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人的生活習俗羌族人有什麼習俗

2021-03-06 23:20:25 字數 5885 閱讀 5473

1樓:冰雪陽光久久

羌族人的生活習俗如下:

1、羌族人民的服飾樸素、美觀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著皮製、毛製衣裝。明代以來紡織業發達起來,則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裝。

解放後至今,服飾的面料更加多樣化。男子喜包青色頭帕,冬季有的還喜帶狐皮帽,穿麻、棉、綢、毛面料的長衫,有的長衫飾有花邊。外套為無袖的羊皮或毛、棉製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墊坐,且適於勞動。

2、男子腳裹毛制或麻、棉製的綁腿,有的飾有花紋,能保溫、濾水、護腿,腳穿皮鞋、云云鞋、繡花編耳子鞋和膠、布、草等鞋。束毛、麻、棉製腰帶,系吊刀、火鐮和皮、繡花綢、綿裹兜子,用以裝錢、子彈、火藥及煙等物。

3、婦女服飾鮮豔多彩。頭飾因區域不同分三類。一類絕大多數包青色頭帕,繡以花紋,再覆繡花頭巾,鮮麗多彩。

黑虎地區婦女則包白色頭帕,紀念傳說中的英雄格魯從波,以為孝。西北部包括赤布蘇、理縣等地婦女頭頂瓦狀繡花黑頭帕。羌族婦女皆著繡花長衫,系黑色羊毛腰帶或紅棉腰帶、繡花圍腰,後腰系繡花飄帶。

喜戴銀牌、領花、耳環、耳墜、手鐲子、戒指等金、銀首飾和稱為「色吳」的橢圓形項鍊。每逢節日喜事,羌女盛裝豔麗,雍容華貴。

4、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著白石崇拜習俗,戶戶羌寨莊房都供奉白石。羌笛傳自遠古,各種歌舞歡快 多情,羌族服飾有獨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節日有羌歷年、祭山會、牛王會,娛樂活動有跳莎朗舞、爬天杆、 射獸饃、放索套。

5、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飲酒時向壇中注少量開水,用細竹管吸飲,全家人輪流吸,吸完再加水至味淡再將酒渣食盡。俗稱"連渣帶酒水,一醉二飽"。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四川人口約20萬人。自稱爾碼、爾麥。主要分佈在川西北岷江上游阿壩 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的茂縣、汶川、理縣、黑水、松潘和綿陽市所轄的北川縣。

春秋戰國時期古羌人由西北向西南遷徙。其中一隻遷居於岷江上游一帶,此後 又有不少羌人部落南下,經過長期融合,演變成今日之羌族。秦代曾置湔氐道,漢 代設汶山郡,以後歷朝均有州、縣的建置。

元、明在羌區實行土司制度,清改為流 官。羌區長期處在封建制社會。2023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羌區,建立了蘇維埃 政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與藏族聯合聯立1個自治州、21個羌族鄉。羌語屬漢 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通用漢文字。

實行一赤一妻制。崇信萬物有靈和祖先崇拜 的原始宗教,諸神均以白石為象徵。節日有釀的咂酒。

農村羌民喜著麻布或棉布長 衫,外套羊皮褂子,依山壘石建屋,碉樓高丈餘,古稱「邛籠」。擅長掘井和建笮 橋。婦女善挑花、刺繡。

行火葬、土葬和水葬。主要從事農業,兼有畜牧業。民間 流傳《開天闢地》、《羌戈大戰》、《鬥安珠和木姐珠》等神話故事。

流行鍋莊舞, 即「跳薩朗」。所用羌笛古今聞名。

飲食 豬膘為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茂縣、汶川、北川等地。將豬勒死,把肉分割成條塊,用 鹽漬三至七天後,吊在屋樑上風乾即成。 金裹銀也是羌族傳統食品。

信仰 白石崇拜 羌族信仰習俗。流行於茂縣、汶川、理縣、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靈很多,但均無銅像,統統以白石為象徵,供於屋頂的塔子上,屋裡的神龕上、火塘旁,村外的山頭上和神林中等。

屋頂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頭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裡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有的人家屋頂上立有多塊白石,除代表天神外,還代表別的神靈。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誠祈祝壽,燃香祭拜。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習俗。若遇天旱,人們便舉行搜山儀式,祈求降雨。屆時,禁止人們上山進行打獵、砍柴、挖藥等活動,違者將受譴責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巔舉持祈雨儀式。

神林 羌族信仰習俗。羌族每個村寨的山後都有一片神樹林,被視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進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習俗。又叫大葬舞。在為有功將士舉行葬禮時跳。

參加者一般為幾人到十幾人,頭戴皮鎧甲,手持兵器,先圍成圈跳,接著形成兩排對陣,兵器飛舞,銅鈐叮噹,吼聲震天,表現死者作戰時的威武氣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習俗。眼睛被植物枝葉擦傷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適、流淚,以及眼球內出現白色障礙物,俗稱翳子,可請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首長信仰習俗。當家中經常出現怪影或怪事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驅邪。屆時,端公將清油燒沸裝於碗內,碗中放一把湯匙。

同時,點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備用。舀一匙熱油澆在火把上,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間屋子裡走一遍,最後來到門外。

這樣,邪魔便被驅逐出家門了。

踩鏵頭 羌族信仰習俗。當患肚痛、腹脹等疾病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冶病。一般情況下,端公將一鏵頭放在火塘中燒紅,取出後淬一碗水給病人喝即可。

遇病情嚴重者,須將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將燒紅的鏵頭取出,赤腳踩上去跳舞,然後把腳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輕輕撫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習俗。由端公主持儀式,用以占卜運氣、**、行人禍福、一年吉凶、戰爭勝負等,所用羊髀骨須取自於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殺後燒煮前取骨。

居住 雕房為羌族傳統民居。又稱雕樓。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寬,頂平。

不少地區倚山建造,以 石砌牆,牆面平直整齊。常常一排數十家,如古城堡,十分壯觀。一般分三層,層與層 之間用木梯上下。

平頂作晒場和休息之所,圍繞四周的矮牆角上供有白石。上層堆放糧 食及雜物,中層住人,下層關牲畜。雕房與雕房之間的平頂上搭木板 ,便於各家來往。

羌族另有一種古雕樓,高10餘丈,呈四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下寬上窄,下層牆厚 1米左右,用亂石和黃膠泥砌成。舊時用來防禦,同時也用來儲藏糧食等 。在羌族地區,至今還有這種雕樓。

3樓:匿名使用者

條塊,用 鹽漬三至七天後,吊在屋樑上風乾即成。 金裹銀也是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汶川、茂縣、理縣等地區。

以黃色的玉米為主拌和少量白 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的稱銀裹金。 玉米蒸蒸這一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汶川縣等地。

用水將玉米布拌勻,拌成顆粒狀蒸熟即成。   節日  羌年   又稱小年,每年農曆十月一日舉行。在茂縣一帶,過羌年有特殊規定:

當年全寨沒有成年人死亡過羌年,否則只能過春節。牛王會羌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一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

此日,要讓耕牛休息,喂以面饃和麥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饃饃掛在牛角上,然後放其出圈自由活動。主人到牛王廟焚香燒紙,並宰羊一隻、雞一隻,祈求牛王爺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頷歌節   主要流行天茂縣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只有婦女參加。

羌族端午節

也是羌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這天,男女老少都要飲一點雄黃酒,並擦一點在耳邊和鼻邊,撒一點在門前和窗前,以防蚊蠅蟲蛇及穢氣進入,保佑家人無恙。

凡能走動的人,儘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認為沾了端午露能強身健骨。

4樓:爾瑪阿者

樓上說的真不少!不過現在越來越走向消亡了,都被商業文化衝擊得差不多了。作為一個現代羌族人,感覺羌族文化正在現代經濟文明衝擊下,逐漸褪變成一種民族文化的形式表演。

所以樓上朋友在網頁中複製來的一些對羌族特色的標準化概括,在現實中也慢慢成了羌族旅遊文化村的複製模式。實際上羌族文化豐富多樣,羌族民間諺語:「隔山不同衣,隔水不同俗。

」遠遠不是標準答案能概括的!

現代的羌族人民,正拼命吸收著現代文明,已經放眼世界。如果要了解羌族,最好到羌族地區生活體驗,多多考察,這樣i才能完整的瞭解羌族!瞭解羌族的過去、現在、將來!

羌族人有什麼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1.節日

羌族重視春節。春節又稱「過大年」,是羌族人家團年的重要日子。從農曆臘月二十三起,家家戶戶就要掃塵、敬灶,備好豐盛的年貨。

除夕之夜,要燒豬頭肉敬獻祖先和神靈。全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團年飯,再圍坐在火塘四周守歲。一般初一不勞動,不走人戶。

初二以後開始親戚朋友之間的走訪。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舉辦各種娛樂活動。

此外,羌族還要過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但最有特色的,當數羌歷年、祭山會和領歌節。

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即「吉祥歡樂的日子」。又稱」過小年」。原是在秋天收穫糧食後,祭祀神靈和祖先,向神還願的重大節日。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各地歡慶的時間不一,一般為三到五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初十。主要的活動是還願敬神和吃宴席。羌歷年在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停止。

2023年恢復,成為羌族人民共同的節日。在羌區各地,每年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祭山會是羌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轉山會、塔子會、祭天會、山王會、山神會或者碉碉會。是羌族對代表著天神、山神等諸多神靈的白石神進行祭祀的活動,也是人們祈求保佑來年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

因各地氣候差異,舉行的時間、次數並不統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舉行一次或

二、三次。

領歌節,羌語稱「瓦爾俄足」。主要流行於茂縣曲谷一帶。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如該寨有13歲至50歲婦女死亡,則當年不舉行)。

是為了紀念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整個節日活動持續3天時間。婦女們盡顯其能,忘情歡跳莎朗,農事和家務事皆由男人操持 。

2.婚嫁

新中國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懷抱婚」、「童子婚」、「買賣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有轉房、入贅、搶婚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自主婚姻逐漸居多。

但傳統的禮儀程式一直保留至今。隨著羌寨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儀式更增添了新的內容。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將羌族的傳統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婚嫁儀式主要有訂婚和結婚。在羌寨,媒人被稱為「紅爺」。如果男子對女子有意,男方家就會備禮,請紅爺到女方家提親。

女方家要徵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之後,紅爺會帶上豬膘、酒等禮物,去女方家吃「許口酒」。數月或數年後,男方家又請紅爺攜禮到女方家,以「小訂酒」招待近親,並請釋比測算雙方生辰八字,定下結婚吉日。

隨即,男方家要備重禮前往女家報期,並在女家辦酒席,即「大訂酒」,作為正式訂婚禮,歡宴女方整個家族。

此後,兩家開始婚禮籌備,期待著「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好日子的到來。「花夜」 意即為新人舉辦的喜慶晚會,是結婚最為隆重的一道程式。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舉行,男方辦的叫「男花夜」,女方辦的叫「女花夜」,男的慶祝娶妻,女的歡送出嫁。

這一天,女方家高朋滿座,桌上放著咂酒和12盤「幹盤子」(即花生、核桃、紅棗、柿子、蘋果、桔子、糖果等,飽含圓滿、吉祥、喜慶之意)。

男方家派出的能說會道的迎親隊伍會受到熱情的款待。雙方要按照習俗進行盤歌比賽。盤歌即以歌盤問之意,方式為一問一答,所唱內容廣泛,形式隨意而風趣。

次日清晨,舅舅給身穿嫁衣的新娘披上紅綢,新娘哭嫁,拜別父母、兄長和族人。到男方家門口,釋比要做祭祀神靈的儀式,驅趕附在新娘身上的「煞氣」後,再向新人祝福。眾人為新人舉行「掛紅」儀式。

新人在神龕前行禮,一拜祖宗創業恩,二拜父母養育恩,三拜夫妻偕白頭,四拜子孫個個強,再拜親人和賓客,最後夫妻對拜。

拜堂後新娘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人了。隨後,眾人歡宴。當晚,男家父母點香敬神,對新人祝福。

所有來賓在院壩圍著熊熊篝火跳起歡快的莎朗舞。次日即謝客日,主人再備兩桌宴席「謝客」。新人要帶一個豬頭、一根豬尾巴感謝紅爺,表示有頭有尾,圓圓滿滿。

婚後第三天,新婚夫婦要「回門」。由新郎及弟兄揹著酒肉送新娘回家。新郎僅在女方家小住幾日,而新娘可以住數日、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才由丈夫接回,開始家庭生活 。

3.喪葬

羌族的葬式有火葬、土葬、巖葬。

火葬的歷史最為悠久,《呂氏春秋·義賞》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繫累,而憂其死不焚也。」《太平御覽》引《莊子》佚文:

「羌人死,焚而揚其灰。」直至清朝中期,火葬仍在茂縣沙壩、赤不蘇、較場等地保留下來。每個家族有自己的火墳場。

大部分地區由於受漢族影響,加上得到封建王朝的提倡,將土葬作為主要葬式,並一直保留至今。各村寨都有遇喪不請自到、協助料理喪事的習俗。喪家需及時通報親屬,向母舅家稟告逝者去世前後的情況,請釋比殺羊祭祀、測算下葬時日。

一般三天之後,眾人在風水寶地下葬逝者。其家人要在新墳前點篝火,燒柏枝,敬香蠟、菸酒、肉類,以示祭奠。葬後三日,再備祭品,並修整墓地。

到此時,喪葬禮儀才告結束。

崖葬主要存在於北川一些地方。如果兒童不到三歲就夭折,用蜂桶或簡易木箱裝殮,置於山岩洞穴中

滿族人有什麼風俗和忌諱,滿族人有什麼習俗?

滿族貴烏鴉 不食狗肉 以西為貴 家裡西炕是家中最長的長輩的 老人準備過世的時候也要躺在西炕上 殺豬時左手持刀等都是滿族的風俗 現在滿族和漢族沒有什麼差異,過去滿族人不帶狗製品或是裝飾品,年輕人都很尊重老人,如果你到她家去,最好表現的很尊重老人,比如先讓老人入座,老人坐上座等 看她講究不講究了,現在大...

藏族的特點,藏族人有什麼特點?

藏族的什麼特色呢?比如吃的 以牛羊肉為主,喝酥油茶吃糌粑 穿的 女式的長袍並以金銀為主的裝飾,男的則以短靴,長袍為主住 現在主要住藏式的房子和帳篷 藏族有許多特點,比如人物 服飾 禮儀 飲食習慣 節慶 建築。人物 藏族男女都留髮辮,男子將髮辮盤在頭頂,女子將頭髮梳成雙辮或許多條小辮,披在肩上,並在髮...

家鄉的春節有什麼習俗,你的家鄉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 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 拜神祭祖 驅邪攘災 祈求豐年等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