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飾品有哪些分類,苗族銀飾的頭飾和首飾有哪些

2021-03-04 06:25:40 字數 4807 閱讀 9955

1樓:

胸頸飾包括:銀項圈、銀壓領、銀胸牌、銀胸吊飾等。

1.銀項圈

苗族很重視對胸頸部位的裝飾,由此銀項圈成為銀飾中製作考究的一支。其可分為鏈型和圈型兩種。鏈型以鏈環相連,可活動變化;圈型則用銀片或銀條製成圈形,定型後不可活動。

少數亦有鏈圈合一的。此外,在貴州都柳江流域還流行一種銀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則幾個,多則十兒個,由內及外,圈徑遞次增大。屬於鏈型的有8字環形項鍊、金瓜項鍊、串珠型項鍊、四方形項鍊、響鈴項鍊等。

屬於圈型的有扭索項圈、絞絲項圈、串戒指項圈、百葉項圈、 簍花項圈、藤形項圈、銀龍項圈、方柱扭索項圈。鏈圈合一的有百家保鎖帶鏈項圈。串戒指項圈很奇特,是以簍花銀片 為內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

為避免戒指重疊,以銀絲將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為垂穗。絞絲項圈呈絞花狀,系用兩根銀條互相穿合,連續編圈製成,兩端用細銀絲扭索纏成圓柱形。其造型華麗。

銀龍項圈為雙層,以銀片拼合,裡層扁平,表層呈半圓弧狀。其上為凸紋二龍戲珠圖,項圈下緣垂十一串銀吊,吊分四級,為蝶、蓮臺菩薩、銀鈴、葉片等形象。其造型芋滿,工藝複雜,是苗族銀項圈中的精品。

藤形項圈製作工藝較簡單,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卻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氣息。

2,銀壓領

銀壓領是流行於湘西和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區的壓飾,因佩戴後可平貼衣襟而得名。銀壓領系從長命鎖演變而來。長命鎖的前身為"長命摟",始於漢代,是人們為避不祥,端午節時懸掛於門帽的五色絲線。

至明代,演變成兒童專用頸飾,後逐漸發展成長命鎖。長命鎖在黔中和清水江流域的部分苗族地區,還保持原始的長方形,鎖上簍有"長命富貴"等宇樣,往往同項圈連體或配套使用。銀壓領脫離原型較遠,為半圓形或腰子形,體積增大數倍,紋樣芋富,製作工藝複雜。

湘西苗族的銀壓領為腰子形,表面摟空二龍戲珠的紋樣,並垂十隻蝴蝶,每蝶垂三根銀鏈葉片吊。長16釐米的銀吊如瀑布傾瀉,掩及肚腹。雷公山腳的銀壓領更是兼用圓雕、浮雕及透雕技術,造型繁縛,工藝精美。

壓領主紋為兩隻圓雕銀腆磷,可活動的摟空銀球居中,其上銀龍騰躍,其下銀花簇簇。

3·銀胸牌

銀胸牌系部分苗族地區流行的胸飾,通常為單層長方形或半圓形簍花銀片製成,形狀規整,佩戴位置較銀壓領、銀鎖靠上。同銀壓領一樣,銀胸牌也是由長命鎖演變而來,因此,這三種銀飾在同一苗族分支內一般只使用其中一種,而不會兩種以上並存。有的銀胸牌為單片,體形小。

也有的銀胸牌較大,且兩三片拼連,幾乎遮住佩戴者的整個胸腹,裝飾效果十分誇張。

4·銀胸吊飾

常見的銀胸吊飾有蝶形吊、鳥形吊、魚形吊、錢紋吊、騎馬人物吊等等,通常由銀鏈、吊牌、墜飾組成,多級,一級一形,遞次而下,多者可達四至五級。流行於都柳江流域的蝶形吊體形最大,分五級,總長在85釐米以上。該地的鳥形吊造型原始粗擴、樸拙可愛,堪稱一絕。

大部分地區的胸吊飾以精美取勝,玲攏剔透。其多以"五兵"為墜。以兵器為飾的"五兵佩", 流行於漢代,是當時的避邪之物。

苗族銀腑吊飾中常見的兵器有刀、槍、盾、餐、棍,以及苗鄉不見使甩的劍、哉、澗、矛、鏟 等。苗族銀飾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一方面又對 其進行改造,加入牙籤、挖耳勺、大鏟、鑷子等墜飾,所以,"五兵佩"在苗鄉被稱為"牙籤吊"。其他銀飾,如壓領、腰吊飾也 多有以五兵為墜的。

2樓:和諧家園

阿里啦咯了還好還好,。,?只記得你們的事了嗎????我就喜歡這個頭像怎麼樣呀我就喜歡這樣的人啊就是不一樣,我們兩個一起來吃飯去吧皮卡丘的時候你的**給我看一下你的時候回來/

3樓:資深財務審計師

銀飾,服裝,很有特點

苗族銀飾的頭飾和首飾有哪些?

4樓:北京創典文化

苗族銀飾的種類較多,從頭至腳,無處不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胸頸飾包括銀項圈、銀壓領、銀胸牌、銀胸吊飾等;

首飾包括銀手鐲、銀戒指;衣飾包括銀衣片、銀圍腰鏈、銀扣等;背飾包括銀背吊、銀背牌等。腰墜飾包括銀腰帶、銀腰吊飾等;個別苗族地區有戴腳飾的習俗,腳飾為扭絲狀,兒童佩戴用來避邪。

苗族的分類

5樓:匿名使用者

1、花苗

苗語叫「hmoob ntxaug」含有花的美意,因婦女身穿美麗的刺繡,繁花似錦而聞名於世界,這個族群有絢麗多彩的文化,傳承著古老的紡織,刺繡,挑花等古老的手工技藝以及花苗山歌。

2、大花苗

大花苗信仰**教。大花苗接受**教已經上百年的歷史。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光緒年間,大花苗受盡清朝的剝削,由於沒有屬於自己的耕地,生活貧窮而困苦,滇緬的**教傳人進入苗族地區後,在大花苗中傳播**文化。

3、黑苗

黑苗以穿衣服主要選擇黑色布料而著名,在金庸的書中,黑廟可是身懷絕世武功。

4、蠱苗

蠱苗風俗獨特,以善用蠱術而得到苗人的敬畏,蠱術的傳承非常的神祕,偶爾也有苗人能夠獲得蠱術苗族的指點。

5、角(guo)角(guo)苗

角角苗也可以叫做赳赳苗族,以頭髮像牛角而聞名,女孩子的頭髮用繩子纏繞左右各翹起形似牛角。

6、青苗

青苗服裝崇尚青澀,出則帶刀,入則配劍,平日攜弩也時常有之。

7、紅苗

紅苗服飾崇尚紅色,紅苗族群不吃狗肉,他們認為狗是紅苗的救命恩人。火在紅苗族中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這與紅苗族長期遷徙有關,在於大自然的鬥爭中,紅苗人留下了存火的觀念。

6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支系按其服飾的色彩有「紅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稱謂,按其服裝的款式有「鍋圈苗」、「披袍仡佬」、「剪頭仡佬」等稱謂,按其居住地有「東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稱謂,按漢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稱謂,無一而足。現代苗族支系可劃分為以下型別:

湘西黔東支系:該支系自稱「果熊」,舊時稱為「紅苗」,以湘、黔、渝、鄂邊區(即武陵地區)為分佈中心。使用語言為苗語湘西方言,內分東部和西部兩個土語。

東部土語主要通行於湘西沅陵、瀘溪、辰溪及古丈部分鄉鎮,西部土語則通行於湘西鳳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順、龍山、麻陽、新晃,貴州鬆桃、銅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慶市秀山、酉陽、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豐、來鳳等縣。現今除湘西、鬆桃、銅仁和秀山、彭水等縣有部分仍保持本族語言和服飾外,其他縣已基本漢化。該支系服飾為湘西型各式。

施洞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佈在貴州臺江施洞、老屯、良田、平兆、四新、五河、寶貴、壩場及與之相鄰的施秉縣馬號、六合、雙井和黃平縣山凱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又稱黔東方言)北部土語施洞話,服飾為清水江型施洞式。

革東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其與施洞支系為親鄰支系,分佈於臺江革東、交東、寶貢,劍河縣溫泉、岑鬆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革東話,服飾為清水江型革東式。

革一支系:該支系自稱「木」。主要分佈在臺江革

一、檯盤,凱里凱棠、翁項、地午、旁海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革一話。服飾為清水江型革一式。

臺拱支系:該支系自稱「蒙」,清史稱「九股苗」。分佈以臺江臺拱鎮為中心,遍及縣境內臺濃、南省、方省、紅陽、登交、壩場、報將以及革

一、革東、寶貢等鄉鎮的部分村寨。使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臺拱話。服飾為清水江型臺型式。

巴拉河支系:該支系自稱「嘎弄」,清史稱「九股苗」、「黑苗」等。分佈以巴拉河兩岸為中心,遍及雷山縣全境,臺江縣排羊、檯盤、南瓦、南宮、交下等鄉鎮部分村寨,凱裡市掛丁、平樂、開懷、格衝、九寨、地午等鄉鎮部分村寨以及劍河縣太擁鄉部分村寨。

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其中西江、丹江、桂丁土話各有差異,掛丁話被子確定為中部方言苗文標準音點。服飾為清水江江型西江式。

7樓:不完美的完美飛

在貴州各民族中,苗族的頭飾、服飾最為豐富,多達數十甚至上百種,這是因為苗族人口眾多,支系紛繁,散佈極廣,各部分人之間的頭飾、服飾有較大差別。清代乾隆年間曾經編印了一部《皇清職貢圖》,第八卷專講貴州各民族的頭飾、服飾,其中幾乎有一半是苗族,《百苗圖》也是如此。鑑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人們不可能有科

學的民族識別方法,只能按最直觀的頭飾、服飾來作區分,於是有「紅苗」、「黑苗」、「青苗」、「花苗」之稱。為了更好地瞭解歷史上苗族的頭飾、服飾,這裡不妨將原書所記抄錄於後,以便研究其發展變化。是書載,貴陽、大定等處「花苗」,「有大頭、小花之稱。

衣以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既染則花紋似錦。衣無襟衽,挈領自首以貫於身。男子以青布裹頭,女子以馬尾雜發編髻,大如鬥,攏以木梳」;銅仁府屬「紅苗」,「男椎髻,約以紅帛;女戴紫笠,短衣絳裙,緣以錦垂帶如佩」;黎平等處「黑苗」,「其人衣短尚黑,女綰長簪,垂大環,衣裙緣以色錦,皆跣足」;貴定、龍裡、黔西等處「白苗」,「**頭赤足,婦女盤髻長簪,衣尚白,短僅及膝」;修文、鎮寧等處「青苗」,「其人衣尚青,出入必佩刀攜弩。

婦人以青布蒙首,綴以珠石,短衣短裙」;貴築、龍裡等處「東苗」,「以花巾束髮,衣衫短不及膝,婦女多服花布披肩,系細褶短裙」;平越、清平等處「西苗」,「衣尚青」,「男婦悉青衣綵帶」;平越、黃平等處「夭苗」,「衣尚青,左,女工紡織善染......其居**爛土夭壩者,緝木葉為衣,系以短裙」;清平縣「九股苗」,「男女習俗服飾與黑苗同,而性尤剽悍,以鎧甲為常服,自膝以下用鐵片纏裹」;貴定縣「平伐苗」,「男子披草衣,女系長裙」;定番州「谷藺苗」,「男女皆短衣......婦女以青布蒙髻,勤紡織,其布最為細密,有谷藺布之名」;黎平「羅漢苗」,「衣尚黑,男未室則插羽於首......短衣。......婦人散發,綰插木梳,數日必以水洗之。以金銀作連環飾耳,以雙帶結背、長、短裙,或止系長裙,垂繡帶一幅,曰衣尾」;都勻、平越等處「紫藍苗」,「其人衣尚黑色,男女俱椎髻、纏以黑布。

男子披鐵鎧、佩刀負槍」;廣順州「克孟牯羊苗」,「男青衣、椎髻,女盤髻、短裙」。其實,無論是《皇清職貢圖》或者《百苗圖》,所記的都很粗略,而且遺漏不少,只不過是其中的十之一二。如果進一步查閱其他史書和方誌,掌握的資料就會更多,並可從這些資料中大致可以看出苗族頭飾、服飾的主要特點。

苗族的配飾有哪些特點,苗族的飾品有哪些分類

苗族有100多個支系,就有100多種服飾,可謂服飾紛呈,瑰麗多姿。按照苗族的分佈區域來劃分,苗族服飾可分為湘西型 黔東型 黔中南型 川黔滇型 海南型和若干式,以貴州苗族服飾最為出色,在貴州苗族服飾中,最華麗的要數施洞苗女的盛裝,其以刺繡多銀飾多而著名。被稱為繡衣的施洞苗衣,兩袖和領襟 兩肩均有精美的...

苗族有哪些風俗習慣苗族的風俗習慣

1 服飾 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飾為頭纏布帕,雅酉一帶為花帕,其餘地區為青帕,帕長1 3米長,戴多層 人字形 身穿對襟衣,袖長而小,褲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腳。衣料多為自織 家機衣 顏煞費苦心有花格 全青 全藍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苗族婦女衣較為複雜,頭帕顏色與男子相似,但包法一同,多為拆疊式,由前額向後腦...

苗族的工藝品有哪些,苗族有哪些 民族工藝品?

刺繡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苗族刺繡的題材選擇雖然豐富,但較為固定,有龍 鳥 魚 銅鼓 花卉 蝴蝶,還有反映苗族歷史的畫面。苗族刺繡十分美麗,技法有12類,即平繡 挑花 堆繡 鎖繡 貼布繡 打籽繡 破線繡 釘線繡 縐繡 辮繡 纏繡 馬尾繡 錫繡 蠶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