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穆帆漣漪
節氣歷或中國陽曆。它是一種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
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迴歸年,一節一中為一個月。 由於60干支以甲子為首,所以干支歷又稱為甲子歷。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古稱十日,十二支古稱十二辰。干支這個名稱,在東漢以前是沒有的。
關於干支的起源,成書於戰國末年的史書《世本》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容成作歷,大撓作甲子」。隋朝《五行大義》也記載有「(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
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大橈」,史籍記載是黃帝的史官,《呂氏春秋·尊師》:
「 黃帝師大撓 。」近代學者對干支的起源做過一些研究和論證,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十天干以甲開始的單數序列為陽幹,雙數序列為陰乾。十二地支又以子開始的單數序列為陽支,雙數序列為陰支。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的規律依次相配,組成記錄干支歷的60個基本單位:
干支表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紀日是現今歷史上最長的紀日法,據考從伏羲氏就開始有建立,從中國古代的夏朝就已經開始使用。殷墟甲骨卜辭中,就載有大量用於紀日的干支記錄。但因材料的缺失,我們並不能完整串聯到商代的干支紀日。
後來延續的紀日干支是根據古代歷史典籍《春秋》中所記載的日食時間,即從春秋時候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開始起算至今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從文獻記載來看,上古時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分別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遠古時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
古老的天干地支:
十天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地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天干地支這一發明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時編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資治通鑑》就以這套干支術語紀年)。干支的發明標誌著最原始的歷法出現,配合數字用來計算年歲。
3樓:匿名使用者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
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干地支之由來。
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大創造,它把連續通過南中天的?星分為二十八群,各以一個字來命名:角、亢、氏、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星宿是沿著黃道和赤道之間來劃分;自古以來,人們都是依據它們的出沒和中天時刻來定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古人把二十八個部份歸?#123;為四個大星區,並冠以名:
東方青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每一個方位星區七宿。
二十八星宿環繞在天體大氣?面,周而復始的運轉不停,分別掌握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天象,以分晝夜的變化,以及與陰陽氣數的變化,然而在古代堪輿學更以二八星宿分成四個方向「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四象線」來定分野。
易經的四象是老陽、老陰、少陽、少陰,在風水學的四象學,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經曰:「夫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龍蟠東,白虎踞西,四勢本應四方之氣,而穴居位乎**,故得其柔順之氣則吉,反此則凶」。
這四象之位,就是風水「前後左右」的地理位置。前後左右都是彼此平衡和諧,柔順而有生旺的氣氛,才有好地理。
對於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者,這是以坐北向南而言;如果是坐南向北,剛好相反,則是左白虎而右青龍、前玄武而後朱雀;因為青龍為東方屬木,白虎為西邊屬金,北方為玄武屬水,南方為朱雀屬火,這是一定不移的。術師無論東西南北,開口總是左青龍、右白虎的,只不過是習慣成自然而已。
古時人民為了方便於觀測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123;的運轉,便將黃、赤道附近的星座選出二十八個做為標誌,合稱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名稱是、角、亢、氏、房、心、尾、箕〔這七個星宿組成一個龍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東部的天空」故稱〃東方青龍七宿?#123;,鬥、牛、女、虛、危、室、壁〔這七個星宿形成一組龜蛇互纏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北部的天空」故稱〃北方玄武七宿?
#123;,奎、樓、胃、昂、畢、嘴、參〔這七星宿形成一個虎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西部的天空」故稱〃西方白虎七宿?#123;,井、鬼、柳、星、張、翼、軫〔這七個星宿又形成一組鳥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南部天空」故稱〃南方朱雀七宿?#123;由以上七宿組成的一個動物的形象,合稱為四象、〔四維、四獸?
#123;古代人民用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沒和到達中天的時刻來判定季節的要法,現代堪輿師所用的工具《羅盤》二十八星宿的五行就是從這裡定出來的,從以上的資料就可證明二十八星宿是一年五行的變化,不是現代農民曆裡面所用的二十八天節氣的用法,古人聽天由命,面向南方看方向節氣,所以才有左東方青龍、右西方白虎、後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形象產生的結果。
曆法的來歷是什麼?
4樓:易書科技
世界上最先發明並用加閏月的方法調整陰曆的國家是我國。我國曆法的起源很早,僅史書記載就有99種,好些都已失傳,留存下來最早的成文曆法是周時的古陰陽曆。我國古代大都使用這種傳統的陰陽曆,到了春秋時,我們的祖先首創了用19年七閏的方法,非常精確地來調整陰陽曆,這是一項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貢獻,比希臘人發明這個方法還早100多年。
春秋末年,我國還有四分曆,它的歲實是365.25日(「歲實」就是由本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日數)。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進步的歷法。
這些當時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數值,和後來羅馬愷撒年頒佈的著名的儒略曆相同。但我國的數值比儒略曆早好幾百年。
2023年(至元18年)元朝的郭守敬經過多年辛勤勞動,編制出來的《授時歷》正式頒行了。它以365.2425天為一年,和地球繞太陽一週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和現在國際通行的格利亞哥里歷的週期相同。
但其比格利亞哥里歷整整早了三百年。
天干地支是怎麼排列的,天干地支排序方法
天干地支排列按第一個回答的,以60一回 順序其實是數學關係 如果要追問怎麼排到2011那就只能翻萬年曆看古人怎麼排下來了,還有一個時辰內分為八刻 一小時內分為四刻,一刻15分鐘,所以應該是午時五刻了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011是辛卯,我是這樣算得,離2011...
天干地支是怎麼計算的?天干地支紀年法是怎樣計算的?
對。10天干,公元紀年減3再除以10,餘數為0,是癸年 餘數為1是甲年。12 地支,公元紀年減3在除以12,餘數為0 是亥年,餘數為1是子年。你的問題不夠清楚。如果是想計算某一年的干支紀年,那麼要首先知道六十甲子的排列規律,然後記住某一個年份的干支紀年 比如今年是 癸巳 年 然後向前或向後去推出。天...
法老王的簡介於來歷,法老王詛咒之謎
法老法老 希伯拉文 希臘文 埃及文轉寫 pr 3 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稱。是埃及語的希伯來文音譯,其象形文字寫作,意為大房屋,在古王國時代 約前2686 前2181 僅指王宮,並不涉及國王本身。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三世起,開始用於國王自身,並逐漸演變成對國王的一種尊稱。第二十二王朝 前945 前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