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渡仁郭老師
移情是指求
抄助者把對父母或襲對過去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bai的情du感、態度和屬性轉移到zhi了諮詢師身上,dao並相應地對的諮詢師做出反應的過程。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的,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
1、諮詢師藉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2、諮詢師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求助者的體驗與他的經歷和人格之間的聯絡,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
3、諮詢師運用諮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並取得反饋。
請教「共情」和「移情」的聯絡和區別
2樓:116貝貝愛
「共情」和「移情」的聯絡為,都是敘述兩者相對在情感上的互相作用,區別為:指代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一、指代不同
1、共情:相同的感想或感受。
2、移情:改變情趣;轉移情感。
二、出處不同
1、共情:漢·王充 《論衡·順鼓》:「假令一人擊鼓,將耐令社與秦王共情。」(假意讓一個人前去擊打擂鼓,才能讓令社與秦王有相同的感想或感受。)
2、移情:《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得會先生,也如成連先生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小人能夠會見到先生,就和成連先生在海上撐船,真是讓我情志仍未能專一。)
三、側重點不同
1、共情: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
2、移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對方身上的過程。
3樓:血狼族長
1、共情"(empathy)是一種能夠感受被分析者感受 的能力,也是一種心理分析的技術和產生心理分析**效果的重要條件。
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瞭解其感受的能力。羅傑斯認為良好的諮詢與**關係本身就具有**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諮詢關係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之一。
對於共情,許多學者有著精闢的闡述。mayeroff(1971)認為,共情就是「關懷一個人,必須能夠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須能夠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
己一樣,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樣從外面去稽核、觀察,必須能與他同在他的世界裡,並進入他的世界,從內部去體認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標與方向。「
羅傑斯 rogers 對共情的解釋是「諮詢員能夠正確地瞭解當事人內在的主觀世界,並且能將有意義的訊息傳達給當事人。明瞭或察覺到當事人蘊涵著的個人意義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沒有喪失這『好像』的特質。」
egan將共情分為初級兩個水平,即初級共情和高階共情。初級共情跟上面的定義基本
一致。高階共[1]情包括表明自己的態度,影響來訪者等。
近些年來,最新的觀念強調,共情遠遠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概念或技能(s. cormier, 1998)
2、移情——對應的英文單詞為transference,**於精神分析學說。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來訪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和自由聯想法為主體的精神分析過程中,來訪者對分析者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感。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會太多投射到諮詢者身上的過程。
諮詢者對來訪者也可能產生同樣的移情,這被稱為對抗移情或逆移情。
對抗移情的表現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現形式一樣,表現為正面的(如諮詢者對來訪者過分熱情、愛憐和關懷)和負面的(如諮詢者對來訪者的敵視、厭煩和憎恨)兩種。從本質上講,這表明了諮詢者對來訪者所產生的一種自我防禦,它從客觀上對心理諮詢的順利開展帶來阻礙。
精神分析理論特別重視諮詢者或**者自身壓抑情感的處理和訓練。諮詢人員要處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來訪者在自己面前所表露出來的各種態度和行為,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經驗帶進心理諮詢中,更不能以此試圖影響來訪者的思想和行為。
3、移情指本應是對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態度轉移到了分析家身上。有正向和負向之分。正向就是案主對心理諮詢師產生好感或依賴感。負向就是厭惡感。
如果諮詢師與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渦,這樣諮詢者關係就會產生質變,這是需要嚴加防止的。
諮詢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在面對移情時,也難免會動心的。一旦動心,就稱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對於諮詢來說是有害的。諮詢師要有充分的理性來避免它的發生。
這已經是最簡短版的啦。很好理解的你看看吧
共情的含義
4樓:杰倫式閃耀
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所謂共情,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瞭解其感受的能力。該詞是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所闡述的概念。
5樓:木木小新芯
共情釋義:
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擴充套件資料:
共情概念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的,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
1、諮詢師藉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2、諮詢師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求助者的體驗與他的經歷和人格之間的聯絡,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
3、諮詢師運用諮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並取得反饋。
注意事項
1、諮詢師視角需要轉變,務必要從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問題。
2、共情的基礎不是有與求助者相似的經歷和感受,而是要設身處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問題。
3、表達共情不能一視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異,視情而定。
4、表達共情應把握時機,共情應該適度,才能恰到好處。
5、表達共情要善於實現諮詢師一求助者之間的角色轉換。
6、表達共情還應善於使用軀體語言,注重姿勢、目光、 聲音、語調等表達。
7、表達共情應考慮求助者性別、年齡、文化習俗等特徵。
8、諮詢師應不斷驗證是否共情,得到反饋後要及時修正。
6樓:獨自等待的星子
共情,是看透別人的內心和靈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緒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說明你越能對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這種能力有先天遺傳成分,也受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
亞瑟畢業於哈佛醫學院,因而對共情的生物學基礎解釋地特別透徹。他在《共情的力量》中提出,共情能力,既包括情緒感受能力(與情緒有關),又涉及換位思考能力(與思維有關),所以它跟大腦兩個部位有關:杏仁核和新皮層。
杏仁核是情緒腦,是管理我們各種慾望和情緒的部位,也是產生眼淚、儲存記憶的地方。它控制著大腦所有的神經迴路,根據個體遇到的危險做出戰鬥或逃跑的反應。新皮層是思維腦,是隨著進化逐漸產生的,可以指導個體進行反思、邏輯和推理,進而調節自身的行為。
而共情能力則是杏仁核和新皮層配合的結果,即杏仁核感受刺激,產生情緒感覺,並將刺激通過神經迴路傳給新皮層,新皮層接收刺激,做出思考和反應,最終調節行為。所以很顯然,如果一顆大腦中,情緒腦佔主導,但思維腦發育差點,那他肯定情緒反應激烈,但對後果的反思能力和換角度思考能力都很差。
很多***行為人及殺人犯就屬於這一咖,只要遇到不順心就特別容易動情,突出表現是動怒,在情緒刺激下很容易就做出過激行為。他們往往不計後果,對他人的感受反應遲鈍,與別人的交往也很難深入。這種人群的內心與他人是缺乏連線的,所以雖然常常容易情緒充沛,卻血液裡流淌著孤獨感。
對於情緒腦主導和思維腦主導的個體,在行為上有什麼不同,亞瑟在書中提到一個特別明顯的對比:
以情緒腦為主導的蛇在飢餓的時候會把剛出生的小寶寶吃掉,而且絲毫不會覺得內疚;但思維腦主導的人類卻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自己的孩子。
我們在出生時,大腦的情緒腦就已經發育完全,所以會表達情緒,嗷嗷大聲哭,或哈哈大聲笑,但思維腦幾乎沒有發展,所以嬰兒的世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思維腦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一點點發育完全,這樣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慢慢學會如何看見他人、安撫他人。
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具有獨特的鏡映能力,這決定了早期童年經歷對一個人的共情能力具有很大的影響。鏡映能力,是說小孩子需要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反應中獲得自我意象,把他人看作是一面認識自己的鏡子。如果鏡子對映出的是陽光,孩子會收穫自信和優越;如果鏡子對映出的是黑暗,孩子也只會變得自卑和怯懦。
共情能力高的父母,孩子一般也具有高情商。因為父母的共情能力高,在對孩子的撫育中會給予更多的呵護和安撫,這會加強情緒腦和思維腦的連線回路,強化共情的產生。相反,如果父母跟孩子的互動中充滿漠視、暴力或憤怒,這會造成神經迴路的短路,孩子只能學習到情緒表達,但學不會反思和自我調節。
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如果我們的成長中,父母沒有教會我們共情,沒有對我們溫柔相待,我們在情緒旋渦中便無法自救,不會安撫自己,更不會調節和掌控情緒。於是,長大的我們,再度成了焦慮的父母。我們不會自我共情,遇到難題時不會安撫自己;我們不會跟孩子共情,因為沒有被看見我,我們看不見孩子;我們不會跟愛人共情,面對愛人對愛和理解的渴望,我們愛莫能助。
感謝心理的韌性,即使我們從小沒有被共情對待過,我們依舊可以學習如何去掌控情緒,如何去感受愛和信任,如何去給予。
7樓:匿名使用者
共情( empathy) ,是指個體由於理解了真實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緒而引發的與之一致或相似
的情緒體驗。
這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即個體能夠以他人為中心,識別和接納他人的觀點並能夠親身體驗他人情緒的一種心理過程。研究顯示: 它和社交能力呈正相關。
8樓:匿名使用者
共情的含義是?兩個人在一塊,你合適我,我合適你。
我需要去做心理諮詢治療嗎,我需要做心理諮詢嗎?需要做多久?
你好!診斷是否屬於心理問題是有很專業的標準的,並不一定是普通人猜想的那樣,如果你所描述的情況影響到了你的正常生活了,社會功能 工作學習生活社交等 受到損害了,這就構成心理問題了。這位朋友,首先呢,不要去輕易質疑你自身人格的問題,刨除先天性的因素,你的從小到大的生 長環境應該沒有受過巨大的挫折或者長期...
求助!!心理諮詢,求助!!心理諮詢
你是要錢還是要安寧?理清思路 你現在有幾種選擇,1留下,那你必須尋求上司和家人幫助,或者是以法律打壓他,有一定難度和風險 2不告訴家人,那你只有離開,因為你失去了靠山,你可以通過一些柔和的方式比如請他吃飯,在公共場合一般他不會怎麼樣,你可以用心忍下性子耐心地和他交流,比如問他自己 不好向他道歉,希望...
請求心理諮詢,請求心理諮詢
是不是這樣 你目前感覺就像被困於陰暗的迷宮中不知道該怎麼走出去,也不確定還有沒有力氣繼續走下去的感覺,最想就是儘快解脫出來。可是你仔細想想就一定可以明白,在你的外在環境中其實沒有可怕到一旦過不去就絕對不行了的實際危機,它是來自心裡的錯覺,甚至你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因為什麼會這麼想。從你的描述來判斷,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