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如飄林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較強的諸侯
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分別為齊、楚、韓、趙、魏、燕、秦,合稱為「戰國七雄」。
春秋末年,經列國兼併,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
戰國早期,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齊國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殺齊簡公,專齊政,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
公元前473年吳被越所滅。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併,公元前453年,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號稱「三晉」。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楚國在春秋末年被吳國入侵,國力受創,至戰國初年開始恢復,在南方稱霸。
至戰國中期,逐漸形成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爭雄的格局。最初,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更於前306年乘越國內亂的時候滅掉越國,攻佔了長江下游,並設江東為郡,成為六國中疆域最廣。
趙國與韓國亦攻滅周邊小國,並於公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
由於秦孝公任商鞅推行變法的成功,秦國漸成為西方強國,而東方的齊國也在齊宣王經營下日漸強大,秦、齊成為西方與東方兩大強國。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年)和馬陵之戰(前341年)中兩次負於齊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與齊威王「會徐州相王」。而秦國也乘機盡並魏國河西之地,迫魏國遷都至大梁。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別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鬥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
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併更加激烈。楚違背縱約,與齊斷交而與秦結盟,被東方五國孤立,後秦背盟攻楚,並在兩國盟會中俘虜楚懷王,至楚頃襄王時,秦軍攻陷楚郢都,楚國自此一蹶不振。齊在齊湣王時,肆國勢強盛,侵燕滅宋,結果燕昭王組織五國聯軍向齊國反擊,齊幾乎亡國,後經大將田單收復失地,但國力大衰,之後採取親秦政策。
趙胡服騎射,滅中山,戰國後期為三晉中國力最強盛,但後來在長平之戰,趙軍被秦軍打敗,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趙自此無力抗秦。
在戰國時代最後三十多年,東方六國已無力與秦國對抗,秦國不斷向東蠶食六國國土,後來至秦王政在位時,一舉滅六國,一統中國。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齊、楚、趙、魏、韓五國,連橫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佔領齊國長達五年。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戰,秦大敗趙(長平之戰)。
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2樓:共和廣場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較強的諸侯國。分別為齊、楚、韓、趙、魏、燕、秦,合稱為「戰國七雄」。
3樓:匿名使用者
齊國在山東,
燕國在北京、河北、內蒙、遼寧一帶,
趙國在河北、山西一帶
魏國在山西、河南一帶
韓國在河南
秦國在陝西
楚國面積最大,在湖北、湖南、重慶、貴州、浙江一帶
4樓:張例文
戰國七雄:秦+韓趙魏楚燕齊
記憶方法:秦+喊趙微去演戲
( 韓趙魏楚燕齊)
這是秦國先後滅掉的順序哦
5樓:瑤兒哈哈
七種國家,本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6樓:端木林峰真名
齊、燕、韓、魏、趙、楚、秦
7樓:爺們也要玩柔道
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
8樓:jt歷史
歷史知識總是背了就忘,我來教你一招。
戰國七雄分別是誰
9樓:匿名使用者
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回義上
答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陳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魯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時期,史稱「百家爭鳴」。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
10樓:突擊匕首
戰國七雄指歷史上東周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史家稱作「戰國七雄」。
11樓:張董事丶
「戰國七雄」指我國東周後期七個強勢諸侯國的統稱,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12樓:匿名使用者
: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13樓:嘉濡訾年
齊、秦、魏、韓、趙、燕、楚七個國家
14樓:帛釗韶爾風
秦,趙,燕,齊,楚,魏,韓
15樓:文攸諸葛星淵
齊、楚、燕、韓、秦、趙、魏
16樓:理含潘飇
齊、楚、燕、韓、趙、魏、秦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7樓:可兒
發生於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的像諸子百家、三教九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故事,這一時期的人物故事及成語典故數不勝數,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等。
政治軍事人物有管仲、樂毅、孫子、孫臏、武起、商鞅,還有秦齊楚趙燕衛韓等等各個諸侯國的什麼齊桓公、秦穆公的這個公那個王的;
還有屈原、扁鵲、李斯、呂不韋、田忌賽馬、西門豹治鄴、荊軻刺秦王等等猶如星漢燦爛的傑出人物;
這一時期的歷史故事被我們概括為成語的更是特別多,例如:假道伐國、退避三舍、一鼓作氣、完璧歸趙、商鞅變法、合縱連橫、雞鳴狗盜、圍魏救趙等。
戰國七雄分佈地圖是怎樣的,戰國七雄地圖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版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權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 魏國 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 齊國 楚國 燕國 韓國 趙國...
戰國七雄有哪些及其方位,戰國七雄對應現在的位置都在哪?
戰國七雄的故事 典故 戰國 前403年 前221年 是我國繼東周列國以來的又一個諸侯割據的時代。其與春秋在歷史上並無明瞭的界線,只是依照今天的習慣,以 三家分晉 前403年 為起始標記,到前二二一年秦統一六國這一段時間稱為戰國時期到了戰國時期,中國的場面已發生了變化 其中,諸多中小諸侯國家已被兼併,...
戰國七雄齊國與楚國的疆域,求戰國七雄各國疆域圖
山東在戰國時不是齊國和魯國的嗎?所以山東也叫齊魯。離楚國好像挺遠的吧,楚國大約在湖南那一帶 求戰國七雄各國疆域圖 戰國七雄bai 都城國土du位置一覽表戰國七雄 國名 都城zhi 都城現今所在dao地 國土在今版省份齊國權 臨淄 山東淄博東北 山東 河北的一部分。楚國 鄢郢 湖北荊州 湖南 湖北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