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

2021-03-20 03:58:01 字數 5217 閱讀 1172

1樓:溪橋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正式成立。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節氣歌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2樓:想要個新書包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迴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3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

立春: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 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

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過入了春耕季節。

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

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地農諺有:

「春分在前,鬥米鬥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清明:鬥指丁。太陽黃經為15°。

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能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穀雨:鬥指癸。太陽黃經為30°。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

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

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溼,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黴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

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

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

白露: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最多。

秋分: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

秋分這一天同春人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

但在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寒露:鬥指甲。太陽黃經為195°。

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太陽黃經為210°。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太陽黃經為225°。習慣上,我國人民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

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立冬一過,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我國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

小雪:太陽黃經為240°。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而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太陽黃經為255°。大雪前後,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蕩」的嚴冬了。

冬至: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小寒:太陽黃經為285°。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太陽黃經為300°。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雲:「三九四九不出手」。

大寒以後,立春接著到來,天氣漸暖。至此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完在了一個迴圈。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4樓:秒懂星課堂

胡彥斌介紹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5樓:熱心網友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如下: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6樓:愛做夢的比熊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是哪些節氣,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一分鐘瞭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有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名稱含義。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什麼叫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人們都很熟悉,尤其是廣大農民許多人不僅能背誦,而且能靈活運用,有力地指導農業生產活動。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和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發明 創造的,反過來它又服務於農民的耕耘 播種和收穫,因而推算並預報二十四節氣一直是我國農曆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據古書記載,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70字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義 二十四節氣列入 非遺 有利於提升這些節氣的知名度 保護其文化內蘊。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傳承民俗文化要 接地氣 讓習俗也能與時俱進,只有將之與老百姓的生活銜接,才能讓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習俗和文化內涵更好的傳承下去 對二十四節氣及其蘊含的優秀文化,如效法自然 順應自然 利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