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相關的成語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相關的成語各一個。

2021-03-07 03:15:45 字數 3516 閱讀 3365

1樓:葉無獨

桂陵之戰的成語是: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 處《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例 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反義詞圍城打援

典 故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

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叄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馬陵之戰的成語是:增兵減灶

迷惑敵軍的戰術,後人稱之為「增兵減灶。

典故 :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城。

魏將龐涓聽到訊息,放下韓國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臏對田忌說:「他們魏軍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

兵法上說,行軍百里與敵爭利會損失上將軍,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

「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臏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善射者持上萬張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

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去隊形。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只好自刎,臨死說:

「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圍魏救趙——桂陵之戰

因勢利導,因利勢導——馬陵之戰

3樓:手摸歷史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因勢利導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相關的成語

4樓:匿名使用者

城濮之戰主要人物是晉文公,對方是楚國,楚國大敗,成語是退避三舍。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主角都是孫臏,桂陵之戰流傳的成語是圍魏救趙,馬陵之戰中魏國的龐涓戰敗自殺,兩場戰役都是孫臏所在的齊國大勝,魏國失去了中原強國的地位。長平之戰交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主要人物有趙國的廉頗,後來是趙括,結果趙國大敗,40多萬人被坑殺,成語是紙上談兵

5樓:江湖栢梟生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批亢搗虛、

馬陵之戰:以逸待勞

長平之戰:紙上談兵

1、圍魏救趙

【讀音】wéi wèi jiù zhào。

【釋義】 原指戰國時期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特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亦即用包抄敵人後方來迫使其撤兵的戰術。

【出處】《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2、批亢搗虛

【讀音】pī gāng dǎo xū,

【釋義】批:用手擊;亢(gāng):咽喉,比喻要害;搗:攻擊;虛:空虛。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成語典故】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救鬥者不博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3、以逸待勞

【讀音】yǐ yì dài láo

【釋義】逸:安閒;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出處】《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4、紙上談兵

【讀音】zhǐ shang tán bīng ,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用兵打仗策略。比喻空談理論不聯絡實際情況,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6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紙上談兵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因勢利導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關於歷史的一些戰爭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分別指什麼成語,主人公分別是誰?

8樓:芥末留學

城濮之戰主要人物是晉文公,對方是楚國,楚國大敗,成語是退避三舍。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主角都是孫臏,桂陵之戰流傳的成語是圍魏救趙,馬陵之戰中魏國的龐涓戰敗自殺,兩場戰役都是孫臏所在的齊國大勝,魏國失去了中原強國的地位。長平之戰交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主要人物有趙國的廉頗,後來是趙括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分別指什麼成語,主人公分別是誰?

9樓:du子叫

城濮之戰主要人物是晉文公,對方是楚國,楚國大敗,成語是退避三舍。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主角都是孫臏,桂陵之戰流傳的成語是圍魏救趙,馬陵之戰中魏國的龐涓戰敗自殺,兩場戰役都是孫臏所在的齊國大勝,魏國失去了中原強國的地位。長平之戰交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主要人物有趙國的廉頗,後來是趙括

10樓:小千

桂陵之戰 是圍魏救趙 孫臏、龐涓; 馬陵之戰 "圍魏救趙"戰法(見桂陵之戰),孫臏、龐涓

長平之戰 紙上談兵 趙括 白起

11樓:匿名使用者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分別指 圍魏救趙 誘敵深入 紙上談兵

12樓:匿名使用者

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紙上談兵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的成語故事

13樓:匿名使用者

前二圍魏救趙 後 紙上談兵

14樓:匿名使用者

你先釆納我,等下再幫你解答,謝謝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有什麼區別,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分別是什麼典故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都來自於圍魏救趙。1 桂陵之戰 魏國在戰國初期因魏文侯的改革而變得強大起來,因而引起了其他諸侯的戒備。公元前356年,趙成侯在平陸 今山東汶上 和齊威王 宋桓侯相會以示好,並與燕文公在阿 今河北南陽北50裡 會盟。由此,魏國開始有被諸國聯合進攻的可能,因此魏國欲找機會突破,以解除這...

夷陵之戰對歷史的影響,你有哪些瞭解?

在義陵戰役中,蜀國損失了20萬兵力,而東吳則損失了7萬兵力。根據史實,根據後人的計算,西南部的野蠻人大約有5 6萬人,而東吳的野蠻人大約有5萬人,所以雙方可以說是平等的。劉備戰敗得很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作為進攻方走了很長的路,而東吳方面只需要防守。劉備個人對出兵的不滿違反了軍事戰略家的大禁忌 錯誤...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樂毅破齊之後的齊國,誰還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只不過自己敗壞完了。我認為,齊國還有秦國能夠一統天下的可能,因為秦國是比較厲害的。當時天下四分五裂,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政權能一統天下。我個人覺得沒有過人的才能的話,想一統天下可能性不大。只要國家中人才輩出,同心協力,都可以成為統一天下可能。其實亂世出人才,確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