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五言長律和五言古詩,五言古詩和五言樂府 五言結句的異同?

2022-06-07 14:05:20 字數 5980 閱讀 1287

1樓:寶泉嶺老邊

粗略地看:

如果是仄聲韻,一定不是長律。律詩都是平聲韻。

如果有換韻,一定不是長律。律詩都不會換韻。

如果有非五字的詩句,一定不是長律。五言律詩每句都是五個字。

接下來,似乎只能看平仄了。

只有八句的五言律詩要求在頸聯與頜聯對仗。

2樓:匿名使用者

五言絕句、五言律詩是五言古詩的分支.

五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全篇由五字句構成。

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據《漢書.五行志》和《尹賞傳》索引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五言歌謠繼續產生,並被採入樂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採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

所謂近體詩(又稱近體詩,那是古人的叫法),這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它們由齊、 樑時代的"新體詩"開始由不大講究規律的詩格,轉入極度講究的了。詩人沈約在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論,首先就奠定了律詩的基礎。

初時只限於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創造的。

律詩和絕句是近體詩的兩大部分。如果明瞭律詩的格律,絕句也可以瞭然;因為絕句是 隨著律詩而來的。

律詩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種每首八句的詩體。它們由一定的平仄和對偶,有和 諧的音節,有整齊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範圍和限制。

所謂平仄,就是每一個字,都有平、上、去、入四聲之分。不屬於平聲的,就是仄聲。 關於這,我們下面再作詳談。律詩、絕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謂對偶,就是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再字面上成為排偶一對對子,相對成為兩聯。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兩句,稱為"前聯"或"頷聯";五、六句,稱為"後聯"或"頸聯"。

這些對 句,好比門的雙扉,車的兩輪,凡是虛字和實字,均須銖兩悉稱。有意對、事對、正對? 反對、方法很多,這裡不妨先舉白居易一首題為《草》的五言律詩來看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第

三、四句是一幅對子;第

五、六句又是一幅對子。但開頭和結尾 兩句都不用對仗。

至於平仄呢?下面我們先來弄清"四聲",再談律詩、絕句怎樣運用這些平仄。

四聲和平仄

我們已經說過,寫舊詩,特別是格律嚴謹的律詩、絕句,必須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麼叫做平仄呢?對聲韻有點常識的,當然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完全沒有留意過這一 方面的話,那就大有說明一下的必要了。

所謂平、仄,那就是每一個字的平聲和仄聲。 怎樣才叫平聲,又怎樣才叫仄聲呢?原來中國自東晉以後,人們做詩作文,都非常講究 聲調。

齊朝的周顒和樑朝的沈約,都在這一方面著有專書,把每一個字的聲調,調為 平、上、去、入四聲。

五言律詩的平仄

律詩,是舊詩「近體詩」中一種最流行的形式。所謂「律」,是含有規律的意思的。這些規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長短,對偶的工整,等等。現在,先說平仄。

律詩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兩種。如寫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學做舊詩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這並不困難。

這裡不妨提供一些記憶它的竅訣。第一,這八句中,事實上是兩組。開頭的四句,自成一組;後邊四句,只是重複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記四句便夠了。

第二,每一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話,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頭來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話,二、三兩句,一定是仄聲開始的。

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組除第三句,其餘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聲。(但是,上列一式,卻有變體。因為第一句如不押韻,可以用「平平平仄仄」來起的,那麼,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為一組了。

五言古詩和五言樂府、五言結句的異同?

3樓:流翠

古體詩bai:依照古代(指唐朝du以前)的體格來寫zhi的詩。dao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回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答是古,因此,所謂仿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

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其中五言的或以五言為主的古體詩均可稱為五言古詩,簡稱五古。

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

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了。其中五言的或以五言為主的樂府均可稱為五言樂府。

至於五言絕句,根據其符不符合格律,有律絕(合律)和古絕(不合律)之分。

基本上五古的定義比較寬,五言樂府都可算入五古(譬如有名的古詩十九首,就是典型的五言樂府),五言古絕也是五古的一種。只有五言律絕,才能劃入近體詩的範圍。

詩歌的分類 5

4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的種類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

古詩律詩

絕句 都附有 樂府一類

古詩、律詩、絕句

各分五言

七言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

宋 郭知達 杜甫詩集 分為

古詩近體詩

從格律上

古體詩 又稱古詩或古風

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四言詩、

五言詩、

七言詩六言詩

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絕句可分為

古絕律絕 兩類

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

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

樂府和絕句,有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

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處,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

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

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

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什麼理論根據的。

古代詩和近代詩的區別

5樓:

古詩的含義: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

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

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近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近代詩」的比較:

「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簡單的說,就是古詩含蓄,近代詩率真.

五言古詩和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之間的區別五言古詩不

6樓:寶泉嶺老邊

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五言古風,都是每句五字。

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須遵循律詩格律,五言古風不必嚴格遵循格律。

五言絕句是四句,不要求對仗。

五言律詩是八句,要求第三與第四句之間、第五句與第六句之間對仗。

7樓:史桂蘭晉寅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

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

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詩句有多少種

8樓:

詩的種類

關於詩的種類,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

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

現在我們試就上述三種分類法再參照別的分類法加以討論。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1]。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一)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我們可以說 ,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了。

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後來又產生了配新**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採用近體詩。

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的[2],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除了首尾兩聯)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3]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外,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雜言詩一般不別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甚麼理論根據的。

[1]六言詩是很少見的。

[2]也有七言長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3]郭知達編杜甫詩集把多數絕句都歸入近體詩。元稹所編的《白氏長慶集》索性就把這種絕句歸入律詩。

五言古詩和五言樂府五言結句的異同

古體詩bai 依照古代 指唐朝du以前 的體格來寫zhi的詩。dao在唐人看來,從 詩經 回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答是古,因此,所謂仿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其中五言的或...

關於愛國的五言詩,關於愛國的五言古詩

1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

古詩五言絕句有哪些,五言絕句的古詩有哪些?

1 唐 王建 新嫁娘詞 原文選段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釋義 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不知婆婆什麼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嚐。2 唐 王維 竹裡館 原文選段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釋義 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