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哪國人秦國李斯是哪裡人

2021-03-04 06:31:54 字數 3857 閱讀 6654

1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國上蔡縣(今 河南上

蔡縣)人,著名的政治家,輔佐秦王統一了中國。

李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 在我國歷史上聲名顯赫,功績卓著。他年輕時當過小窮,後拜苟 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治國之道。學業完成以後,他分析了當 時的形勢,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 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秦國,先在函相呂不韋手下做門客, 取得呂的信任後,當上了秦王政(贏政,即秦始皇)的侍衛。李 斯利用經常接近秦王的機會,給秦王上了《論統一書》,勸說秦王抓緊「萬世之一時」的良機,「滅諸侯成帝業」,實現「天下一統」。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先任命他為長史,後又拜為客卿, 命其制定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國宗室貴族藉口韓國水工鄭國在秦搞間諜 活動事件,要求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 斯在被逐離秦途中,寫了《諫逐客書》,勸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諫逐客書》中,列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客卿輔秦之功,力陳逐 客之失,勸秦王為成就統一大業,要不講國別,不分地域,廣集 人才。

秦王看了《談逐客書》深受感動,立即取消了逐客令,並恢復了李斯的宮職,不久又提升了他當廷尉。《諒逐客書》不僅是具 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獻,而且也是一篇胎炙人口的代秀文章。魯 迅先生曾說: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 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併六國,實現統一的 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第一次完成了統一大業。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

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屢建奇 功。他建議秦始皇廢除了造成諸侯**割據、長期混戰的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後增加到41郡),郡下設縣、鄉,歸**直接統轄,宮吏由**任免。

在**設三分、九卿,分職 國家大事。這一整套封建**集權制度,從根本上剷除了諸侯王 國**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所以,這一制度在秦以後的封建社會裡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

秦統一後,由於過去各諸侯國長期**割據,語言、文字有很大差異, 對於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極端不利。李斯及對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並親自主持這一工作, 他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廢除異體字,簡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 了筆畫比較簡單、形體較為規範,而且便於書寫的小篆(也稱秦篆和斯篆),作為標準文字。他還親自用小篆書寫了一部《倉頡篇》, 作為範本,推行全國。

小篆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魯迅先生說,李斯在我國文學史上是有「殊勳」的。今人遺憾的是,斯手書已汛大多散失。

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李斯親書 的琅玡刻石,山東泰山岱廟現存有李斯篆書的秦二世詔書刻石的 殘片,這些刻石雖己嚴重殘損,但它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文字刻石,實為稀世珍寶。李斯還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 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人們所熟知的「焚書坑儒,,也是李斯建議為打擊儒生以古非今、誹謗朝政的倒行逆施,為鞏固**集權所採取的非常 措施。這有當時歷史條件下,不無積極作用,但它畢竟是我國文 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對我國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趙高篡權後又施展陰謀, 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

2樓:匿名使用者

李斯,公元前284年生,公元前208逝世,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人。秦代書家。字通古。

從荀卿學帝王術,西仕於秦,為客卿。始皇定天下,斯為丞相。定郡縣之制,下**令,變倉頡籀為小篆,後世稱為「小篆之祖」。

李斯篆書「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法」。(《書斷》捲上《小篆》)。清代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說:

「小篆開自李斯,省大篆之繁縟以趨簡易,三代以來風氣至此一變。蓋李斯筆法敦古,於簡易中正有渾樸之氣。」李斯佐秦滅六國,後為趙高構陷,腰斬咸陽。

著有《倉頡》七篇,已佚。傳世書跡有《泰山刻石》、《琅玡臺刻石》等。《泰山刻石》,又稱《封泰山碑》,秦小篆碑刻,傳李斯書,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所刻。

內容是頌揚秦始皇的功德。此刻石為四面環刻,三面為始皇詔,一面為二世詔(二世詔刻於公元前209年)。南向二世詔文7行,滿行12字。

傳宋拓本為223字,後不知何時被毀壞。元拓本存50餘字,明末殘存29字。清乾隆五年(1740)毀於祠火。

嘉慶二十年(1815)復為蔣因培訪得殘石2塊,僅存10字,2023年羅正均作亭護之,時已僅存9字。殘石今存山東泰安岱廟東廡。現傳世的拓本以明安國藏北宋拓本為最,存165字,現在日本,其餘大多是29字本。

《泰山刻石》為典型秦小篆,在書法史上,上接《石鼓文》之遺緒,下開漢篆之先河,是中國古文字的最後階段。觀其書法,用筆似錐畫沙,勁如屈鐵,體態狹長,結構上緊下鬆,平穩端嚴,疏密勻停,雍容淵雅,有廟堂之概。唐張懷瓘則稱頌李斯的小篆是:

「畫如鐵石,字若飛動」,「骨氣豐勻,方圓妙絕」。並非過譽。《泰山刻石》的篆書,世稱「玉筯篆」,對後世影響深遠,歷來習小篆者無不奉為圭臬。

李斯泰山刻石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它是秦篆保留至今的唯一真跡。據《史記.

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稱帝后曾五次出巡,先後留下泰山、嶧山、琅琊、芝罘、碣石、會稽六處七篇刻石,皆為李斯所書。泰山刻石堪稱是李斯小篆唯一的傳世真跡了。李斯泰山刻石還是中國碑刻制度演變的重要見證。

李斯泰山刻石矗立於泰山之巔碧霞祠西側。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滄桑,屢遭劫難,極富傳奇色彩。漢代至隋唐罕有人提起,至宋代開始引起注意。

宋真宗封禪泰山時,兗州太守獻出40字拓本。歐陽修好友江鄰幾任奉符縣令時,親臨岱頂尋訪此碑,尚存數十字。此後學者劉支專程登岱考察,製成拓本,撰為《秦篆譜》一書。

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都有著錄。明代嘉靖年間刻石被毀,僅存二世詔書29字,移置碧霞祠東廡。現流傳29字拓本即出於此。

清乾隆五年(2023年)碧霞祠毀於火,此石遂失。嘉慶二十年(2023年)在岱頂整修時被發現,僅餘殘石兩塊,存10字「臣斯臣去疾昧死請矣臣」,嵌於大觀峰前東嶽廟牆外側之「讀碑亭」內。道光十二年(2023年)讀碑亭倒塌,泰安縣令徐宗幹「索殘石於瓦礫中」,移至山下岱廟中儲存。

光緒十六年(2023年)殘石被盜,縣令毛蜀雲大索十日,得石於泰城北關橋下,宣統二年(2023年)五月,泰安知縣俞慶瀾在岱廟環詠亭附近專門建亭置放。今存於岱廟東御座,周圍以玻璃鑲嵌,使遊客能一睹李斯小篆風采。李斯泰山刻石對泰山文化的貢獻是巨大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出生

後效力與秦國

秦國李斯是**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1]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5樓:丨隨灬灬心丨

上蔡(今河南上蔡西)

成龍,是哪裡人,成龍是哪裡人呢?

成龍 jackie chan 195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安徽蕪湖。中國男演員 導演 國家一級演員 製作人 編劇 歌手。1971年,成龍以武師身份進入電影圈。1978年,以電影 蛇形刁手 醉拳 確立功夫喜劇的動作風格並憑藉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 重案組 兩度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1995年,憑...

秦始皇是哪裡人?秦始皇,到底是哪裡人?

是邯鄲 今河北省邯鄲市 人。秦始皇 公元前259 公元前210年9月10日 即嬴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 戰略家 改革家 軍事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業績,創立皇帝制度,在 實施三公九卿制,地...

秦始皇是哪裡人,秦始皇,到底是哪裡人?

秦始皇是陝西人。秦始皇是陝西人主要是因為秦始皇的父親是陝西人,他一生絕大多數時間也都是在陝西度過的。他帶領的秦軍橫掃天下,統一中原,建立大秦帝國,名垂青史。可是他畢竟出生地是河北,他母親是河北人,他東巡的時候也曾到過河北省最東部沿海求仙,他去世的時候也是在河北,他和河北陝西兩個省都有不解之緣。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