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流翠
古體詩bai:依照古代(指唐朝du以前)的體格來寫zhi的詩。dao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回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答是古,因此,所謂仿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
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其中五言的或以五言為主的古體詩均可稱為五言古詩,簡稱五古。
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
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了。其中五言的或以五言為主的樂府均可稱為五言樂府。
至於五言絕句,根據其符不符合格律,有律絕(合律)和古絕(不合律)之分。
基本上五古的定義比較寬,五言樂府都可算入五古(譬如有名的古詩十九首,就是典型的五言樂府),五言古絕也是五古的一種。只有五言律絕,才能劃入近體詩的範圍。
五言古詩和五言樂府,五言律詩,五言絕句有什麼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唐詩的形式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具體請參
3樓:宗政素琴苗庚
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總而言之,區別在於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
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
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
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擷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散曲各自的區別
4樓:枯魚
五言古詩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也相當自由,但每句五個字的句式卻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它既不同於漢代樂府歌辭,也不同於唐代的近體律詩和絕句,故稱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
五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格律詩)中的一種樣式。其格式是全詩共8句,每句5個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為對仗句。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
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
散曲,是一種同**結合的長短句歌詞。元人稱為「樂府」或「今樂府」。經過長期醞釀,到宋金時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間流行的曲詞,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樂曲的侵入並與中原正樂融合,導致傳統的詞和詞曲不能在適應新的**形式,於是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散曲。
5樓:
唐詩的形式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具體請參:
easier said than done.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求一首五言四句的古詩!
6樓:小劍蘇
登樂遊原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7樓:冷幽竹
少!你的要求。押韻是「ao」的多。
古詩中的絕句,律詩,樂府等有什麼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一、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
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總而言之,區別在於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
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
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擷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漢樂府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漢魏兩晉南北時代,****一直設定著管理**和歌曲的專門官署樂府,負責採集和編制各種樂曲,配詩演唱.這些配樂演唱的詩歌,就稱為樂府詩,也簡稱樂府. 在體式上,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
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的痛苦;2、反映的是人民群眾流離失所的痛苦;3、批判了上層社會的腐朽生活.
他的藝術性主要有;1、敘事性成分佔很大比重,並通過敘事塑造人物形象,從樂府開始,中國敘事詩開始了新紀元;2、比興的大量運用,是以前詩歌所沒有的;3、形式多樣,有四言句,有五言句 ,有雜言句,語言活潑生動.樂府民歌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傳統,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它與近體詩的區別是:句式比較靈活自由,比興的大量運用,形式多樣,語言活潑生動.而絕句,律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平仄、押韻,講究語言的凝練,意境的營造等.
二、中國古典詩歌,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種。
古體詩: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一個概念。這類詩的特點就是不講究對仗,平仄與用韻也比較自由。
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就是,古體詩既包括唐以前的詩歌,主要是漢魏六朝的詩歌(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及當時的文人詩),也包括唐代詩人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詩歌。其中唐代詩人所作古詩從字數上看,大致可分為五古和七古。
近體詩:其特點就是講究格律。從字數上分類,可分為五律和七律。
絕句:只有四句的叫絕句。從字數上看,可分為五絕和七絕。從格律上看,可分為古絕和律絕。
樂府: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後逐漸演變為一種詩體(其中的過程比較複雜,有興趣可參看羅根澤《樂府文學史》和吳相洲主編的《樂府詩集分類研究》系列)。一般我們所謂樂府詩是指漢樂府,即兩漢時期由樂府機關採集並配樂而流傳下來的詩歌。
其特點就是可以歌唱。
樂府又有舊題樂府和新題樂府之說。
舊題樂府:是指後世文人襲用樂府舊題模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詩。
新題樂府:即模仿樂府體裁,但卻自創新題而寫的作品。
關於詩體的問題,詳情可參考王力的《古代漢語》第四冊通論(三十)和《漢語詩律學》。
****************************************
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排序,版本不同,會有出入。
所見的版本其目錄大致如下:
卷一 五言古詩:張九齡《感遇》——孟郊《遊子吟》
卷二 七言古詩: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杜甫《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詩:杜甫《觀公孫大娘笛子舞劍器行並序》——李商隱《韓碑》
卷四 七言樂府:高適《燕歌行》——杜甫《哀王孫》
卷五 五言律詩: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僧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卷六 七言律詩:崔顥《黃鶴樓》——沈佺期《獨不見》
卷七 五言絕句:王維《鹿柴》——李益《江南曲》
卷八 七言絕句:賀知章《回鄉偶書》——杜秋娘《金縷衣》
很明顯,編者是以詩體分類,再按作者年代為序排列下來的。並且詩體的先後也是依照詩歌發展狀況排列的:古詩、樂府在前,律詩、絕句在後。
如何區分五言長律和五言古詩,五言古詩和五言樂府 五言結句的異同?
粗略地看 如果是仄聲韻,一定不是長律。律詩都是平聲韻。如果有換韻,一定不是長律。律詩都不會換韻。如果有非五字的詩句,一定不是長律。五言律詩每句都是五個字。接下來,似乎只能看平仄了。只有八句的五言律詩要求在頸聯與頜聯對仗。五言絕句 五言律詩是五言古詩的分支.五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全篇由五字...
李白五言四句古詩大全,李白的五言四句詩有哪些?
五言詩大全 1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 草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3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州蓑笠翁,獨釣寒江雪。4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5 宿...
關於愛國的五言詩,關於愛國的五言古詩
1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