與總能佩戴在任何內人的身上,

容沒有人因此而厭煩它,說明玉是宜人的,所以人才會拿它當寶貝。

君子能像玉一樣讓人拿他當寶貝,這不是最高的境界麼?所以才把德行和玉相比。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曰:「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君子比德於玉焉 君子的德操和玉一樣^-^

「君子比德於玉」?

10樓:雨中漫步

孔子曰:「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君子比德思想是孔子哲學的重要內容。孔子進一步突破自然美學觀念,提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種「比德」的山水觀,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感悟,實際上是引導人們通過對山水的真切體驗,把山水比作一種精神,去反思「仁」、「智」這類社會品格的意蘊。孔子的哲學思想以「仁」為核心,注重內心的道德修養,不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要恪守仁愛的美德。

這種博愛思想幾乎貫穿於孔子的哲學思辯中。孔子又是一個對山水情有獨鍾的人,「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高山巍巍培植了他博大的胸懷;「君子見大水必觀焉」,江河蕩蕩孕育了他高深的智慧。孔子由此把厚重不移的山當作他崇拜的「仁者」形象,用周流不滯的水引發他無限的哲理情思,觸發他深沉的哲學感慨。

有智慧的人通達事理,所以喜歡流動之水;有仁德的人安於義理,所以喜歡穩重之山。這種以山水來比喻人的仁德功績的哲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無限深廣的影響,深深浸透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

11樓:茉莉蜜香茶

史載於《禮記·聘義》

12樓:戰彩孔孟君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五經通義》說

玉「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孔子說「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認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節。

《詩經》裡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古人給美玉賦予了那麼多人性的品格,以至於到現在人們仍將謙謙君子喻為「溫潤如玉」。

「君子比德於玉」是什麼意思?

13樓:十年f像

《禮記聘義》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 溫潤而澤,仁也。」意思是說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溫潤而澤溫暖而有光澤,這便是仁。

何為玉文化,古人為什麼偏偏鍾情於玉

玉的受歡迎程度很廣的,在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下葬的儀式中,玉石作為最高規格的葬品。這其實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不過由於當時的開採水平有限,玉是真的特別少,物以稀為貴。當時玉就是在上層社會流通,沒接觸過玉石的人有崇敬也是正常的。另外,當時的玉石是可以進行雕刻的,雕刻的圖案算是能夠直接反應出佩戴者的審美跟品...

為什麼古代有傳國玉璽古代中國有幾個傳國玉璽?

傳國璽又稱傳國玉璽 傳國寶,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的玉璽,為秦始皇所作,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李斯所寫篆文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傳國璽貫穿中國歷史長達1500多年,忽隱忽現,秦以後歷代帝王爭以得璽為符應。確為天下所共傳寶,國之重器。說起傳國璽就要提到和氏璧。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給厲...

為什麼君子過得比小人累?為什麼君子永遠鬥不過小人?

換個方式思考 君子很可能是裝出來的,小人或許只是做了自己。會lz補充 面對君子的時候要裝,見招拆招 面對小人的時候有時也可以吐露下自己的心聲,或許他的話會對你有很大的觸動。這個世界沒有君子,只有兩種人,偽君子和小人。如果你感覺累,你應該是偽君子,還不如小人來的實在。沒辦法啊,現在這個社會是虛偽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