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近行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願行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2021-03-08 18:01:19 字數 4639 閱讀 4032

1樓:荒誕不經

『意近行』之『意』,指六識中之『意識』。把意識的『受』分成十八種,即稱為十八意近行。具雲十八意近行受,略雲十八受、十八意行。

在十二緣起支中,由觸生受。受由其所相應的識之不同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識的受。此中,意識的受又可分為十八種,即十八意近行受。

『意近行』的『行』是尋伺、觀察之意。所以『意近行』是指意識的『受』包含著意識對於受的性質和所緣境界的了知,這種了知就叫作『意近行』。意識的受就是由於受的性質和所緣境界的不同,而分成十八種。

受的性質有三,即喜、憂、舍。所緣境界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十八意近行就是色喜意近行、色憂意近行、色舍意近行,以至法舍意近行等。

所以說,意識的受是由於意近行的差別而分成十八種,而意近行的差別是由受的性質及所緣境界的不同而建立的。

此外,十八意近行受又依染善的差別,分成三十六意近行受。隨順善品的叫『出離依受』,隨順染品的叫『耽嗜依受』。三十六意近行受,即耽嗜依喜色意近行受、出離依喜色意近行色,乃至耽嗜依憂法意近行受、出離依憂法意近行受等等。

三十六意近行受又稱為『三十六師句』,《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九說,這三十六種差別句,是佛大師能知能說無滯礙,故稱為『師句』。

『意近行』之『意』,指六識中之『意識』。把意識的『受』分成十八種,即稱為十八意近行。具雲十八意近行受,略雲十八受、十八意行。

在十二緣起支中,由觸生受。受由其所相應的識之不同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識的受。此中,意識的受又可分為十八種,即十八意近行受。

『意近行』的『行』是尋伺、觀察之意。所以『意近行』是指意識的『受』包含著意識對於受的性質和所緣境界的了知,這種了知就叫作『意近行』。意識的受就是由於受的性質和所緣境界的不同,而分成十八種。

受的性質有三,即喜、憂、舍。所緣境界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十八意近行就是色喜意近行、色憂意近行、色舍意近行,以至法舍意近行等。

2樓:如道居士

指苦、樂、憂、喜、舍等五受中之喜、憂、舍三受。此三受僅第六意識上有之,能為意識親近之緣,使意識行之,故稱意近行。其所緣各各有六境,合為十八意近行。[大毗婆沙論卷一三

九、俱舍論卷十]

願行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3樓:琳琳大小姐

佛學大詞典 對「願行」解釋如下:

【願行】 願與行之並稱。又作行願。願乃志願,行乃行業、實踐。

依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下二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一上等之解說,志願所向,須有行業方得滿足,行業須有志願方得結果;故願與行常不相離,相輔相成而成其果。如一切菩薩發四弘誓願,以六度之行業而成佛果。又如法藏菩薩於五劫發四十八願,經兆載永劫,修無量之行業,而成阿彌陀佛。

另據大智度論卷七之說,佛國事大,獨行功德難以成就,須藉願力方能達成;如牛力雖能挽車,亦須御者,方有所至。准此,各經論於願力或行業之重要性所強調者各具特色。又日本淨土宗各派之間於『願、行』之解釋頗有出入,或謂『願』係指發願心,『行』則指唸佛,兩者均屬眾生自力之作為;或謂願、行兩者俱屬佛力;或謂『行』字之意義應指日常之諸善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卷四

十、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下奉持品、菩提心論、贊阿彌陀佛偈]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願行」解釋如下:

【願行】 (術語)誓願與修行也。此二者相待而成事,缺一不可也。大智度論七曰:

『莊嚴佛國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贊阿彌陀佛偈曰:

『一切菩薩增願行。』玄義五上曰:『念念開發,一切法界,願行事理,自然和融。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對「願行」解釋如下:

【願行】 誓願和修行。

4樓:enjoy蘰踄繧鍴

信:信為道源功德母。不信還修學什麼?

解:深解義趣,對經論要讀懂理解。

行:修正自己的行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願:不單單要自度還要度他,發菩提心、立弘誓願。

現實生活中要奉行五戒十善,不能熄滅也要壓制住貪、嗔、痴、慢。才能有望往生。

5樓:匿名使用者

願行,即誓願與修行。

誓願與修行,此二者相待而成事,缺一不可也。大智度論七曰:「莊嚴佛國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

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贊阿彌陀佛偈曰:「一切菩薩增願行。

」玄義五上曰:「念念開發,一切法界,願行事理,自然和融。」

佛學名詞解釋:什麼是「意識」

6樓:荒誕不經

意識,六識之一。依意根而起,了別法境之心王也。有四種之別:

一獨頭意識,不與他之五識俱起,獨起而泛緣十八界之意識也。此在散心,於三量中必為比非之二量。二五同緣意識,與他五識同時而起,與彼共緣其境明瞭依之意識也。

是心之現量。三五俱意識,與五識同時而起,緣五境傍緣十八界之意識也,是通於現比非三量。四五後意識,生於五俱意識之後念,緣前念五境之境,及緣他一切法之意識也,是全與獨頭意識相同。

此獨頭意識之釋,乃就六識建立之小乘而言,若就大乘之八識家言之,則尚與末那識阿賴耶識俱起,非獨頭現行也。見百法問答鈔二。又第六意識,六識中意識位於第六,故名。

甘露日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7樓:林學禮

「甘露日」解釋如下:甘露日指的就是佛教的大善日。

即七曜與二十八宿相對應之日。宿曜經卷下中寫道:『太陽直日,月與軫合;太陰直日,月與畢合。

(中略)土曜直日,月與星合。已上名甘露日,是大吉祥,宜冊立受灌頂法、造作寺宇及受戒習學經法、出家修道,一切並吉。』

其他解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甘露日」解釋如下:【甘露日】 (雜名)以七曜與二十八宿相應之日名甘露日,為大善日。宿曜經下曰:

『太陽直日,月與軫合;太陰直日,月與畢合;(中略)土曜直日,月與星合;已上名甘露日,是大吉祥。宜冊立受灌頂法,造作寺宇,及受戒習學經法,出家修道,一切並吉。』

德行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8樓:誰撕裂你我的心

一、德行 dé xíng

1、一般是指道德品行。

2、在某些方言中是譏諷人的話語,表示瞧不起其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

二、德行在佛教中的解釋:

德,乃所成之善;行,乃能成之道。有二義:

1、指功德與行法。金剛針論(大三二·一七一中):「是故戒行復修德業,名婆羅門;乃至首陀修於德行,成婆羅門。」

2、指具足功德之行法,即修三學、六度者。仁王經卷上(大八·八二五上):「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擴充套件資料:

形容人有德行的成語:

1、捨己為人 [shě jǐ wèi rén]

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2、大公無私 [dà gōng wú sī]

完全為人民群眾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3、高風亮節 [gāo fēng liàng jié]

也說高風峻節。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堅貞的節操。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一:「餘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心也。」

4、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形容沒有私心,胸懷坦白。

5、助人為樂 [zhù rén wéi lè]

幫助人就是快樂。

6、德才兼備 [dé cái jiān bèi]

也說才德兼備。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7、克己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剋制、約束和嚴格要求自己,為集體的利益而努力。

8、先人後己 [xiān rén hòu jǐ]

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9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大詞典 對「德行」解釋如下:

【德行】 梵語gun!a。德,乃所成之善;行,乃能成之道。

有二義:(一)指功德與行法。金剛針論(大三二·一七一中):

『是故戒行復修德業,名婆羅門;乃至首陀修於德行,成婆羅門。』(二)指具足功德之行法,即修三學、六度者。仁王經卷上(大八·八二五上):

『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德行」解釋如下:

【德行】 (術語)所成之善謂為德,能成之道謂為行,即功德與行法也,又具足功德之行法也。三學六度是也。仁王經上曰:『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意樂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10樓:因緣法

意得滿足而悅樂也。藥師經曰:『精進能調意樂。』玄奘譯之攝大乘論中,明六種之意樂。又唯識論

九、明七最勝中,有意樂最勝。三藏法數二十七曰:『菩薩修習一切法門皆須作意欣樂也。』

又作思修六意。凡心裡所欲作為,皆稱為意樂。據攝大乘論載,菩薩修習一切法門,皆須於內心作意欣樂。

六種意樂指:(一)廣大意樂,謂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奉施如來,復能行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現世得證佛果,猶無厭足,故稱廣大意樂。(二)長時意樂,謂菩薩行於六度,乃至現世得證佛果,心常好樂,無有間息,故稱長時意樂。

(三)歡喜意樂,謂菩薩能以六度饒益有情,由此所作,心生歡喜,故稱歡喜意樂。(四)荷恩意樂,又作有恩德意樂。謂菩薩以此六度饒益有情,但不見自身於彼有恩,故稱荷恩意樂。

(五)大志意樂,謂菩薩以六度所集之善根功德回施一切眾生,令其同得勝果,故稱大志意樂。(六)純善意樂,又作善好意樂。謂菩薩以六度所集之善根功德共諸眾生回求佛果,而心無間雜,故稱純善意樂。

報冤行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德行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佛學大詞典 對 報冤行 解釋如下 報冤行 為菩提達磨四行觀之一。冤 指過去罪業回之宿債。修道者於修答行時若遇苦難逆境,自念此乃一己過去所犯惡業之果報,今雖無犯,是皆宿殃惡業之果熟,甘心忍受,都無冤訴。此心生起時,相應於理,體冤而進道,故稱報冤行。二入四行論 參閱 四行 169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

愚痴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麻煩告訴我

佛學大詞典 對 愚痴 解釋如下 愚痴 梵語moha 或 mu d ha。又作痴 無明。即無智無明,闇愚迷惑,對事物不能下一適當判斷。為六種根本煩惱之一,亦為三毒 貪 嗔 痴 之一。俱舍論卷 四 順正理論卷十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 愚痴 解釋如下 愚痴 術語 三毒之一。梵曰慕何moha,譯曰痴。心性...

伊人該做何解釋,伊人是什麼意思?

那個人 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 那個人 有時也指意中人 伊人 是什麼意思?伊人 現今大多專指年輕女性,伊人 也就是心目中所傾心喜歡的那個女子。也指意中人,是美好事物的象徵。例句 2 銀燕穿梭騰空舞,伊人隻影獨歸蜀,仰首遠眺西歸燕,望斷君郎思卿腸。3 已經過了約定的時間,卻不見伊人出現,我終於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