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西晉大將桓溫以柳自比而發出的感嘆。
《世說新語》:桓溫北征,經金城,見年輕時所種之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辛棄疾《水龍吟》詞裡有『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的句子是借這一典故。
2、摘自《全後周文》枯樹賦
「況復風雲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沈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淮南子》雲:「木葉落,長年悲。
」斯之謂矣。乃為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千里槎。
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移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全後周文》是清朝嚴可均輯寫的
3、《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段故事,「桓公北征,經金城,前為琅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於是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它說的是公元三百六十九年,大司馬桓溫統帥五萬人馬第三次北伐,途經數十年前的舊地金城,見自己當年種的柳樹均已達十圍,忍不住攀執著柳樹的枝條,感慨落淚,並感嘆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樹尚且禁不住時間的磨損和風霜,何況是人?
4、南朝詩人庾信羈留北地作《枯樹賦》,曾引此典來抒故園之思:「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據說,晚年***經常誦讀的就是《枯樹賦》。無論是樹,還是人,都逃不過時間的手。像***,可以打敗國民黨,可以讓數億人舉著紅寶書向自己高呼「萬歲」,但他也逃不過時間的損傷,身體一樣要衰敗。
2樓:光武大漢
《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
以上詩句是最早表達這一思想感情的篇章。以下典故似來於此:
歷史典故:
西晉大將桓溫以柳自比而發出的感嘆。
《世說新語》:桓溫北征,經金城,見年輕時所種之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它說的是公元三百六十九年,大司馬桓溫統帥五萬人馬第三次北伐,途經數十年前的舊地金城,見自己當年種的柳樹均已達十圍,忍不住攀執著柳樹的枝條,感慨落淚,並感嘆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後人引用:
1、辛棄疾《水龍吟》詞裡有『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的句子是借這一典故。
2、《全後周文》枯樹賦引用此典故。
3、《世說新語》也記載此事。
4、南朝詩人庾信羈留北地作《枯樹賦》,也曾引此典來抒故園之思。
可惜流年 憂愁風雨 樹猶如此 這句出處?
3樓:匿名使用者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②,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③,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④,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⑤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⑥。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⑦!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⑧?譯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瀰漫著清爽的秋氣,江河水流向天邊,秋色無際。遠望遙遠的山嶺,引起憂愁怨恨,有如插著玉簪的螺髻。
流落江南的遊子。在落日的時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鳴聲中,站在樓上瞭望。看著腰間利劍,把欄杆拍遍,但沒有人領會。
不要說鱸魚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嚐,秋風吹遍大地,張季鷹怎麼還沒有回鄉?如果只想像許汜一樣,買田置屋,怕會羞於看見才氣橫溢的劉備。可惜年華如水流去,憂愁風雨,樹木猶如此。
請誰喚來身穿鮮麗衣服的女子拿著紅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淚?賞析 這首詞作於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這時作者南歸已
八、九年了,卻投閒置散,作一個建康通判,不得一遂報國之願。偶有登臨周覽之際,一抒鬱結心頭的悲憤之情。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的都城。
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 這首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
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溶氣象闊大,筆力遒勁。
「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裡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
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
「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象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頭上螺旋形的髮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皮日休《縹緲峰》詩:
「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語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彷彿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詞篇因此而生動。至於愁恨為何,又何因而至,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合登臨時地情景,可以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無日。
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內心的擔負,而總束在此片結句「登臨意」三字內。
開頭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一切都在推進中深化、昇華。「落日樓頭」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的思念。
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領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裡「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辛棄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
「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遊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的。可是南宋統治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於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採取猜忌排擠的態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遊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
杜甫《後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吳鉤」,本應在戰場上殺敵,但現在卻閒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第二個動作「欄干拍遍」。
據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籲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於。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干拍」。
欄干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鬱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洩。用在這裡,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非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另外,「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於採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於平淡的筆墨之中,內涵深厚,耐人尋味。
「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後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後「無人會」得一盡情抒發,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於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這裡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
張翰傳》)現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遊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
」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
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裡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
(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羞見」的「怕應」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
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之情,作者自知身為遊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於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當是收復河山之時。
作者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於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
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樹已長得這麼高大了,人怎麼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於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
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宿願不能實現。年歲漸增,恐再閒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
到這裡,作者的感情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裡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遊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已,得不到同情與慰藉。
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 這首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自己的寧馨寧馨一詞是不是有什麼典故
寧馨兒指這樣的孩子,用來讚美孩子或子弟。作賓語 定語 常用於書面語。解釋 名稱 寧馨兒 拼音 n ng x n r 出處 晉書 王衍傳 何物老嫗,生寧馨兒!有個電視劇男主角叫隋然女主角叫寧馨片名是什麼 這部電視劇是 風光大嫁 該劇從生活和現實的角度解讀,展示了生活中的裸婚 彩禮 婆媳關係等現實問題。...
《曹劌論戰》中的一詞多義, 急 求《曹劌論戰》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bai1 故 公問其故 原因 2 從 du民弗從 服從,zhi 順從dao 故逐之 所以 戰則請從 跟版隨3 其 其鄉人曰 他權的,指曹劌 公問其故 其中的 吾視其輒亂 他們,指齊軍 急 求 曹劌論戰 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古今異義 一 一詞多義 1 其 其鄉人曰 他的,指曹劌 ...
一詞多義,求全部答案。必好評!謝謝!
然 1 對的,正確的 2 但是 3 的樣子 4 這樣。間 1 夾雜著 2 私自,偷著。次 1 編次 2 旁邊的。苟 1 暫時,暫且 2 假如,如果。數 1 多次 2 幾。若 1 你 2 像 3 如果。誠 1 果真,如果確實 2確實。信 1 真的,確實 2 伸,伸張 3 信用。初二文言文一詞多義 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