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倚榭
1,首先,兩種植物的科屬不同:
茵陳 屬於桔梗目 菊科 管狀花亞科 春**族 蒿屬米米蒿,(播娘蒿) 屬於白花菜目(有資料歸屬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大蒜芥族 播娘蒿屬
2,形態差異,
花,茵陳:頭狀花序卵球形,稀近球形,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草質,卵形或橢圓形,背面淡黃色,有綠色中肋,**,邊膜質,中、內層總苞片橢圓形,近膜質或膜質;花序託小,凸起;雌花6-10朵
米米蒿,(播娘蒿) :花序傘房狀,果期伸長;萼片直立,早落,長圓條形,背面有分叉細柔毛;花瓣黃色,長圓狀倒卵形,長2-2.5毫米,或稍短於萼片,具爪;雄蕊6枚,比花瓣長三分之一
幼苗茵陳幼苗多捲曲成團狀,灰綠色,全體密被白毛,綿軟如絨,看下圖再看看米米蒿,如下圖
另外,它們的花期有明顯時差
茵陳花期在花果期7-10月,而米米蒿是在4-5月其它的就不多說了,有點寫累啦,以上基本大的差異寫好了。
茵陳與白蒿、苦嵩這三種植物有何區別
2樓:w王
1、概念不同
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裡、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
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化,縱稜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
苦蒿:又稱白蒿。桔梗目、菊科、頂羽菊屬多年生草本,高25-70釐米。根直伸。莖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直立,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莖枝被蛛絲毛,被稠密的葉。
2、分佈不同
茵陳: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採收期,春季採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的習稱「茵陳蒿」。
白蒿:主要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
苦蒿:分佈山西、河北、內蒙古、陝西、青海、甘肅、新疆(善鄯)、湖南等地。生於山坡、丘陵、平原,農田、荒地廣佈分佈。
蘇聯中亞和西伯利亞、蒙古,伊朗有分佈。生於乾燥山坡,路旁,田野等處。
3、功效不同
茵陳:全草入藥,可預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過多、崩漏帶下、**搔癢及水腫等症,其散熱發表功用,尤勝於薄荷。
白蒿:有清熱利溼;涼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還可**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等疾病。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等。
苦蒿:消炎,清熱,解毒。治中耳炎,風火眼,風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
怎麼把新鮮的白蒿製成茵陳
鮮的白蒿是不能製成茵陳的。茵陳蒿的俗名亦為白蒿,只是不同的季節叫不同的名字罷了。二月長出來的叫茵陳。春寒剛退,大地復甦,茵陳白絨絨的率先露出頭來,這時候它屬於藥類。茵陳生長到三月就是蒿了,蒿的藥用價值就遠遜於茵陳了。蒿和茵陳都可以當做野菜拌澱粉蒸著吃,味道清香,非常好吃。到了四月份,蒿就長高長壯,不...
苦蒿是叫同蒿嗎,苦蒿與青蒿的識別
苦蒿和茼蒿不是一個東西 苦蒿,別名 白蒿,拉丁文名 acroptilon repens l.dc.桔梗目 菊科 頂羽菊屬多 年生草本,高25 70釐米。根直伸。莖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直立,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莖枝被蛛絲毛,被稠密的葉。分佈山西 河北 內蒙古 陝 西 青海 甘肅 新疆 善鄯 湖...
苦蒿是不是青蒿啊,苦蒿與青蒿的識別
不是。苦蒿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青蒿 清透虛熱,涼血除蒸,除蒸,截瘧。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溼熱黃疸。苦蒿與青蒿的識別 青蒿,學名黃花蒿,香蒿,苦蒿,青蒿中提取的有效生理活性成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抗瘧新藥,其衍生物蒿甲醚 惡性瘧與間日瘧效果極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