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何不剃髮,為什麼如來佛祖不剃光頭

2021-03-03 23:35:31 字數 3972 閱讀 5315

1樓:匿名使用者

剃髮只是形式而已. 在家居士也不用剃髮, 何必糾結這個呢.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著相了,而佛陀是要告訴我們不要著相。

一切形式主義都不可取的。

3樓:宗陽子

佛的那種很特殊形狀的頭髮,叫做肉髻,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也就是說,到了圓滿菩提的境界,自然頭髮就成那樣了。再說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已無正等正覺,無無明,無煩惱,無不知,難道還需要斬斷三千煩惱絲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表法給眾生看,讓眾生不要執著相。

為什麼如來佛祖不剃光頭

5樓:海印放光

在《阿含經》中記載,佛陀就是剃光頭、穿袈裟的出家人的模樣。在大乘佛教中,佛的畫像有所演變,很少用比丘的形象。

佛祖不是光頭 為什麼和尚要剃光頭

6樓:匿名使用者

和尚剃光頭的原因是為了減少對頭髮的裝飾和打理,以減少執著和慾望。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髮型都是比較重視的,不同的髮型能給人帶來不同的美感。尤其是女人,還會在頭髮上裝飾很多飾品。

如果出家修道之人這樣做的話就會分散修道的精力,增加攀比心和慾望。所以出家修道之人要剔除鬚髮。不穿華麗衣服,不蓄財物等等。

以專心致志的無牽無掛的修行。對於修行成就者來說,本無貪慾之心,又何來貪慾之事。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對毒品有免疫力,根本不會上癮,毒品對他也沒有控制束縛能力,那還有戒毒之事嗎?

同樣的道理,對於佛菩薩來說,已出三界輪迴,世間一切已經不能控制束縛,有頭髮和沒頭髮都是一樣的,所以佛菩薩形象一般都是有頭髮的。

7樓:青竹遺風

你見的只是塑像,並沒有見過真實的佛陀,你怎麼知道佛不剃頭呢?在《阿含經》裡記載了剃頭匠優波離,為佛剃頭而入四禪的故事,可見佛是剃頭的。佛教出家人剃頭,是遵佛制,沙門剃髮、染衣,以別於在家人,也是去掉三千煩惱絲的意思。

8樓:秒兔**

「今落鬚髮,摒除世俗煩惱專心修行」,和尚為了表示去除塵世的煩惱,便削髮為僧。

為什麼信佛要剃光頭,佛祖都不是光頭

9樓:匿名使用者

剃度,落髮就是要破除紅塵間的煩惱,以示六根清靜。第一個剃度的人是悉達多王子。詳見下.

佛教戒律規定,凡年滿七歲的兒童或其他年齡的男女,都可出家到寺院修行,受與在家居士相同的三皈五戒。經過一段寺院生活的實踐,修行者要求剃度,徵得寺中主要執事僧和主持僧的同意,便可舉行剃度儀式。由某執事僧或主持僧作剃度師,剃除鬚髮,披上僧衣,成為未受沙彌十戒的「形同沙彌」。

按照《剃度沙彌正範》,剃度儀式有導引、啟白、請師、開導、請聖、辭謝四恩、懺悔、灌頂、剃髮等程式。

導引求度者分別拜見知客師和維那師,請他們導引,去見住持,要求剃度。

啟白求度者隨諸師見住持,先立門外,由維那師稟明住持,代為啟白:某某厭俗之心已決,學道之意愈堅,故今恭詣座前,慈允披剃。

請師住持允諾後,命求度者從右而進,走到住持法座前,合掌、長跪、拈香三瓣,聞磬聲頂禮三拜。住持問過「汝有虔誠進道之心否?汝可一心修煉道果否?

」之後,求度者隨維那師念道:「**某今請大德為證盟剃髮本師。」如此三請三拜。

住持也可以指定其他僧人為證盟剃髮本師,即剃度師。

開導住持為求度者開導:「汝今殷勤三請,吾願為汝作證盟剃度本師,所有言教,汝當諦聽,……汝能依教奉行否?」求度者答:「依教奉行。」

請聖住持起座拈香,以香花奉請諸佛、菩薩及剃度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主者、土地龍神、**神王、金剛力士、幽顯神祗等,來作剃度的證明人和監壇護衛者。

辭謝四恩求度者先以世俗禮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辭謝天地、君王、父母、師長「四恩」,再以出家禮端身合掌,至誠作觀,聞磬聲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九拜,頂禮住持三拜,合掌長跪。

懺悔求度者長跪合掌,念懺悔偈:「……故於今日,生大慚愧,克誠披露,求哀懺悔。唯願三寶,慈悲攝受,放淨光明,照觸我身。諸惡消滅,三障蠲除,複本心源,究竟清淨。」

灌頂剃髮這是剃度儀式中最莊重、最實質性,也是最後的程式。住持手攜淨瓶離座,走到合掌長跪的求度者面前,先用手指澆淨瓶中的甘露水,灑在求度者的頭頂上,連續三次,使其心地清涼,煩惱不侵。灌頂儀式結束後,一侍者接過住持的淨瓶,另一侍者取來座上的戒刀。

住持接刀在手,對求度者說:「今以戒刀,斷汝之發,令汝塵情永滅,梵行增長。此乃曠劫多生之善因,非今朝偶爾之僥倖。

汝當愈加深信,生大歡喜。」說罷舉刀剃髮,邊剃邊誦偈:「剃除鬚髮,當願眾生,遠離煩惱,究竟寂滅。

」當唸完偈語,頭髮剛剩下頂髻部分還沒有剃,住持停下刀,嚴肅地對求度者說:「吾已為汝削除頭髮,唯有頂髻,汝當諦審,決定不能忘身進道、忍苦修行者,少發猶存,仍同俗侶。放汝歸家,未為晚也。

故吾今於大眾之前問汝,汝今決志出家後,無悔退否?」求度者回答:「決志出家,後無悔退。

」如此三問三答後,住持重新舉起戒刀,將剩下的頂髻剃去,使得度者「愛纏永絕,福慧日增」。剃畢,得度者抖盡殘發,整理衣服,歸於本處,長跪合掌,乞求剃度師賜以法號和法名。賜畢,聞磬聲,得度者向剃度師至誠頂禮三拜,起立一旁。

住持下座禮拜,維那僧領僧眾一起唱「迴向偈」:「剃度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僧人落髮,起源於佛陀時代。據佛傳說,悉達多王子逾牆出走以後,便以利劍自剃鬚發併發誓說:「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習障。

」煩惱習是修持中基本斷除煩惱後殘留的習氣,煩惱障則指擾亂身心,不能專心修道的種種障礙。悉達多的斷髮言誓,為後世佛教徒所效法。從形式上講,這是出家人區別於外道和其他俗人的特徵;從實質上講,它體現了出家人斷除煩惱的堅定決心。

按佛門規定,剃度招徒是子孫寺廟的事,十方叢林的住持、班首、執事和普通僧眾,都不得招收徒弟。十方叢林清規明文規定:住持方丈並法眷人等,不得招徒削髮,如違逐出。

私收徒眾,不許共住。這主要是為了避免產生派系,妨礙僧團的和合。在現代的叢林,上述規定沒有嚴格執行,有的十方叢林也招收徒眾,其條件有:

一般要求為年滿十八週歲的未婚青年;本人申請,家庭同意,身體健康,六根具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對於佛教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並須一名佛教徒作為介紹人。

發願出家的男女青年,要在寺廟見習一年以上時間,因緣成熟後,才由住持或住持委派其他僧人為其剃度。剃度的儀式也不如過去繁冗。而且,剃除鬚髮是由理髮師一次完成。

剃度師只是拿起剃刀,一邊念剃髮法語,一邊象徵性地剃一下。

子孫寺廟的沙彌、沙彌尼到了受戒的年齡,逢叢林傳戒的機會,剃度師則為**準備好受戒用的衣、具、袍和必需的盤纏及衣單費,讓**們到十方叢林受具足戒。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裡,王子喬達摩·翻達多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佈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髮,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

和尚剃髮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髮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髮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

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 和尚的戒疤其實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剛剃度的小和尚在經過幾個月的新生訓練後,會參加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測驗合格後,廟裡的老和尚會用線香為他們點上僧侶生涯的第一顆戒疤,稱之為「清心」。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如果表現良好,例如默寫金剛經時不左顧右盼,則有資格得到第二個戒疤:

「樂福。」

一般而言,如果順利的話,廟裡一些年長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擁有五六個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廟的住持,則可能是有八或九個戒疤的「高階和尚」或是「特級和尚」。而第十個疤卻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擁有的,除了達摩祖師、六祖禪師以外,十個疤的「首席和尚」不超過五個。戒疤不光是頭上有,身上也可以有,比如說在手臂上。

為什麼多數男人為何不願離婚的原因

老公堅決要離婚,她用一招挽回了婚姻 黃女士一開始以為她和老公的生活能夠一直這樣平平淡淡下去,直到那個女人出現了,她遭受到了婚姻的背叛,當時氣頭上她是想過要離婚,但是後來冷靜下來,回想以前跟老公的點點滴滴,她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放棄這個家庭,但是老公對她的態度大不如前,十分冷漠和不耐煩。但是,黃女士也沒有...

藏族為什麼不吃魚呢,藏族為何不吃魚?

藏族不吃魚有兩個原因 1 藏族有水葬的習俗,水葬就是用木筏把逝者放在水上,任其漂流。魚是食腐生物,藏族人認為祖先的肉身被魚吃掉了,吃魚肉就等於吃祖先的肉,因此不吃魚肉。2 藏族信佛,不忍心殺生,一條魚還不夠一個人吃,而一頭牛可以一家人吃好多天,所以殺少不殺多,吃牛不吃魚。藏族人不吃魚的說法有很多 1...

李連杰為什麼怕向華強,李連杰為何不怕向華強

向是李的伯樂,有提攜之恩 向華強背景太深啦,不是怕,怎麼都要客氣點 李連杰為何不怕向華強 你說我怕不怕向華強?你要是聽說他不怕,有兩個原因 第一,倆人不挨邊。第二 你太單純 李連杰到底欠向華強多少人情債 欠多了,那個時候李連杰已經很在東南亞很有名了,因此得罪道上的人多了,內經紀人蔡子明都被殺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