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彩虹雲
越中覽古越王勾踐bai破吳歸,義士du還鄉盡錦衣zhi。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dao惟有鷓鴣飛。專
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屬後面所寫現在的冷落,對照極為 強 烈, 都城中到處是錦衣士卒, 宮殿上站滿了如花美女,這是多麼繁盛、美好、熱鬧、歡樂。但現在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隻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 。
塞上曲李白閱讀答案運用了對比手法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2樓:匿名使用者
《塞上曲》是詩人李白的五言古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4卷第10首。詩人以漢喻唐,歌頌貞觀
三、四年間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將平定突厥離叛的煌煌武功。借古鑑今,提醒唐玄宗要重視邊防,側重講述非戰的重要性,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塞上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徵西極,橫行陰山側。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註釋】
1、匈奴:此借指突厥。渭橋:
指西渭橋,亦名便橋,在今陝西咸陽市西南渭水上。《新唐書·突厥傳》載:武德九年(626)七月,突厥領利可汗至渭水便橋北,太宗與其隔河而語,責以負約。
頡利請和,引兵而退。
2、五原:在今陝西定邊縣一帶。
3、陰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諸山的統稱。
4、瀚海:泛指西北大沙漠。
【翻譯】
大漢採取進攻敵後的下策,匈奴侵犯渭橋。
五原地區秋草正綠,胡馬何其驕橫。
漢武帝命將徵西極,橫行陰山兩側。
燕支山落於漢家兵將之手,匈奴婦女再無華麗的笑容。
轉戰渡過黃河,休兵後快樂事多。
萬里江山蕭條清靜,海內安然,沒有風波。
【作品賞析】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此詩一開篇借用漢武帝歷史典故、借漢喻唐的修辭手法,以鋪敘方式描繪出一幅大漢無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緻,加倍形容戰況非常危急,點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無中策」、「犯渭橋」起烘托氣氛之意,點明題旨,昇華主題,為下文作鋪墊。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緊扣上文,主要介紹戰況相當危急,戰事一觸即發,講述匈奴駐紮離長安不遠的五原,以「秋草綠」「一何驕」突顯匈奴趁草茂馬壯之時侵犯中原,直逼都城長安。
「命將徵西極,橫行陰山側」描繪一幅戰將們受命西征、報家為國的壯麗景緻,明寫漢軍戰將西征,橫行陰山,實則寫貞觀
三、四年間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將出徵平定突厥離叛之事。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借用漢使驃騎將軍的典故,寫漢軍征途所向無前,恃勇銳衝鋒出戰,大敗匈奴軍,讓匈奴人叫苦連天,暗寓出詩人歌頌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將平定突厥離叛的煌煌武功,與此同時,以借古鑑今為警戒,提醒唐玄宗要重視邊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講述漢軍渡黃河、臨瀚海、戰勝休兵後,胡漢人民處處平安無事,突顯出戰爭殘酷與和平民安的鮮明對比,抒發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描繪出一幅平息匈奴侵犯、百姓安樂如瀚海無波的景緻,而「蕭條」、「清」、「寂」、「無波」點染出邊塞秋景,字裡間處處充溢著蕭煞悲涼之意,起到照應上文,著重渲染出詩題「塞」,渲染氣氛,製造聲勢。「犯渭橋」、」「徵西極」、「樂事多」,是全詩的脈絡。
此詩聲聲實在,句句真情。詩意具有飛揚跋扈、迅猛闊大的氣勢,又充溢著邊塞秋景蕭煞悲涼之意,表達出詩人對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將平定匈奴離叛的祝頌之意,也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3樓:匿名使用者
塞下曲***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雪花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笛子吹著折楊柳的曲調,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隨金鼓之聲作戰,晚上枕著馬鞍入眠,只願揮起腰下的寶劍,過關斬將,打敗敵人。
從「天山雪」開始,點明「塞下」,極寫邊地苦寒。「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這裡的雪不是飛雪,而是積雪。
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雪花(「無花」),卻只覺寒氣逼人。仲夏五月「無花」尚且如此,其餘三時(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見了。所以,這兩句是舉輕而見重,舉隅而反三,語淡意渾。
同時,「無花」二字雙關不見花開之意,這層意思緊啟三句「笛中聞折柳」。
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的少有往來的句子是
4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的少有往來的句子是「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李白在《蜀道難》中,描述「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爾來」,即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秦塞」則指秦的關塞,即秦地,因其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通人煙」,也就是人員往來。該句直譯就是「四萬八千年以來,蜀與秦地就沒有人員往來」。
其言「四萬八千歲」,是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
之所以秦、蜀之間少有往來,就是因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 而「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又反襯出蜀道」危乎高哉「之難。
5樓:匿名使用者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用了烘托對比誇張手法的古詩詞
6樓:歲月不寒
贈汪倫來
李白 李白乘舟源將欲行,忽聞
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文解釋】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詞語解釋】
踏歌:邊唱歌邊用腳踏地作節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
【詩文賞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擠離開長安,十年來遊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個地方,廣泛交結朋友,汪倫就是其中一個。這首詩寫於詩人與汪倫離別之際。汪倫腳踏地打著拍節,為李白送行。
看到這種場面,李白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當場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詩作為感謝。
這首小詩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讚頌了真摯、深厚的情誼。妙處在於結句的比物手法的運用,將無形的情誼轉換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自然而耐人尋味
7樓:鹽城崇雲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
8樓:郭翎蠻筠
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以變為話題自擬題目(用對比手法)700字作文
9樓:匿名使用者
在一個書聲琅琅的清晨,一襲白衣,風度翩翩的李白走近了我;在一個月滿西樓的夜晚,衣帶漸寬,憔悴瘦弱的我走近了李白。初識李白,是那首響徹千古的思鄉之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情繫千載,從此,我與李白有了解不開的情結。在六朝金粉、隋代笙歌匯聚而成的大唐盛世,李白是一個神話。
他胸懷大志,腳踏長安,在天子腳下寫下了屬於他的傳奇。「酒人愁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化作月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好一個桀驁不訓的李白!
「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你無奈地書寫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唐宮廷豔曲。終於有一天,火山噴湧而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你又甩袖而去,散發弄舟,留下了一個亙古流傳的神話。李白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它的不屈權貴、敢於直諫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何止英雄千千萬!
淺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者有之,高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者有之,疾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者有之......華夏民族,有著數不清的英雄豪傑!也許有人會說,李白不會舞槍弄刀,不能血染疆場,憑什麼能讓你景仰崇拜呢?歷史不會忘記:
在大唐那個太平時代裡,在盛世那個逢迎年月中,像李白一樣天子面前一臉正氣權貴面前一腔蔑視的人能有幾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像李白一樣在朋友落難之時傾全力相助的人能有幾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像李白一樣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仍豪氣不減的人又能有幾個?
歷史告訴我們:很少,少得屈指可數。在虛度光陰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意志消沉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李白的詩句永遠吸引著我,李白的思想永遠激勵著我。
在每一個花開花落,每一個陰晴圓缺,我都會想起李白,走進李白的世界。李白是「詩仙」,也是曠世名人。
帶有對比手法的詩句,運用對比手法的詩句
1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古風二首 作者 李紳 唐代 譯句 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2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作者 杜甫 唐代 譯句 貴族人家裡飄出酒肉的香味,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3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張協...
運用對比手法的詩句
1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古風二首 譯句 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2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譯句 貴族人家裡飄出酒肉的香味,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3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張協狀元 譯句 有緣分的話千里迢迢都會趕...
塞上曲李白閱讀答案運用了對比手法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塞上曲 是詩人李白的五言古詩,被選入 全唐詩 的第164卷第10首。詩人以漢喻唐,歌頌貞觀 三 四年間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將平定突厥離叛的煌煌武功。借古鑑今,提醒唐玄宗要重視邊防,側重講述非戰的重要性,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塞上曲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大漢無中策,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