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紮根向上結果聖經出自哪章哪節聖經

2021-03-04 05:57:30 字數 6701 閱讀 7639

1樓:匿名使用者

《列王紀下》第19章30節: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

《以賽亞書》第37章31節也有: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

向下紮根向上結果這句聖經在**

2樓:維真

「向下紮根,向上結果」這句**在《以賽亞書》三十七章31節。

有哪些向下紮根向上結果的**教歌曲嗎

3樓:

回憶裡的那個人 - 李行亮

詞:孫小丁

曲:孫小丁

路燈下的戀人

多像是曾經的我們

深情擁抱親吻

愛的難捨又難分

曾相愛的光陰

全世界只有兩個人

為何一個轉身

就能變成陌路人

藏在我回憶裡的那個人

願你現在過得幸福安穩

若再相遇人海黃昏

你是否還記得我的眼神

藏在我回憶裡的那個人

有你我的青春才算完整

感謝曾經你的認真

讓我知道愛一個人會奮不顧身

路燈下的戀人

多像是曾經的我們

深情擁抱親吻

愛的難捨又難分

曾相愛的光陰

全世界只有兩個人

為何一個轉身

就能變成陌路人

藏在我回憶裡的那個人

願你現在過得幸福安穩

若再相遇人海黃昏

你是否還記得我的眼神

藏在我回憶裡的那個人

有你我的青春才算完整

感謝曾經你的認真

讓我知道愛一個人會奮不顧身

藏在我回憶裡的那個人

願你現在過得幸福安穩

若再相遇人海黃昏

你是否還記得我的眼神

藏在我回憶裡的那個人

有你我的青春才算完整

感謝曾經你的認真

讓我知道愛一個人會奮不顧身

讓我知道愛一個人會奮不顧身

4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首:《你像一顆果樹》

聖經馬太福音13章1到9節,18到23節耶穌在撒種比喻中,講了哪幾種土地,各代表什麼

5樓:友友楓葉

聖經馬太福音13章中撒種的比喻,這位撒種的就是主耶穌,種子就是神的道,跳動就是聽道人的心,撒在四個地方,分別代表:

a. 撒在路旁 -- 飛鳥來吃盡了,就是人聽道,因心地剛硬,不能領受進入心田,飛鳥代表那惡者魔鬼來,從他們心中把道奪去了,恐怕他們信了得救。

b. 撒在石頭地上 -- 土淺不深,發苗最快,太陽出來一晒就枯乾了,表示人聽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有剛硬的石心抵擋,不能往下紮根,建立信心,等到那太陽,代表患難逼迫來到,就立刻跌倒了。

c.撒在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是人聽了道,後來被這荊棘,代表世上的思慮,錢財,宴樂,迷惑,榮耀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籽粒來。

d.撒在好土裡 -- 生長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就是聽了道,他明白了,持守善良誠實的心,並且忍耐著結實,因這是他能向下紮根,向上結果,才有美好豐富的收穫。

願能幫到你,願主耶穌**賜福你!

6樓:

撒種的比喻中,講了4種土地。

路旁的地。代表一種信徒,剛剛接受信仰,但是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信仰的種子還沒發芽,就失掉了。

淺石頭地。代表一種信徒,他信得快,接受信仰比較容易。但是他的信仰沒有紮根,不求甚解,遇到阻礙的時候,很快就把信仰丟棄了。

荊棘地。代表一種信徒,他有各種的思慮愁煩,屬靈的生命被世界上的各種觀點,世界上的各種事情阻礙了,不能得到良好的成長。

好土地。代表一種信徒,他心裡謙卑受教,真心接受信仰,每日思想主的話語,屬靈的生命非常紮實,成長得又好又快。

7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

3撒種的和種子的比喻,18它的解釋。24稗子的比喻,31芥菜種的比喻,33面酵的比喻,44隱藏的財寶的比喻,45珠子的比喻,47撒網的比喻:53以及**如何被同鄉人所蔑視。

1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

【註釋】

當那一天。[海邊的講道,太13:1-53;可4:

1-34;路8:4-18。主要的註釋在:

馬太福音。見「加利利中期的傳道」;「主耶穌的傳道生涯」;關於神蹟見本冊註釋原文第203-207頁。] 即,記載在太12:

22-50中的事件發生的同一天(見對太12:22的註釋)。記載在太8:

18-27中的事件發生在這同一天的結尾(見可4:35;見對太8:18的註釋)。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看見耶穌這日比無數別的日子更繁忙,然而對這日相當完全的記錄,已經使它掙得了「那忙碌的一天」的名稱。它代表耶穌幾乎沒有時間吃飯或休息片刻的那些常見的境遇之一(見《歷》第三十五章)。

從房子裡出來。這意味著記載在太12:22-50中的事件,就是那一天早些時候發生的事件,是在某個住所發生的—可能是彼得在迦百農的家裡(見對可1:

29的註釋)—靠近革尼撒勒平原的北界,或者可能在靠近革尼撒勒平原的南界的馬加丹某人的家裡(見《歷》第四十四章)。

坐下。拉比們施教時通常採取的姿勢(見本冊註釋原文第58頁;見對路4:20的註釋)。

在海邊。很可能在加利利海沿岸的某處,在迦百農和馬加丹之間,革尼撒勒平原與加利利海相遇的地方(見《路》第二章)。

2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註釋】

有許多人。關於在公元29年秋,第二次加利利旅行傳道期間擁擠著耶穌的大批群眾,見對太8:1,18;12:15的註釋。在這個場合,他們差點兒把耶穌擠到海里。

船。更可說是「一隻小船」。似乎(見《路》第二章)當耶穌離開那「房子」(第1節)時,他去了海邊,想要上船立即渡到海那邊去。

但是那些患病之人急迫請求和百姓對真理話語的需要留住了他(見《路》第二章;參太9:36)。

岸上。希臘文aigialos,「海灘」或「岸」。

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註釋】

講許多道理。此時以前,**只是偶而地使用可以被稱作比喻的簡短例證(見太7:24-27等);現在,他第一次(《歷》第三十五章;《路》第一章)使比喻成了傳達真理的一個主要工具。

山上寶訓很可能是在幾周之前發表的(見對太5:1的註釋)。現在很可能是公元29年的秋天,在全加利利最多產的地區-革勒尼撒勒平原的對面,可以看到農夫們正在播種冬糧(《路》第二章;見本註釋第二冊原文第108頁)。

關於這繁忙的一天中所發生之事件的摘要,見對太12:22;13:1的註釋。

在這個場合,至少講了十個比喻。馬太記載了八個,馬可補充了燈(可4:21-23)和種子暗暗生長的比喻(第26-29節)。

馬太把這些比喻作為一個整體所做的記錄,呈現的是一幅關於天國的本質事實的複合畫面。

一個撒種的。[撒種之人,種子和土壤,太13:3-9,18-23=可4:

3-20=路8:5-15。主要的註釋在:

馬太福音。關於比喻,見本冊註釋原文第203-207頁。] 當**說話時(《路》第二章),可以看到農民們正在革尼撒勒平原肥沃的土壤裡撒種,這個平原從加利利海面蜿蜒上長升到丘陵地帶。

雖然這個比喻以撒種者聞名,但它更適合被稱作土壤的比喻,或者撒種者、種子和土壤的比喻。它的特色既不在於撒種者也不在於種子,這兩者也都出現在稗子的比喻中了(第24-30節),而在於種子被撒下時落在的四種土壤裡。該比喻強調的是這四種土壤各自給予種子的接受,以及這一接受對種子生長的影響(見《路》第二章)。

撒種者的技巧和種子的質量與這四種土壤中的每一種土壤的關係都是一樣的。見對第8節的註釋。

在這個比喻中,種子所代表的特別真理乃是**作為彌賽亞到地上的使命的本質。**國度的本質在較大或較小的程度上乃是一個「奧祕」(見第11節),因為驕傲已經矇蔽了人們對舊約聖經的理解。猶太人民指望彌賽亞作為一個強大的征服者來到,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並使列國都順從猶太人(見《歷》第二章;見對路4:

19的註釋)。但在撒種者的比喻中,耶穌闡明瞭他使命的真實本性,事實上,他來不是要征服異教徒使他們順從以色列,而是要征服「以色家迷失的羊」的心(太15:24)。

同樣的真理他曾在山上寶訓中更為正式地闡明過(見對太5:2的註釋)。

出去。在東方國家,古時與今時的某些地區一樣,農民們共同住在村莊裡防備搶劫隊的劫掠。在早上,黎明的時候,他們從自己的村莊「出去」到四圍的田地,黃昏時再回到家裡。

同樣地,真理的撒種者**,從天父那裡「出去」,來到這個世界—「田地」(見第38節)—以便他可以「為真理作見證」(約18:37;參太10:10)。

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註釋】

路旁。不是在從村莊到田裡的路上,而是在沿著地邊的小路上,或者從一塊地到更遠的田地的小路上。因為路面是硬的,所以種子就露在外面,甚至都沒有發芽生長的機會。

路旁的聽眾是那些膚淺的聽眾,福音的真理對他們沒有生效。就像中國的一句諺語所說的,左耳進右耳出。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個人對福音的需要。

他們是疏忽的,他們不明白(第19節)。表面上看來,真理對他們沒有意義。

飛鳥。即,在耕作時節和播種時節總是在場的野鳥。根據馬太福音,飛鳥代表「那惡者」(第19節);根據馬可福音,飛鳥代表撒但(可4:15);根據路加福音,指魔鬼(路8:12)。

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註釋】

石頭地。顯然這並不是指滿布著散石的地面,而是指岩石層接近表面,只覆蓋著一層淺土。除了幾處有利的地點之外,這種岩石層的地表有效地限制了巴勒斯坦的丘陵地作為耕地的價值。

落入土淺石頭地這種聽眾的心裡的福音的種子發現有足夠的土壤可以發芽,但是土太淺了,福音的效果最多也不過是表面的。福音吸引了他們的情緒,他們就迅速地對它作出了響應,但這感動很快就隨著變幻無常的情緒之潮過去了。自私的岩石(見《路》第二章)阻止了福音在生活中產生改革的功效。

侍奉**的任何一種努力都如此受阻於生活中要侍奉自己的基本目的(見《路》第二章),以致福音的影響很小甚至沒有影響。土淺石頭地的聽眾慣於隨心所欲。這種人可能有的任何確信都是基於愛好而非原則。

顯然,真理對他們是有一定量的吸引力的;他們承認它是好的;但他們愛自己。他們立即接受了此刻看來是好的東西,卻沒能計算作門徒的代價;他們並沒有將福音的各項原則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並給它機會改革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他們不願去面對自己的習慣必須改變的現實。

土既不深。岩石層就位於那層淺土的下面,吸收著從它上面的土層而來的熱量並放出溼氣。

最快。即,「立即」。岩石層反射到土裡的額外熱量使得種子發芽很快。然而,「土既不深」,就無法儲存溼氣,當根長出來需要溼氣時,就得不到**了。

6 日頭出來一晒,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註釋】

就枯乾了。發芽很快,但枯乾也很快。土淺石頭地聽眾的唯一希望就是要重生(《路》第二章)。

福音臨到他們身上的膚淺影響並沒有使他們承認並離棄罪惡(見對第5節的註釋)。他們並沒有經歷稱義。他們對福音的反應並沒有導致他們轉變歸主。

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

【註釋】

荊棘。希臘文akantha,荊棘,或「野薔薇」;akantha也用來指任何多刺的植物,如「薊種植物」。路加詳細說明**徒生活的「荊棘」乃是「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見路8:

14;參太13:22)。

在荊棘地裡,柔嫩的植物不像在土淺石頭地的植物枯乾的那麼快。同樣地,荊棘地**徒的經驗也比土淺石頭地聽眾的經驗進步一些。他們看起來是真的開始了,並且顯然經歷了稱義和重生。

但是他們不久就變得「行善喪志」(加6:9)了,沒有「進到完全的地步」(來6:1)。

既全神貫注於今世的宴樂並追求其吸引人的事物,他們就疏忽於清除生命中那些響應試探的傾向和品格特性。他們就像那個曾脫離了被鬼附後來又被七個更惡的鬼附了的人(見對太12:43-45的註釋)。

那吸引荊棘地聽眾,並使他們全神貫注的許多事物本身可能並不是有害的。但是這種人變得那麼專注於今生,以致他們沒有時間去為來生作準備了。

荊棘長起來。荊棘使得麥子不可能生長成熟了(見路8:14)。

同樣地,世俗的利益也阻止聖靈的果子(加5:22,23)達到成熟。宗教信仰被置於次要的地位了,只是許多興趣中的一個而已。

因為缺乏培養,它就枯萎最終死亡了。荊棘地聽眾缺乏的乃是一種道德上的改變(《路》第二章)。對他們來說,稱義是信仰的總和與實質,他們沒有認識到**徒生活本質上在於大家都知道的成聖的過程—藉著這個過程,**的特性和傾向才被耶穌**完美的生活模式所取代(見對加2:

20的註釋)。

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註釋】

好土。這並不意味著在神聖真理的種子使人心變好之前人心自然就是「好的」,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執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在人裡面自然地「沒有良善」(羅7:18)。「土」「好」只是因為它屈服於真理的犁頭,因為它響應聖靈軟化人心的感化力。

就結實。見對太7:16-20的註釋。

這指的是品格的果子(見對加5:22,23的註釋)。聖靈的果子在表現在外表的生活中,乃是一種健康的**徒經驗的證據。

在路旁聽眾的心中,真理找不到任何響應。就土淺石頭地的聽眾來說,真理只不過產生了瞬間的衝動。就荊棘地的聽眾來說,開始對真理的反應很好,但在面對困難和反對時就枯萎了。

但在好土聽眾的心裡,對真理的響應是永久而有效的。結果就是生命依照耶穌**完美生活的模式改變了。成功的**徒並不是環境的傀儡;他是堅持到底的(見太24:

13)。

一百倍。這確實是非凡的出產(見對創26:12的註釋)。

在美國麥子的平均產量是每英畝17.1蒲式耳,收成約為15倍。馬可顛倒了產量的次序,從較小的說到較大的,而路加則省略沒提較小的產量。

9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註釋】

有耳可聽的。有關的註釋,見太11:15;13:13-18。

聖經大衛面對歌利亞40天的挑戰是哪章哪節

撒上十七章來 4 從非利士營中自出來一個討戰的人,名叫歌利亞bai,是迦特人,身高du六肘零一虎口zhi 16 那非利dao士人早晚都出來站著,如此四十日。第12 19節解釋,歌利亞首次發出挑戰時,大衛為何不在以色列軍隊中,而他又為何在 四十日 後才來到。作者要我們明白,是神掌管著這些事件。大衛並不...

在聖經裡哪章所有這句話我們所受的苦比起

羅8 18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申26 7 於版是我們哀求權耶和華我們列祖的 神,耶和華聽見我們的聲音,看見我們所受的困苦 勞碌 欺壓,哀5 1 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們所遭遇的事,我們所受的 路23 41 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

果子在聖經中哪章經節中被提到,九個果子在聖經中哪章經節中被提到?

加拉太書第5章22 23節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1 仁愛 仁愛,謂寬仁慈愛 愛護 同情的感情,仁是仁愛憐憫之心,愛則是愛人如己之意,仁愛是救贖工作中生命紐帶,是主神一切命令的總歸,一切仁愛都是以愛為旗,愛神 愛人 愛工作,處處仁至義盡,行事為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