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中蘇軾的思想感情有相似之處,都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被貶滴或罷官的悲涼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回答這篇《觀月記》即選自《於湖居士文集》。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在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任上被免職,自桂林北上,途經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時當中秋,獨登觀月,作本文以記之。中秋觀月,是詩文中常見的題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觀中秋月,則別有一番景象與情趣。
金沙堆由沙積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與月光爭輝,**般的積沙與白玉盤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一幅光、色可見的圖畫。這是本文在景物描寫方面的特點。文中提出觀月「四美」之說,表現了作者的審美趣味,其中「獨往」、「去人遠」云云,與作者罷官後的心情也不無關係。
這篇短文有議論、敘述,有描寫、抒情,意到筆隨,流暢自如,與蘇軾的散文風格頗為相近。
3樓:沃仁鹿雀
表達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被貶滴或罷官的悲涼的思想感情
4樓:酆華翰凌華
文中提出觀月「四美」之說,表現了作者的審美趣味,其中「獨往」、「去人遠」云云,與作者罷官後的心情也不無關係。主要表現了作者不得志,才華無法施展,悶悶不樂的思想情感。
原文:觀月記
張孝祥月極明於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①,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②.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③頃刻之玩也哉今餘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蓋餘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雲④,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餘系船其下,盡卻⑤童隸而登焉.
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於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西江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重慶博舍文化傳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作者筆下的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這正是作者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觀月記體現作者怎樣的情感
6樓:子印翊鵬妙可
表現了作者甘願過一種從事藝術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無意涉足官場的思想感情
7樓:暖暖炊煙裊裊
表達作者中秋時節望金沙堆觀月情景的悠閒和快樂。
《觀月記》
月極明於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頃刻之玩也哉!今餘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
蓋餘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雲,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餘系船其下,盡卻童隸而登焉。
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於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的是賞月的舒暢之情
與對月色的陶醉
文言文《觀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人魔榮
思想感情如下:
抒發了「肝肺皆冰雪」的高潔胸懷,被前人推為其詞作中最傑出的一首。這類詞作境界清疏空闊,情調淒涼蕭颯,雖然沒有直接寫社會現實,但卻呈現出了那個時代的特殊色彩。
作品原文
月極明於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頃刻之玩也哉!今餘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
蓋餘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雲,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餘系船其下,盡卻童隸而登焉。
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於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作品註釋
[1]金沙堆:在洞庭湖與青草湖之間,是由湖沙堆積而成的小島。本文原題《觀月記》。
[2]臨水勝: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觀:觀賞。
[4]宜:適當。是:這。
[5]去:距離。
[6]蓋:句首語氣詞。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宮室。
[7]若夫:至於。必:一定。
[8]誠:果真。
[9]獨行以夜:在夜中獨行;「以」:於。之:往。
[10]蘄(qí):求。玩:欣賞。
[11]「其具」句:大概具備了這四個好的條件吧?其:語氣詞,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說賞月最理想的四個條件:中秋月,臨水之觀,獨往,去人遠。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曆每月十五日。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東北。
[13]天無纖(xiān)雲:天空沒有一絲雲彩。
[14]沙:指金沙堆。當……之中:處在……之間。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環」二句:謂金沙堆四周環繞的水域,距離近的都還有幾百裡寬。
[16]盡卻:全部退去。卻,退。童隸:書童僕役。
[17]正黃:純黃,指沒有雜色。
[18]與月相奪:和月光爭輝。
[19]激射:噴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閬(làng)風:傳說是仙界崑崙山所謂「三山」之一。瑤臺:傳說在崑崙山上,以五色玉為臺基。廣寒宮:即月宮。
[22]身:親自
[23]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4]於是:在這裡。備:齊全,完備。
觀月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大手白雲
文中提出觀月「四美」之說,表現了作者的審美趣味,其中「獨往」、「去人遠」云云,與作者罷官後的心情也不無關係。主要表現了作者不得志,才華無法施展,悶悶不樂的思想情感。
原文:觀月記
張孝祥月極明於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①,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②.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③頃刻之玩也哉今餘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蓋餘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雲④,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餘系船其下,盡卻⑤童隸而登焉.
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於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小石城山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眾妙妙門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
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著名的《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本文是其中的最後一篇。
《小石城山記》是《永州八記》中的最後一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12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卻在荒原之地,抒發了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不平之氣
13樓:匿名使用者
對景色的讚美之情,懷才不遇
14樓:匿名使用者
借景抒情,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寄託了自己政治上不得志。
15樓:匿名使用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16樓:誓qu的
借景抒情,悲滿,抑鬱之情
張孝祥的《觀月記》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7樓:匿名使用者
觀月記 張孝祥
月極明於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①,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②。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③頃刻之玩也哉今餘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蓋餘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雲④,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餘系船其下,盡卻⑤童隸而登焉。
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於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翻譯:觀賞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觀賞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觀優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觀賞,最好是獨自一人前往。
而獨自前往的地方,又以離人遠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沒有月亮。況且城郭宮室等地方,又**能都靠近水澤呢?
假如有這樣的地方,要麼是遠離人居、人跡罕至,要麼是空曠幽靜少有之處。果真有喜歡獵奇的人士,誰又能在黑夜中獨行而到達這樣地方以求得一時的快樂呢?我現在金沙堆遊玩,這裡不正符合賞月的四個條件(即中秋月,臨水,獨往,去人遠)嗎?
我於八月十五路過洞庭湖,天空明朗,沒有一絲雲朵,月光皎潔,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於洞庭湖內,正個沙洲青草蔥蘢,高有十仞,四面綠水環繞,最近的陸地離這裡也有幾百裡。我把船停靠在岸邊,系在沙洲下面,讓書僮僕役全部退去,然後徐步向上攀登。
只見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黃,和月光爭輝;這時候,天上月亮猶如玉盤,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積的**,光芒四射。微風吹過,頓感一陣涼意,似覺眼花,彷彿到了仙境。即使沒有曾經親身到達那裡,應該也不過如此而已吧。
看樣子賞月之至,中秋,臨水,獨往,去人遠,在這裡全都完備了啊!特寫此文以記述金沙堆觀月情景。
【註釋】
[1]金沙堆:湖沙堆積而成的小島,位於湖南洞庭湖與青草湖之間。本文原題《觀月記》。
[2]臨水勝: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觀:觀賞。
[4]宜:適宜,應當。
[5]去:離開。
[6]蓋:句首語氣詞。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宮室。
[7]若夫:至於。必:一定。
[8]誠:果真。
[9]獨行以夜:在夜中獨行;「以」:於。之:往。
[10]蘄(qí):求。玩:欣賞。
[11]「其具」句:大概具備了這四個好的條件吧?其:語氣詞,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說賞月最理想的四個條件:中秋月,臨水之觀,獨往,去人遠。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曆每月十五日。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東北。
[13]天無纖(xiān)雲:天空沒有一絲雲彩。
[14]沙:指金沙堆。當……之中:處在……之間。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環」二句:謂金沙堆四周環繞的水域,距離近的都還有幾百裡寬。
[16]卻:退,退去。童隸:書童僕役。
[17]正黃:純黃,指沒有雜色。
[18]與月相奪:和月光爭輝。
[19]激射:噴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閬(làng)風:傳說是仙界崑崙山所謂「三山」之一。瑤臺:傳說在崑崙山上,以五色玉為臺基。廣寒宮:即月宮。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於是:在這裡。備:齊全,完備。
【作者與題解】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二十三歲舉進士,廷試第一。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顯謨閣直學士退休;不久,病卒於蕪湖。
他主張抗戰,寄情於詞,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有《於湖居士文集》。
這篇《觀月記》即選自《於湖居士文集》。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在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略安撫 任上被免職,自桂林北上,途經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時當中秋,獨登觀月,作本文以記之。中秋觀月,是詩文中常見的題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觀中秋月,則別有一番景象與情趣。
金沙堆由沙積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與月光爭輝,**般的積沙與白玉盤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一幅光、色可見的圖畫。這是本文在景物描寫方面的特點。文中提出觀月「四美」之說,表現了作者的審美趣味,其中「獨往」、「去人遠」云云,與作者罷官後的心情也不無關係。
這篇短文有議論、敘述,有描寫、抒情,意到筆隨,流暢自如,與蘇軾的散文風格頗為相近。
小石潭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記表達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而遭遇相同,此刻過...
觀江漲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尾聯表達了作者 江漲時愉悅暢快的心情 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歸隱的願內望。江漲時雄渾壯闊的景象讓容作者忘記了官場帶給自己的憂愁,於是發出怎能為做官而使心情不暢的感慨併為眼前沒有扁舟使自己歸隱而遺憾。觀江漲陳與義 漲江臨眺足銷憂,倚杖江邊地欲浮。疊浪並翻孤日去,兩津橫卷半天流。黿鼉 雜怒爭新穴,鷗鷺驚飛失...
水調歌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詞的上片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開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兩句,點明飲酒賞月。接下說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表面上好像是讚美月夜 也有當今朝廷上情況不知怎樣的含意。末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兩句是說,既然天上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好,這裡所謂 人間 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