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革命論爭中的守舊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2021-03-04 06:19:27 字數 3121 閱讀 4021

1樓:

一些守舊派和封建文人也對新文化運動進行攻擊。劉師培等於 1919 年 1 月組織 《國故》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23965 月刊社,鼓吹以 「昌明中國固有之學術為宗旨」,反對新文化運動。 3 月間,林紓(琴南) 在 《新申報》發表影射** 《荊生》、 《妖夢》,攻擊陳獨秀、錢玄同、胡適等人,煽動軍閥以強力壓制新文化運動。

同時又在 《公言報》發表 《致蔡鶴卿太史書》,攻擊新文化運動是 「覆孔孟,鏟倫常」, 「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 字」,是 「叛親蔑倫」, 「人頭畜鳴」。蔡元培公開發表 《致 〈公言報〉函並附答林琴南君函》,強調了 「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幷包主義」,有力地維護了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前後發生的反對載孔孟之道的舊文學,提倡反映現實人生的新文學,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文學變革運動。2023年1月,《新青年》雜誌發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出了文學改良的八事,即: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語俗字。

這是文學革命的最初訊號。2023年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二卷六號上發表了《文學革命論》,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三大主義」、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旴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真正舉起了文學革命的旗幟。文學革命的主張得到了錢玄同、劉半農等人的響應,他們寫文章抨擊舊文學,並提出一些文學革命的具體主張。

周作人發表了《人的文學》一文,提倡人道主義文學,對批判封建時代「非人的文學」有實質性的意義。李大釗發表了《什麼是新文學》,較早開始提出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新文學的主導思想的問題。2023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適8首白話詩是文學革命突破理論主張的侷限,進行內容上革新的嘗試。

2023年5月《新青年》發表了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接著又發表了《孔乙己》、《藥》;2023年後,郭沫若在《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上發表了《鳳凰涅磐》等詩歌,這些描寫被壓迫人民痛苦生活,洋溢著徹底反帝反封建思想的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運動的實績。

潘公凱:「守舊派的新代表」

**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畫很可能會經歷一次世界性的繁榮,然後逐步消亡。這種觀點,與其一貫「保守」的生活經歷有關———潘公凱:「守舊派的新代表」

面對市場**不斷飆升的中國藝術品,畫國畫的潘公凱「並不著急」。身為**美術學院院長以及中國美術學院前院長,潘公凱認為,藝術市場**和藝術作品價值之間的「差距恐怕難以避免」。他還曾經不無玩笑地提及,中國畫外國人看不懂,也不敢隨便說不好,而油畫雖然在市場上好賣,但拿到西方卻不一定有好評價。

潘公凱甚至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畫很可能會經歷一次世界性的繁榮,一個以「播散」為消亡之途徑的「播散期」———就跟「希臘化時代」是希臘藝術的播散期一樣———在此之後,它們會因為民族差異的縮小和文化生活的國際化而逐步消亡。

在國畫界也爭論不休的「創新」問題,在潘公凱看來,那完全是由現代主義科技引申而來的概念,不是出於藝術原創的要求,「中國畫本身主要是要畫得好,而不是創新。古人對『畫得好』有很多論說,張大千就說過要和古人畫得最好的比高低。」

潘公凱還有一重被津津樂道的身份———國畫大師潘天壽的二公子。雖然生於國畫之家,實際上潘公凱真正開始畫國畫,要到「文革」以後。自小時候起,潘公凱對科技的興趣大大超過繪畫,他甚至有點炫耀地提及曾「把收音機就做到最小的刮鬍刀的盒子般大小」。

5月10日,潘公凱主持的研討會「現代性、現代轉型與自覺」在廣東美術館召開。議題關乎潘公凱與其名下的博士生們正在研究的課題——中國現代美術之路。與此同時的,還有潘公凱本人的個展「靜水深流」。

家傳並非師承

潘公凱生於2023年,其時父親潘天壽年屆五十,正擔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之後時局變遷,學校幾經改名,潘天壽還是一直在美術學院內從事教學,2023年擔任浙江美術學院(前身即為國立藝專)院長,直至「文革」開始。

潘公凱從小在美術學院的院子中長大,耳濡目染之下,潘公凱卻沒有馬上走上美術之路。

潘公凱對南方週末記者這樣形容小時候的自己:「比較內向,特別安靜,對科技的興趣特別大。院子裡很多小孩在打打鬧鬧地玩,我幾乎不出去跟他們玩,天天在家做東西。

」讓他至今引以為自豪的是,小學三年級就會自己製作電子管收音機。那臺電子管收音機是杭州市小學生做的第一臺收音機,之後還被拿去參加了少年兒童科技博覽會。

潘公凱的大哥同樣也是對科技更為感興趣,他一直都沒畫過畫。潘公凱讀小學的時候,大哥已經是學工科的大學生,之後畢業又成為杭絲聯(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的工程師。那時已經流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潘公凱「覺得哥哥很了不起」。

哥弟倆「背離」家學淵源,父親潘天壽並不在意。「當老師時間長了就會明白,看一個人成功與否不能看一時。他對我和我大哥讀書很信任,幾乎從來不問你們在學什麼,考了幾分。」潘公凱說。

「我父親並沒有教過我畫畫,但是在傳統文化方面對我是有引導的,比如希望我讀唐詩宋詞、練書法,他會幫我找一些字帖之類的,向我建議,我自己下功夫。」

考高中時,潘公凱本來想學理科,但初中的美術老師覺得他畫畫有天分,就自作主張替他報名參加浙美附中的入學考試,結果潘公凱考了第一名。「附中的校長就到我家來,跟我父親說,讓我不要去別的學校了。我家當時也抹不開面子,加上這個校長確實人很好,我就去附中了。

」附中的美術系教的基本就是西洋繪畫的基本功,潘公凱大部分時間是在畫素描、水粉、色彩,偶爾會學中國繪畫基本功———白描,用毛筆很工整地畫人物。

總歸有點不情願,所以潘公凱在附中讀書時「不是很用功」,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課外。因為住校,做各種科技小玩意的材料沒法帶到學校去,他對科技的興趣就逐漸轉移到文學和哲學上。至今潘公凱還記得《***的青年時代》那本書的內容——***在嶽麓山怎麼去鍛鍊身體、下暴雨的時候到山上去跑步,以及他獨自一人不帶分文去做農村調查。

潘公凱也有一次跟父親雨中登山。2023年他陪父親住在莫干山,「我們撐著傘也被雨水打得透溼。父親卻毫不介意,興致勃勃地指點群山,不住地讚賞這大自然雄渾的美,覺得無比暢快。

」潘公凱說。

潘公凱上附中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剛過,大家總是吃不飽。「有一天浙美不要糧票就可以吃地瓜,有一個同學就因為吃太多胃撐破了,送到醫院都沒搶救過來。」相比這些同學,潘公凱家裡條件比較好。

「當時浙江省只有幾個一級教授,我父親就是其中之一,一個月325元,***也才500元。」最困難的時候也每個月有一輛三輪車拉過來,送點油、糖、肉、米。但年輕氣盛的潘公凱堅決不回家裡吃飯。

當時他對自己的要求是,飯絕對不能比同學們吃得好,活兒絕對不能比同學們幹得差。在同學當中,潘公凱是縫被子的好手,不但會手縫,還會踩縫紉機。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新月派主要代表人物?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有聞一多 徐志摩 朱湘 饒孟侃 孫大雨。具體介紹如下 1 聞一多 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是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1916年開始在 清華週刊 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 七子之歌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

新月派代表詩人有誰,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新月社是由胡適 徐志摩 聞一多 梁實秋 陳源等人於1923年建立的文學團體。1 胡適 1891年12月17日 1962年2月24日 原名嗣穈,行名洪騂,字希彊,後改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 藏暉 鐵兒等。安徽績溪上莊村人 生於上海浦東川沙 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詩歌主張 名字由來

代表人物有聞一多 徐志摩 朱湘 饒孟侃 孫大雨等。名字由來受泰戈爾 新月集 的影響 詩歌主張 提倡新格律詩,主張 理性節制情感 的美學原則與詩的形式格律化,新月派詩人在詩歌藝術上做了有益的嘗試,首先是客觀抒情詩的創作,即變 直抒胸臆 的抒情方式為主觀情愫的客觀物件化。然後再用想象來裝成那模糊影像的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