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高考文理不分科對於學生個人發展利大於弊

2021-03-05 09:16:11 字數 4972 閱讀 9703

1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一個高人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及時分科是培養人才的關鍵!

驚聞教育部擬於2023年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一時愕然!這個決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取消文理分科」的呼聲已經喊了幾年,持此論者雖都是些專家教授,但他們的依據大都站不住腳。比如普遍的理由是分科後「文不學理,理不學文」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其實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只需文科增加理科課程,理科增加文科課程即可,何必非要取消分科呢?

當前高中不是實行選修課嗎,在分科的前提下,文科選修理科的課程,理科選修文科的課程不就很好嗎?

我以為分科是我國教育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分科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做法,取消分科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舉措。

分科是有利於學生成才的舉措,而及時分科更是培養人才的關鍵!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分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文理分科是客觀需要

文理分科首先是學科知識的客觀要求。當前的學科知識從大的方面可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體系。自然科學主要研究大自然的奧祕,社會科學主要研究人類社會的內在規律。

基於此,大學也針對專業的不同分為理工類和文史類兩大類。由此可見,不管是研究內容還是研究方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不同的。那麼對於學習者而言,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這就是說,在中學階段文理分科是極有必要的。

文理分科其次是順應學生天賦的合理分流。學生天賦有別,有的善文,有的專理,有的精於計算,有的善於思辯。有的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則擅長聯想想象。

有的學數學根本不開竅,有的寫文章根本不入門。學數學不開竅的文章能寫得超棒,寫文章不入門的理科能學得超強。文理分科,正是順應學生們的天賦差異,解除他們的精神負擔。

讓他們專心於自己愛好和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更早的有所成就啊!

文理分科更是促進學生時間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時間的有效利用?可能還沒有人提過這個問題。

一般人認為,只要把時間用於學習,就算有效利用了。其實不然。很多人初三以後再學習數學就沒有了絲毫意義,還有一些人學了若干年英語結果一無用處。

這些都是無效學習。只有對學生的人生和事業有所幫助的學習才算是有效學習。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時間是一定的,知識的海洋又浩如煙海,做了這些,就不能做那些。

讓學生把時間更多的用在對自己意義更大的科目上不是更好嗎?而文理分科能最低限度地減少學生的無效學習,促進其時間的有效利用。

我贊同文理通識,但要在分科的前提下。從根本上說,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體系是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學習社會科學離不開自然科學,學習自然科學也離不開社會科學。

所以說,我認為分科以後,文科生還要繼續學習自然科學;理科生還要繼續學習社會科學。但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目的都應該有所區別。比如文科生學習科學,可不必把做題當作必須;理科生學習文史,大可不必去死記硬背。

大家都知道,***也知道點物理化學,周汝昌先生也知道原子電子,餘秋雨先生也知道牛頓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如果為了這一需要,而去讓我們的文科生像理科生一樣去做大量的數理化題目,是不是太不負責任呢?

我認為,文理分科以後,最好有專門的文科用科學教材和理科用社會教材,並附相關的閱讀書目。這樣使每個學生都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條腿走路,各取所需,各展所長。這難道不是比較理想的結果嗎?

二、及時分科才能促進學生成才

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看,文理分科正是順應學生天賦、順應人才發展的需要。

我們必須承認,學生的天賦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他們的特長和弱點是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的,學生也隨之自然地產生分化。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可以說每個階段學生都有分化。

教育必須順應每個學生的發展,及時分科,強化其特長,促進其成才。

小學階段,有藝術、體育特長的學生應該最先被發現和挖掘出來,讓他們接受更多的專項訓練和專業知識,順應他們的天賦,挖掘他們的潛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其它科目的要求則可適當降低。所以,到小學畢業,有志於藝術、體育的學生就可以分化出來。

這可以看作第一次分科。

初中階段,隨著所學課程的增多,學生因天賦和愛好的不同會自然分化,集中表現在文理的偏科。一部分**理弱;一部分理強文弱;一部分文理都強;一部分文理皆弱。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大可不必求全責備。

初中畢業,為順應每個學生的發展,應將他們合理分流。最好高中文理科單獨招生:文科好的選擇文科,理科強的選擇理科,文理都強的自主選擇,文理都弱的上職業中專或技術學校。

這可算第二次分科,也就是通常的文理分科。

到高中階段,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的愛好和興趣趨於穩定,能夠基本確立自己的志向。所以高中畢業,學生在專攻文理科的基礎上都應該能選擇自己理想的專業。這是第三次分科。

到大學階段,通過對本專業的系統學習,學生會發現任何一個學習領域都是沒有止境的。此時,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進行研究,進而有所成果,有所創造。這該是第四次分科了。

讓每個學生最後都能在各自領域有所創造,這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及時分科。允許他們少學或不學某些對他們將來意義不大的科目,這樣他們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鑽研自己的特長科目。

這樣看來,分科正是順應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要求,給他們提供了最大的選擇餘地和發揮空間,有利於他們術業專攻,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為每個學生著想,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這才是最合理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當然在過去分科以後文科就不學理了,理科就不學文了,這是不對的。筆者以為分科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自己人生的發展方向,學習中有所側重,不至於盲目。

三、「文理通才」是對大多數學生的苛求

現在很多人主張學生應「文理通識」, 北大教育學博士王國平尤其明確說「從培養專才向造就通才發展是未來的趨勢」!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文理通識」的人才。他們認為當代科技飛速進步,不學科學是跟不上時代的;人文學科博大精深,不懂文化也是不行的。既然這樣,教育就要把學生都培養成「文理通識」的人才,務必讓他們全面發展,決不能讓他們被社會淘汰!

這種想法對不對?似乎有理。但稍作分析就發現其錯誤了。

「文理通識」,確實很好,但是文理不通識,也未必不好。未來社會確實需要「文理通識」的人才,但也需要只通文或只通理的,甚至文理都不通只有技術的也一樣需要。有位退休老教師對人才是這樣看的:

「航天員是人才,研製宇宙飛船的科學家是人才,給航天器鉚鉚釘的也是人才。」

還有一點,誰不想「文理通識」呢?誰不知道「文理通識」好呢?可是能做到的人總歸是少數,大多數學生的能力達不到!

別人不說,***就達不到。傳說少林有七十二絕技,沒有人能練全的。師傅也不允許**多練,一般**只許選一項,天賦高的也不過能練成兩三項。

都練成好不好?好。那師傅為什麼不讓徒弟練呢?

能力達不到啊!

學生的智力是有差別的。有的文科、理科學起來都得心應手,有的數學根本不開竅。有的外語能學三四門,有的連一門都學不通。

不顧學生的差別,一味要求他們「文理通識」是不客觀不科學的,這隻能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學習負擔!

所以,及時文理分科不僅是順應學生特長的發展,同時照顧了每個學生的弱點。百米運動員之所以不練十項全能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百米成績非常突出,另一方面還因為他的鉛球、標槍實在是弱項!他可能打打籃球,那是他的業餘愛好。

讓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學生的求學過程,這其實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放棄的過程。開始每個學生都想把所有科目學好的。但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天賦、愛好等各種因素,他們不得不放棄一些科目。

比如在小學階段,我們可以認為有些學生是因為有音體美的特長而選擇了藝術和體育,也可以認為其他學生是因為自己五音不全、繪畫不行、體育沒有特長,而放棄了**體育美術。有誰不想唱得動聽呢?有誰不想畫得漂亮呢?

有誰不想跑得快呢?可是天賦不高,無可奈何,只能放棄。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在各方面都不錯的,把這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

即使是業餘愛好也要有選擇的放棄,否則單是器樂,就學不過來。

到了初中階段,隨著所學科目的增多,知識難度的加大,學生的智力差異也更突出的表現出來。多數學生因智力所限,就會出現偏科現象。如果此時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就可以放棄一些科目。

比如數學,有些學生初三的數學已經基本學不懂,再讓他學高中數學,學高等數學怎麼可能學懂?再比如外語,可能因為天賦或者興趣的原因,有同學成績差一點,有什麼要緊呢?如果他確定自己將來不能出國留學且不從事需要外語的職業的話,也可以放棄。

甚至語文,有的同學可能到高中時期寫文章還不開竅,那也沒什麼要緊。只要數理化好,完全可以暫時不在乎他的語文成績。因為語文的文章屬社會科學範疇,到將來關於自然科學的**他未必不會寫。

我們必須承認學生智力的差別,出現弱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如果把**、體育、美術算在內的話,學生偏科就更多更明顯了。確實有一些學生天賦較高,文理都學也很輕鬆,也有藝術細胞,還是運動健將。

但那是極少數。大多數學生的資質是比較平常的,強迫他們學太多隻會適得其反,最終什麼也學不好。如果允許他們放棄一些科目,把時間和精力集中於自己的專長科目,那結果會好得多。

另外,學生在學習中之所以感覺苦感覺累,多是因為弱科。優勢科目給他帶來的多是快樂。試想,一個初三數學都學不會的學生,在面對高中數學的時候是什麼狀況?

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一定要練習聲樂會是什麼狀況?關鍵是那種學習根本沒有意義。因為數學對於他的將來肯定無關緊要。

著名作家三毛,數學總考零分。因為怕數學而天天逃學,結果不也成了作家?

古語道「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允許學生適當放棄自己的弱科,他們才有可能有所作為啊!

結束語很顯然,取消文理分科,追求文理通識,是按照最高等的人才的標準來要求全體學生,其謬誤是顯而易見的。而及時分科,包括體育生、藝術生,也包括文理科,這是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才的關鍵。比如一個有體操天賦的學生,到高中「文理通識」之後再去練體操他還能成才嗎?

絕對不能。請不要說他屬於特長生,是特殊情況。其實哪科的人才不屬於特長生呢?

記得袁貴仁部長在答記者問解讀《綱要》時有這樣一段話:「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這是我們的根本任務。我們首先從這裡抓起,凡是阻礙人才培養的,我們都應當改革;凡是有利於培養人才的,我們就堅持。

」筆者認為文理分科是有利於培養人才的,應該在適當改革的前提下堅持。

另外筆者認為不僅要分科還要「及時分科」,怎樣才算及時?我以為還該提前一點,初三文理分科就比較及時。這一點我在前文已有闡釋。

如果不這樣的話,像三毛、錢鍾書、***、喻大華之類的人才就有可能被拒高中門外。當然分科以後,課程無需變化,文科班數學、物理、化學照學不誤。這樣也就照顧了其他的同學的不同需要。

中考時,文科生這些科目的成績僅作參考就是了。

文理不分科,好還是不好,文理不分科的好處和壞處

我的意見僅提供參考 我認為文理不分科容易加重學生負擔,在文理分科的當今社會,學生們已經是 鴨梨山大 更何況不分科呢,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再來說,會考,也在某一程度上保證了學生不放棄薄弱學科 他們所選擇的門科,是根據自身的條件而定。反而,文理不分科,每個科目都一樣重要,喜歡的...

關於文理分科的一些疑問,文理不分科意味著什麼

不會,高考只是一種手段,如果文科有優勢就用文科這個工具!如果你自己有興趣的話平時學理科科目的時候還是要多用心,雖然大學不會限制你選其它專業,但學校會對你進行相應的 考核 如果你理科知識不厚實的話學期理科專業來也是相當困難的。如果你選擇文科的話,要在大學轉理科,我可以說,不是學校不同意就是相當難的,應...

對於現在的高考改制不分文理科,好還是不好

總體來說是比較好的,就像現在江蘇的高考。現在高考不分文理科了?那麼考試的時候文理科全部都要考了?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當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使用該方案。改革方案中,不再分文理,高考總成績由 3 3 兩部分組成,前一個 3 為全國統考的語文 數學 外語3個科目成績。後一個 3 為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