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840-2023年為中國的近代史,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
1、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
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
前者為最主要矛盾。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
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物件和任務性質。
2樓:無關風月
1840-1937,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1937-1945,中華民族和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1945-1949,國民黨反動派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1949-1952,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國民黨反動派殘餘勢力之間的矛盾。
1952-1956,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1956-1978,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1978至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社會財富再分配之間的矛盾。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封建和官僚資本主義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階級矛盾,兩大矛盾。
分別說明從2023年以來中國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
4樓:譚銀光
1、鴉片戰爭後至19世紀末
中華民族同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以****為主
2、20世紀初 ****與階級矛盾趨向合流3、大革命時期(1924——1927):中國人民——北洋軍閥4、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 :
國共兩黨的階級矛盾;中日****
5、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中日****6、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
美帝國主義支援的國民黨反動派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
5樓:虹裳揚輝
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要矛盾:
一、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二、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要矛盾是什麼?
6樓:貞觀之風
在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
1、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
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階級矛盾。
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鬥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上述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7樓:河傳楊穎
1、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2、社會收入分配不公成為當前突出的社會矛盾。
分配不公帶來的收入差距過大和貧富懸殊,已成為社會矛盾的主要「孵化器」,阻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矛盾產生原因:
一是現階段,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由於剝削階級已經消滅,階級鬥爭雖然還在一定範圍記憶體在,但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鬥爭。
二是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低,較落後於發達國家,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比較低。
所以為了擺脫貧窮和落後,尤其要把經濟建設(即發展生產力)作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中心。其它工作都要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爭取加快發展速度。
8樓:鉛筆的彩色天空
以前是土地矛盾 現在我覺得是房價和和貧富差距這兩個主要矛盾。
9樓:公路拉力賽
滿清王朝與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矛盾是中國近代社會兩大主要矛盾
第一,矛盾之所以能成為矛盾,在於有矛盾著的雙方的存在。帝國主義國家是以國家的面目出現在近代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的對手或者說帝國主義國家的對立面是代表中國人的滿清王朝(在新階級出現之前,在新的政權出現之前,清王朝還是作為中國人的象徵意義存在的。
)清王朝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以對立為主的。中國社會當時最主要的問題是近代化。清王朝為了保持政權的存在,向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二,在清王朝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之後,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矛盾。清王朝與帝國主義各國背後的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最初表現為軍事對立,過渡到「師夷之長技以治夷」,再到「中體西用」。
10樓:教我程式設計
按: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一直是教材中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論壇上多次就這兩個矛盾過討論,有的還很激烈。
最近發現兩篇文章,提供大家看看。並希望能有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和「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否是一對矛盾
(2002-11-27 11:51:57)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10頁講到: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不少同學認為其意就是指在原有的階級矛盾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對新矛盾——****而已。
這種認識對不對呢?
首先應明確這種認識是不對的,上述兩個概念有很大差異。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封建社會,社會經濟的單一化使社會階級的構成比較簡單,主要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社會矛盾也就相對單一,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構成社會的主要矛盾。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與發展,中國社會的階級和階層空前複雜化,社會階級關係和階級矛盾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出現了買辦資產階級;在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又先後出現了封建軍閥和官僚資產階級對中國的統治。買辦資產階級與官僚資產階級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並和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而產生的怪胎,具有極為濃厚的封建主義的色彩,它們和封建地主階級、封建軍閥一起對中國人民實行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封建主義的統治,共同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封建主義」。
與此同時,伴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序,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演變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走上了中國社會歷史的舞臺,而在此之前工業無產階級也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產生了。他們和中國社會原有的農民階級、小商品生產者一樣,都受到封建主義的剝削和壓迫,經濟上舉步維艱,面臨破產或逐漸破產;政治權利毫無保障。不論是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還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都與封建主義有著尖銳的矛盾,都是中國的革命階級,都是「人民大眾」的組成部分。
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臺,領導了反對封建主義的鬥爭,如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但由於他們與生俱來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無法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完全勝利,因此領導中國革命的重擔就歷史地落到了無產階級的肩上。中國無產階級與農民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絡,結成了鞏固的工農聯盟,並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最終取得了反帝反封建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由此可以看出,「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就是中國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過程中社會經濟、社會階級和階層複雜化的結果,就是中國各革命階級與國內各反動階級的矛盾。它與「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是不同的。當然還應強調,在整個中國近代社會,後者始終是前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矛盾應該是 階級矛盾與後來的****
階級矛盾就是在抗日前 而後者就是抗日時。。。
2023年華北事變 中日****上升為主要矛盾2023年鴉片戰爭就是近代的開始 也就是近代階級矛盾的開端
12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下面的觀點:
滿清王朝與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
、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矛盾是中國近代社會兩大主要矛盾第一,矛盾之所以能成為矛盾,在於有矛盾著的雙方的存在。帝國主義國家是以國家的面目出現在近代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的對手或者說帝國主義國家的對立面是代表中國人的滿清王朝(在新階級出現之前,在新的政權出現之前,清王朝還是作為中國人的象徵意義存在的。
)清王朝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以對立為主的。中國社會當時最主要的問題是近代化。清王朝為了保持政權的存在,向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二,在清王朝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之後,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矛盾。清王朝與帝國主義各國背後的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最初表現為軍事對立,過渡到「師夷之長技以治夷」,再到「中體西用」。
中國近代史的兩個主要矛盾是什麼?
13樓:默默她狠傷
帝國主義抄和中華民族襲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程序中,呈現出錯綜複雜關係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兩對矛盾的關係: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狀態,如有時****是主要解決的物件。如歷次反侵略戰爭和義和團運動。
有時呈現出階級矛盾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辛亥革命。有時二者勾結一道,如鎮壓太平天國農**動。
拓展資料: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023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鴉片戰爭,所以中國近代歷史的兩大矛盾是中華民族和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中華民族和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因為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每當中華民族受到外敵入侵的時候都能同仇敵愾反對外敵侵略。帝國主義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一個發展階段。
14樓:被盜了了了
一、外抄國資本
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二、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國社會的矛盾是錯綜複雜的,既有內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又有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近代中國社會由於出現了資本主義民族工業,也就產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樣的兩個既互相聯絡又互相對立的階級,產生了這兩個階段之間的矛盾。當然,在諸多矛盾中,必然有主要矛盾。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國社會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這些矛盾鬥爭及其尖銳化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
現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智商和政客們日益
不是,是人們日益增長的性需求和黨的先進性教育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住房要求和日益增長的房價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金錢需求道德敗壞和世界的矛盾!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智商和 們不斷下降的道德之間的矛盾?老話題討論下 第一,人民本身即包含著 也包含著百姓,不能拋棄其中任何一...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是什麼革命
中國近代史的劃分時間段是1840 1919,經過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這艘巨輪逐漸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不斷被西方列強吞噬瓜分,國內主要是地主階級鄉紳為代表的與廣大農民手工業者的矛盾,主要矛盾為中華民族與外國殖民主義的 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的矛盾。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的革命主要是為反對殖民主義封...
1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徵
一 中國近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 一 近代前期矛盾的變化 1 第一階段 1840年至19世紀60年代 本階段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和階級矛盾,這社會兩大矛盾互相轉化,更迭地起主導作用.先是 主要是英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居主導地位 後是階級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中國人民大眾的矛盾占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