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為什麼是格言警句

2021-03-04 05:24:56 字數 4039 閱讀 6083

1樓:烏辰釗清山

翻譯一下,興盛衰敗的道理

雖然說是上天註定的

難道不是人為形成的麼

意思和人定勝天差不多,做人要有所作為,不能聽天由命

怎麼理解"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2樓:匿名使用者

1. 解釋: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2. 出自;——歐陽修 《伶官傳序》

3. 賞析:作者引《尚書》之語與史實相對照,將人的作為和國運盛衰之間的關係歸結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對中心論點的精闢闡釋,末尾進一步將這番道理推而廣之: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因於所溺」,從伶人說開去,從更廣的範圍給人以啟示。

4. 啟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無論國家或個人,要想獲得發展和成功,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常常以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斷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驕不躁,謙虛謹慎。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古代例子 5

3樓:匿名使用者

伶官傳序

陽修嗚呼du!盛衰之理,雖zhi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

dao之所以內得天下,容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樑,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樑。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樑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抑本其成敗之跡, 而皆自於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4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解釋:盛衰的道

bai理,雖說是天命決定du的,zhi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dao出自;——回歐陽修 《伶官傳序》答

賞析:作者引《尚書》之語與史實相對照,將人的作為和國運盛衰之間的關係歸結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對中心論點的精闢闡釋,末尾進一步將這番道理推而廣之:「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因於所溺」,從伶人說開去,從更廣的範圍給人以啟示。

啟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無論國家或個人,要想獲得發展和成功,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常常以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斷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驕不躁,謙虛謹慎。

5樓:嘲笑三步顛

今天的中國崛起,雖有天命(太祖),但也是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盛衰之理 雖曰天命 豈非人事哉 什麼意思啊

6樓:對面包的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大意為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出自宋代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

原文: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樑,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樑。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樑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譯文: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樑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樑。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

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

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後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裡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裡,使人揹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把箭收進廟。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樑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麼威風!

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裡發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去好;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溼衣襟的可憐地步,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

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事呢?

7樓:證道之聲

解釋: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出自;——歐陽修 《伶官傳序》

賞析:作者引《尚書》之語與史實相對照,將人的作為和國運盛衰之間的關係歸結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對中心論點的精闢闡釋,末尾進一步將這番道理推而廣之:「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因於所溺」,從伶人說開去,從更廣的範圍給人以啟示。

啟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無論國家或個人,要想獲得發展和成功,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常常以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斷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驕不躁,謙虛謹慎。

8樓:匿名使用者

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9樓:匿名使用者

就強盛與衰弱的道理而言,雖然可以說是天註定的,難道人不可以改變它嗎?主要意思還是說做什麼事情還得靠自己,提倡人的主動性

伶官傳序 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

10樓:百度使用者

1.c2.d

3.a4.(1)請出他父親留下的箭,用錦囊盛放著,揹著它走在前面。

(2)或是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蹟,都是由於人事呢?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翻譯成現代文是什麼

11樓:無所不覽

為你解答。

譯文:唉!興盛和衰落的道理雖說是由上天註定的,但何嘗又不是因為人的行為所造成的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用自己的話來敘述唐莊宗的事例,證明「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觀點?

13樓:匿名使用者

唐莊宗的事例 事實上可以證明觀點

李存勖在跟隨父親征戰時很有謀略專,在父親李克屬用的軍隊毫無紀律且軍心渙散之時,勸父親因整頓軍隊而不是放任不管,還應賞罰分明,不然軍隊會變成一攤散沙。但是其父沒有聽從意見,認為李存勖還小不懂軍事,而事實證明李克用是錯的,李存勖是對的。因為如此,李克用後來的軍隊產生兵將叛變和不受百姓擁戴,導致吃敗仗。

雖是軍事能力是天才但是政治謀略卻十分缺乏,在坐穩帝王之位後,加上能管制他的母親逝世,李存勖便開始荒淫無度的生活,只會貪圖享樂不管政事,任寵信的伶人在宮中放肆和掌權,最後走上滅國死亡的道路也只是時間問題。

伶官傳序 歐陽修 1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

14樓:蓋紙

1.c2.a

3.c4.(1)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2)當莊宗用繩子**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樑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

5.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