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雷家書》中有許多富於人生哲理的警句。請你至少摘抄十句

2021-03-18 03:00:02 字數 4492 閱讀 5290

1樓:和藹的帥的到底

《傅雷家書》

你該想像得到父母對兒女的牽掛,可是時代不同,環境不同,父母也有父母的苦衷,並非不想幫你改善生活。可是大家都在吃苦,國家還有困難,一切不能操之過急。年輕時受過的鍛鍊,一輩子受用不荊將來你應付物質生活的伸縮性一定比我強得多,這就是你佔便宜的地方。

一切多望遠處想,大處想,多想大眾,少顧到自己,自然容易滿足。一個人不一定付了代價有報酬,可是不忖代價的報酬是永遠不會有的。即使有,也是不可靠的。

望多想多考慮,多拿比你更苦的人作比,不久就會想通,心情開朗愉快,做起工作來成績也更好。千萬保重!保重!

聰,親愛的孩子,兩個多月沒給你提筆了,知道你行蹤無定,東奔西走,我們的信未必收到,收到也無心細看。去紐約途中以及在新墨西哥發的信均先後接讀;你那股理想主義的熱情實可驚,相形之下,我真是老朽了。一年來心如死水,只有對自己的工作還是一個勁兒死幹;對文學藝術的熱愛並未稍減,只是常有一種「廢然而返」、「喪然若失」的心情。

也許是中國人氣質太重,尤其是所謂「灑脫」與「超然物外」的消極精神影響了我,也許是童年的陰影與家庭歷史的慘痛經驗無形中在我心坎裡紮了根,年紀越大越容易人格分化,好像不時會置身於另外一個星球來看塵世,也好像自己隨時隨地會失去知覺,化為物質的原素。天文與地質的宇宙觀常常盤踞在我腦子裡,像服爾德某些短篇所寫的那種境界,使我對現實多多少少帶著detached[超然]的態度。可是在工作上,日常生活上,斤斤較量的認真還是老樣子,正好和上述的心情相反,——可以說人格分化;說不定習慣成了天性,而自己的天性又本來和我理智衝突。

intellectually[理智上]我是純粹東方人,emotionally& instinctively[感情上及天性方面]又是極像西方人。其實也仍然是我們固有的兩種人生觀:一種是四大皆空的看法,一種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或許人從青少年到壯年到老年,基本上就是從積極到消極的一個過程,只是有的人表現得明顯一些,有的人不明顯一些。自然界的生物也逃不出這個規律。你將近三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好比暮春時節,自應蓬蓬勃勃望發榮滋長的路上越奔。

最近兩信的樂觀與積極氣息,多少也給我一些刺激,接信當天著實興奮了一下。你的中國人的自豪感使我為你自豪,你善於賞識別的民族與廣大人民的優點使我感到寬慰。唯有民族自豪與賞識別人兩者結合起來,才不致淪為狹窄的沙文主義,在個人也不致陷於自大狂自溺狂;而且這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真正的交融。

我們的領導對國際形勢是看得很清楚的,從未說過美國有爆發國內革命的可能性的話,你前信所云或許是外國記者的揣測和不正確的引申。我們的問題,我覺得主要在於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在生產關係改變之後發揮個人的積極性,如何從實踐上物質成就上顯示我們制度的優越性,如何使口頭上「紅」化為事業上的「紅」,如何防止集體主義不被官僚主義拖後腿,如何提高上上下下幹部的領導水平,如何做到實事求是,如何普及文化而不是降低,如何培養與愛護下一代……我的工作愈來愈吃力。初譯稿每天譯千字上下,第二次修改(初稿謄清後),一天也只能改三千餘字,幾等重譯。

而改來改去還是不滿意(線條太硬,稜角凸出,色彩太單調等等)。改稿謄清後(即第三稿)還得改一次。等到書印出了,看看仍有不少毛玻這些情形大致和你對待灌唱片差不多。

可是我已到了日暮途窮的階段,能力只有衰退,不可能再進步;不比你儘管對自己不滿,始終在提高。想到這點,我真豔羨你不置。近來我情緒不高,大概與我對工作不滿有關。

前五年譯的書正在陸續出版。不久即寄《都爾的本堂神甫——比哀蘭德》。還有《賽查·皮羅多》,約四五月出版。

此書於五八年春天完成,偏偏最後出世。《藝術哲學》已先寄你了。巴爾扎克各書,我特意寄平裝的,怕你要出門時帶在身邊,平裝較方便。

高老頭——貝姨——邦斯——歐也妮囚種都在重印,你若需要補哪一種,望速告知。(書一出來,十天八天即銷完。)你把cynic[玩世不恭]寫成scinic;*****ness,沒有這個字,應作*****ty[天真]。

《名人傳》

德國西部,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名城,這就是波恩城,它是偉大的**家貝多芬的故鄉。這是一片美麗富饒、廣袤而又神奇的土地。巍峨挺拔的阿爾卑斯山脈,好像山峰都在高唱社會歷史變遷的凱歌;川流不息的萊茵河水奔流向前地穿過群山,宛如鳴奏著英雄奮發的交響曲,這些山脈與水泊,熠熠閃爍出歷史上古往今來的文明之光。

波恩這座歷史古城,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就在它的四周修築了堅固的城堡和圍牆,以護衛著這座城市。公元一世紀時曾經是古羅馬的要塞,許多中世紀的古蹟依然儲存。位於萊茵河中游的西岸。

歷代的統治者都把波恩城選作自己的官邸,這裡有著名的大學;商賈雲集,興旺發達,憑藉著這古老的名城和地理優勢,波恩德國有名的文化中心把德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輻射到世界的許多地區。貝多芬出生於2023年12月16日,這是一個動亂和變革的時代,多霧的萊茵河地區灰灰朦朦,似乎是反動黑暗統治的陰影顯現。預示著剛剛出生的貝多芬將面臨一片灰暗和迷惘。

貝多芬的祖父名叫路德維希,是家族裡最優秀的人物,他是波恩城當地一位君主樂團的男高音歌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路德維希憑藉著在**上的豐富修養和名望,榮升為宮廷樂團中的樂長,這是樂團中的最高職務。當路德維希還沉浸在榮升的喜悅之中,小貝多芬的出生無疑又給他帶來了無比的歡悅之情。當了樂長的祖父津津樂道的和全家人談著新生的嬰兒,從相貌甚至他的哭聲,因為他長得太像祖父了,所以全家人就給他取了一個和祖父相同的名字,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巨人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由於貝多芬外貌酷似祖父,而且又有一個和祖父相同的名字,因而格外受到祖父的寵愛。祖父常常抱著他坐在古鋼琴前教他學唱兒童歌曲或者彈上幾曲,興奮之時,祖父還自己優美動聽的歌喉,唱上一曲又一曲,雖然貝多芬連話還說不清楚,但是他卻認真地模仿祖父演唱的形象。日積月累,小貝多芬對**的敏感力大大提高,甚至在祖父唱過兩遍之後,他就可以絲毫不差地把歌曲唱下來。

每當這時,祖父總是驚喜萬分 。」如果他將來真的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家,當上宮廷樂長,那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呀。陽光、清風、和藹、寵愛、慈祥、和睦、溫情、馨香 這一切對小貝多芬來說,實在是太短暫,轉瞬而逝了。

當貝多芬3歲時,他最喜愛的祖父病逝了。波恩宮廷樂隊中許多樂師們對自己敬佩愛戴的樂長逝世,感到無比的痛惜與懷念,可當時才只有3歲的貝多芬還體會不到失去祖父的悲哀。但祖父極富**素養的教誨、娓婉歌聲的啟蒙,卻為貝多芬在**上的發展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這些啟蒙和教誨,對貝多芬的成長起了巨大作用,每當想起慈祥的祖父,他心中就激起無限懷念的情感,他一生都不能忘卻這些思念。

什麼叫學習 10

2樓:月似當時

學習是透過外界教授或從自身經驗提高能力的過程。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

學習是外在環境刺激引起的行為的變化,要有可觀察、可測量的外在變化。古典制約和操作制約的研究。並且以個體獲得經驗為結果。

認知心理學的觀點

學習是內在傾向或能力的變化,內在變化與外顯行為並不完全一致。(當然內在的變化還必須由外在的變化來推測),這種變化應是後天經驗習得的,不是先天的反應或者生理成熟的作用。這種變化要能保持一段時期。

綜合兩大學派可以這樣來定義學習:學習是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或內在傾向與能力較為持久的良性變化。

學習最早可追溯至孔子在《論語》中所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了之後及時、經常地進行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

很明顯,學習這一複合名詞,就是出自孔子的這一名言。

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國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學」就是聞、見與模仿,是獲得資訊、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官資訊(影象資訊、聲音資訊及觸覺味覺等等資訊)與書本知識,有時還包括思想的含義。「學」是自學或有人教你學。「習」是鞏固知識、技能的行為,一般有三種含義:

溫習、實習、練習。

「學」偏重於思想意識的理論領域,「習」偏重於行動實習的實踐方面。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獲得適應環境改變環境的能力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學是指知識和經驗的累積,習是指知識和經驗的實踐。學屬知,習屬行。中國大儒王陽明曾提倡知行合一。

荀子在《勸學》中說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意思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一定要持之以恆。

3樓:阿靜

我國古代對學習有很好的論述。《論語》說:「學而時習之。

」學和習是兩個既有聯絡、又有不同的概念。學是獲得知識、技巧和能力;習是複習、練習、鞏固掌握知識、技巧和能力。《中庸》把學習分成五個步驟:

學、問、思、辨、行。

近代學習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個體經驗的過程,是動物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現象。

如動物園裡的象學會吹口琴、海獅和鯨魚學會頂球、熊學會合掌拜謝等。人能大至獲得科學知識,學會處世接物,小至學會走路、寫字、游泳等,這些都是學習的結果。因此學習包括人的行走、言語、知識、技能、習慣、興趣、態度和道德品質等學習。

狹義的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學校裡的學習。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以掌握人類所積累的經驗為其任務的。因此,在學校教育情景中學習是指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能力、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和形成一定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質以及個性變化等的過程。

學習是有意識的,自覺的,但也有無意識的,不自覺的。它是有意識和無意識協調作用的過程。美國克拉申(s.d.krashen)把不自覺地學會東西的過程叫做習得(acquisition)。

他的語言監控說(monitor hypothesis)認為,兒童學習母語是潛意識、無意識的過程。他們首先使用的是在無意識中習得語言的語法規則。因此,克拉申認為,學習外語像兒童學習母語一樣是潛意識的、無意識的過程,是在無意識中習得語言規則的。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傅雷家書每封信概括,概括《傅雷家書》中每封信的內容(50字以內)

第1封信 父親在兒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開導他,讓他堅強,教兒子要學會控制自回己的情答 緒,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第2封信 父親在兒子取得成功的時候,教育兒子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 作品簡介 傅雷家書每封信概括 1 第一封信 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

傅雷家書中父親與兒子的名字

傅雷家書 中父親和兒子的名字分別是傅雷和傅聰。福利家屬主要是富力寫給兒子版傅聰的書信,時間從1954年至權1966年。傅聰是傅雷長子,傅聰留學波蘭,乃至後來移居倫敦,長期與父母萬里相隔,傅雷對兒子不能耳提面命,便以書信的方式和兒子交流,傅雷家書 就是期間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匯輯。寫出了一個父親對兒...

博雷 人的 簡介,傅雷家書的人物簡介

傅雷簡介 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 羅曼 羅蘭 伏爾泰等名家著作。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其有兩子傅聰 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傅雷先生 1908 1966 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