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池的歷史文化華清池有什麼歷史

2021-03-04 06:30:22 字數 6264 閱讀 5131

1樓:奴家賢狼

這裡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遊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裡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遊幸。冬天利用溫泉水在牆內迴圈制成暖氣,每當雪花飄舞時,到了這裡便落雪為霜,故名飛霜殿。

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裡修建離宮。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

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遊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

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裡,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寢殿。

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據歷史記載,這裡的溫泉大約發現在2023年前的西周時代。漢代曾在這裡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

「華清池」由此得名。經歷代戰爭,原來的建築都已毀塌。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佈局於2023年重建的。

今天的華清池,名山勝水更顯奇葩,自然景區一分為三,東部為沐浴場所,設有尚食湯,少陽湯,長湯,衝浪浴等高檔保健沐浴場所,西部為園林遊覽區,主體建築飛霜殿殿宇軒昂,宜春殿左右相稱。園林南部為文物保護區,千古流芳的驪山溫泉就在於此。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築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後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牆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臺倒影, 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築,沉香殿和宜春 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迴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築群。

「蓮花湯」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佔地400㎡,是一個可浴可泳的兩用湯池,充分顯示了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皇權威嚴。池底一對約30cm的進水口曾裝有雙蓮花噴頭同時向外噴水,並蒂石蓮花象徵著玄宗、貴妃的愛情。 「海棠湯」,俗稱「貴妃池」,始建於公元747年,湯池的平面造型頗似一朵盛開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專供楊貴妃沐浴。

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的楊貴妃在這花朵一樣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個春秋。「星辰湯」修建於公元644年,是專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湯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測是工匠模擬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

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湯後面還有溫泉古源。

「太子湯」是專供太子沐浴的湯池。「尚食湯」是專供尚食局**沐浴的湯池。

出了貴妃池向前行便進望湖樓,先見荷花池然後經飛霞閣,傳說此閣是貴妃浴後觀景及晾發之處。九龍湯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貴妃池是楊貴妃沐浴的地方。為了適應旅遊形勢的發展,華清池內又新添了中外書法碑林、梨園及其它藝術展館。

構成了集旅遊、文物、園林、沐浴、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物遊覽場所。堪稱北方皇家園林之典範。

隨著考古發掘,在唐華清宮保護範圍內發現了唐梨園遺址,清理出「蓮花湯」(御湯)、「海棠湯」(貴妃池)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及大量建築材料。同時在唐、漢文化層下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夾砂泥質陶片,為研究華清池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密碼》講到: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

勢而築,規模巨集大,建築壯麗,樓臺館殿,遍佈驪山上下。唐詩人白居易《驪宮高》詩曰:「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

清人錢維喬《華清宮》詩道:「華清之宮驪山足,玉殿千重相連屬」。驪山景色宜人,溫泉蕩邪去疾。

傳說遠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已成為周天子的遊幸之地。那時的溫泉名「星辰湯」。《三秦記》載:

「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驪山湯,漢武加修飾焉」。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令大冢宰宇文護造皇湯石井。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

至唐代逐步形成規模。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詔左衛大將軍姜行本,將作大匠閻立德建宮室樓閣,賜名「湯泉宮」。《冊府元龜》載:

「貞觀二十二年(648)正月戊戌,帝如溫湯。癸卯,御製碑以示群臣」。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改名溫泉宮。

唐玄宗天寶六載(747),更溫泉宮為華清宮,「環宮所置百司區署,詔琯總經度驪山,疏巖剔藪,為天子游覽」(《唐書·房琯傳》)。華清宮因在驪山,又叫驪山宮,亦稱驪宮。白居易《驪宮高》詩:

「驪宮高兮入雲」。驪山似錦若繡,一名繡嶺,宮因山名,亦名繡嶺宮。唐代詩人崔塗、李商隱、崔道融詠華清宮,皆以「繡嶺宮」為詩名。

華清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巨集大,建築壯麗,樓臺館殿,遍佈驪山上下。初名「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唐玄宗更華清宮,因在驪山,又叫驪山宮,亦稱驪宮、繡嶺宮。

華清宮始建於唐初,鼎盛於唐玄宗執政以後。唐玄宗悉心經營建起如此巨集大的離宮,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遊幸。歲盡始還長安。

安史亂後,政局突變,華清宮的遊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後各代皇帝已很少出遊華清宮。後歷代皇家有維修,到解放前已是湯池寥落,宮殿蕭疏。華清池,解放後人民**自2023年起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

華清池有什麼歷史

3樓:蕭伯納大師

這裡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遊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裡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遊幸。冬天溫泉噴水,在寒冷的空氣中,水汽凝成無數個美麗的霜蝶,故名飛霜殿。

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裡建離官。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

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遊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年終返回。

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裡,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臥室。

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

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築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後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牆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臺倒影, 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築,沉香殿和宜春 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迴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築群。「蓮花湯」池形如石蓮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湯」池形如海棠,供貴妃享用;「尚食湯」是供大臣們沐浴之處;「星辰湯」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故名。

在星辰湯後面還有溫泉古源。出了貴妃池向前行便進望湖樓,先見荷花池然後經飛霞閣,傳說此閣是貴妃浴後觀景及涼發之處。 現在的九龍湯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貴妃池是楊貴妃沐浴的地方。

接著來到五間亭,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在這裡。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時蔣介石曾在此居住過。後面驪山的半腰間虎斑石處還有一座「兵諫亭」,高4米,寬2.5米,水泥鋼筋結構,兵諫亭匾額是用貴重的藍田玉製成。

走出望湖樓,向右可沿著一條磚砌的臺階上行,直登蒼翠蔥綠、美如錦繡的驪山遊覽。

4樓:路陽

1地方誌記述

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巨集大,建築壯麗,樓臺館殿,遍佈驪山上下。唐詩人白居易《驪宮高》詩曰:

「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清人錢維喬《華清宮》詩道:「華清之宮驪山足,玉殿千重相連屬」。

驪山景色宜人,溫泉蕩邪去疾。傳說遠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已成為周天子的遊幸之地。那時的溫泉名「星辰湯」。

《三秦記》載:「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驪山湯,漢武加修飾焉」。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令大冢宰宇文護造皇湯石井。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至唐代逐步形成規模。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詔左衛大將軍姜行本,將作大匠閻立德建宮室樓閣,賜名「湯泉宮」。

《冊府元龜》載:「貞觀二十二年(648)正月戊戌,帝如溫湯。癸卯,御製碑以示群臣」。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改名溫泉宮。唐玄宗天寶六載(747),更溫泉宮為華清宮,「環宮所置百司區署,詔琯總經度驪山,疏巖剔藪,為天子游覽」(《唐書·房琯傳》)。華清宮因在驪山,又叫驪山宮,亦稱驪宮。

白居易《驪宮高》詩:「驪宮高兮入雲」。驪山似錦若繡,一名繡嶺,宮因山名,亦名繡嶺宮。

唐代詩人崔塗、李商隱、崔道融詠華清宮,皆以「繡嶺宮」為詩名。

從文獻記載和野外的實際考察中,大抵可知華清宮的範圍是:南至驪山西繡嶺第一峰(即周烽火臺),北到今縣城北什字。東至石甕谷(寺溝)。

西到鐵路療養院西側的牡丹溝。宮城(即羅城),南至山根,北到今縣城南什字,東至東窯村,西到游泳池。2023年新華書店在南什字西北角修建營業樓,發現了用青石砌成的宮城北牆的牆基。

2023年春,城建單位在西街丁字形路北,也發現了同樣的北牆基。2023年冬於寺溝村南的山坡上探出東繚牆兩段。從調查和發掘所見遺蹟及文獻資料所記,華清宮的建築佈局嚴謹,曲折縈迴,規模巨集大。

唐玄宗以民脂民膏,建此豪華宮苑,供一己之歡娛,然曾幾何時,「漁陽鼙鼓」驚破了他的美夢。華清宮樓殿湯池,遂漸次破壞,自宋以至明清,其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日記其遺蹟,乃以彰我民族之文化,並以此為借鑑,建立一個新時代的風景旅遊區,供廣大人民群眾遊覽。

唐代華清宮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使其成為一座結構嚴謹、富麗堂皇的龐大宮殿建築群。主要殿舍以溫泉為中心,構成華清宮的核心。然後向山上和山下,利用地形特點,佈設不同型別和用途的樓閣亭榭,同時還有青松翠柏、荔枝園、芙蓉園、梨園、椒園、東花園等分佈其間,把整個華清宮妝扮得格外妖嬈。

華清宮的建築依山面水,鱗次櫛比,除宮城(羅城)外,還有繚牆環繞。繚牆之外,又羅列不少建築,清乾隆《臨潼縣誌》稱:「湯井殊名,殿閣異制,園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

2人文歷史

這裡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遊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裡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遊幸。冬天利用溫泉水在牆內迴圈制成暖氣,每當雪花飄舞時,到了這裡便落雪為霜,故名飛霜殿。

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裡修建離宮。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

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遊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

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裡,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寢殿。

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據歷史記載,這裡的溫泉大約發現在2023年前的西周時代。漢代曾在這裡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

「華清池」由此得名。經歷代戰爭,原來的建築都已毀塌。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佈局於2023年重建的。

今天的華清池,名山勝水更顯奇葩,自然景區一分為三,東部為沐浴場所,設有尚食湯,少陽湯,長湯,衝浪浴等高檔保健沐浴場所,西部為園林遊覽區,主體建築飛霜殿殿宇軒昂,宜春殿左右相稱。園林南部為文物保護區,千古流芳的驪山溫泉就在於此。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築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後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牆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臺倒影, 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築,沉香殿和宜春 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迴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築群。

「蓮花湯」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佔地400㎡,是一個可浴可泳的兩用湯池,充分顯示了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皇權威嚴。池底一對約30cm的進水口曾裝有雙蓮花噴頭同時向外噴水,並蒂石蓮 花象徵著玄宗、貴妃的愛情。

「海棠湯」,俗稱「貴妃池」,始建於公元747年,湯池的平面造型頗似一朵盛開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專供楊貴妃沐浴。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的楊貴妃在這花朵一樣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個春秋。

「星辰湯」修建於公元644年,是專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湯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測是工匠模擬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湯後面還有溫泉古源。

「太子湯」是專供太子沐浴的湯池。「尚食湯」是專供尚食局**沐浴的湯池。

出了貴妃池向前行便進望湖樓,先見荷花池然後經飛霞閣,傳說此閣是貴妃浴後觀景及晾發之處。九龍湯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貴妃池是楊貴妃沐浴的地方。為了適應旅遊形勢的發展,華清池內又新添了中外書法碑林、梨園及其它藝術展館。

構成了集旅遊、文物、園林、沐浴、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物遊覽場所。堪稱北方皇家園林之典範。

隨著考古發掘,在唐華清宮保護範圍內發現了唐梨園遺址,清理出「蓮花湯」(御湯)、「海棠湯」(貴妃池)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及大量建築材料。同時在唐、漢文化層下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夾砂泥質陶片,為研究華清池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三孟的歷史文化意義是什麼,歷史文化的意義

文化遺產從歷史 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築物 雕刻 繪畫 遺物 銘文等文物 在景觀,建築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築或建築群體 從歷史 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宮 秦始皇兵馬俑等。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

世界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東亞 北京 南京 西安 洛陽 杭州 大同 蘇州 揚州 廣州 泉州 敦煌 吐魯番 喀什 拉薩 成都 大理 漢城 慶州 京都 奈良 哈拉和林 中亞 撒馬爾罕 希瓦 布哈拉 塔什干 庫尼亞 烏爾根奇 玉龍傑赤 梅爾夫 喀布林 坎大哈 西亞 耶路撒冷 大馬士革 阿勒頗 安條克 佩特拉 麥加 麥地那 巴格達 ...

福州的歷史文化,誰知道福州的歷史文化?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 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 冶 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 福州 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 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7 國家衛生城市 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6 國家環保模範城 8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