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列斯特合約為什麼最後能夠廢除?蘇聯不是已經退出一戰了嗎?他

2021-03-20 04:42:32 字數 5559 閱讀 5247

1樓:劉大胖貓

還是堅持不下去了,當時俄軍都跑了,臨時組成的軍隊勉強擋住了敵人的推進,但肯定堅持不了很久。國內也很亂,總要抽出手來先解決內患,畢竟內患是不可調和的。從主觀講,十月革命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內對戰爭都厭煩了,如果不順應民意下一個被推翻的就是蘇維埃自己。

另外,即使不退出戰爭,蘇俄也不會得到列強的承認,戰爭一結束,哪怕蘇俄是戰勝國也什麼都撈不到

2樓:陽城幹部

新政權剛建,一切都很弱小。為了全力消滅白軍的反撲……

在"一戰"中**屬於協約國中的,但為什麼**在2023年退出"一戰"時要於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

3樓:百度使用者

因為**發生了10月革命。列寧認為一戰是帝國主義戰爭,不正義,沒參加必要。深層次問題是新生政權為鞏固政權有許多事要作,無暇顧及戰爭。

4樓:大頭首領

因為**當時在和德國交戰。

5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自己的利益。簡單的說就是儲存實力

佈列斯特和約怎麼被廢除了?

為什麼**要退出一戰還要籤條約

6樓:陳孤雁

形勢比人強.不退出戰爭.就的讓德國人打進來.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軍為什麼不計血本攻下佈列斯特要塞?從旁邊繞過去向蘇聯境內推進不就得了,就像大街上

7樓:人間正道滄桑也

lz,從我的個人感覺上說,你的這一理解有一定的偏差。

回顧一下二戰末期的蘇德戰場,希特勒在潰敗途中無奈的宣佈了一個又一個的城市為「要塞」,這就意味著,這些區域內的德軍部隊都將奉命向各自要塞城市集中,不再尋求突圍,這一計劃也一定程度上延誤了蘇聯**入德國境內。畢竟參與包圍的部隊也會影響整個後勤供給的調配,蘇聯調集多支近衛軍,匯聚大量大口徑技術兵器,並且專門培訓「強擊工程兵」——裝備著最早的金屬防彈衣及所有城市巷戰**的新銳兵種,用於攻克這些「要塞」。

我再來說明一下2023年德軍的心態,前期的德軍靠的就是三號四號坦克叢集快速突破,鉗形合圍,真正負責清繳包圍圈內的部隊還是得依靠半履帶支援的機械化步兵和普通步兵。圍攻佈列斯特要塞其實就是意料之外的事,德軍從未想過有如此抵抗,但是如果圍而不攻,第一是浪費後勤,第二就是「套牢」了不少步兵部隊,無法支援前線的裝甲部隊,以此來繼續保證「閃電戰」持續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得到採納!

.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8樓:牙牙的弟弟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同時日本方面認為通過此次偷襲行動可以打擊美**民的士氣。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

從2023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日本於2023年佔領了東三省。從2023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日本在中國、東南亞的戰爭,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日本無法消滅和佔領美國,他需要通過區域性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

擴充套件資料:

珍珠港位於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南端,與駐有美軍的**、馬尼拉港構成錐子形,插向西太平洋,是日本南進擴大戰爭的主要障礙。

2023年初,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策劃襲擊珍珠港,以保障南進作戰計劃的順利實施。

戰前,日本進行了周密準備,欺騙麻痺美國。因此,直到大戰在即,夏威夷島上的美軍仍毫無戰鬥準備。

2023年11月18日前後,日軍以第6艦隊27艘潛水艇並載有5艘特種潛水艇組成的先遣艦隊,分別從橫須賀、佐伯灣出發,分3路,直撲夏威夷,擔負偵察監視和截擊美艦隊的任務。

26日,以第1航空艦隊6艘航空母艦為基幹而組成的突擊艦隊,從單冠灣出發,沿北方航線隱蔽開進,赴瓦胡島北面預定海域,擔負空中突襲珍珠港的任務。

12月2日,先遣艦隊和突擊艦隊同時收到「12月8日(東京時間,夏威夷時間為7日)為空襲日」的通知。「空襲日」選定在星期天。

12月7日4時30分,當突擊艦隊順利到達瓦胡島以北,即組織進攻。5時30分,2架水上飛機對瓦胡島及其附近海面進行偵察。354架艦載機用於空襲,分為兩個攻擊波。

第一波183架,第二波171架。6時,第一波起飛,由雲層上空悄悄飛向珍珠港。7時15分,第二波起飛。是日天氣晴朗,為日機提供了極好的攻擊條件。

7時49分,突擊艦隊司令長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下令全軍突擊。此時,美太平洋艦隊主力,除3艘航空母艦離港出海執行任務外,其餘共94艘艦艇,整齊地停泊在珍珠港內,美海軍官兵大都離艦上岸度假去了。

島上的387架飛機成排停放在機場,飛行員多數不在機場。高射炮旁也只有少數幾個炮手值勤。7時30分左右,美雷達兵多次發現有強大機群飛臨,卻誤認為是己方飛機,未加防範。

7時55分,第一波突擊機群開始實施連續45分鐘的首次突擊。8時40分,順利返航。8時55分,第二波突擊機群實施突擊,與此同時,先遣艦隊中的特種潛水艇偷入港內,攻擊美艦。

9時45分,突擊全部結束。日本對珍珠港的突襲以損失飛機29架、特種潛水艇5艘的微小代價,炸沉炸傷美停泊在港內的全部8艘戰列艦和10餘艘其他大型艦隻、20餘艘中小型艦艇;

擊毀美機約180多架,斃傷美軍3500餘人,摧毀和損壞了港內、島上的大部分設施,取得巨大戰果。

美太平洋艦隊遭此打擊,完全喪失了元氣,在以後的6個月時間不得不躲入偏海,暫避鋒芒。日本得以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猖獗一時。

然而,也正是由於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才促使美國堅定地走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前臺。

9樓:文學嘗試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珍珠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日本偷襲珍珠港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歷史原因

美國的「黑船」叩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人對美國卻一直心存憂慮。一戰後,建立起華盛頓體系,在遠東地區確立了新的國際政治格局 ,該體系的形成,使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舞臺發生了動搖,逐漸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爭奪霸權的格局。

《五國海軍條約》使英國正式承認了美英海軍力量的對等原則,標誌著英國海上優勢從此終結,並使日本的擴軍計劃受到限制。

二、現實原因

1、從2023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日本於2023年佔領了東三省。從2023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2、日本在中國、東南亞的戰爭,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日本無法消滅和佔領美國,他需要通過區域性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

3、日本方面(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同時日本方面認為通過此次偷襲行動可以打擊美**民的士氣  。

擴充套件資料

「偷襲珍珠港」的結果

2023年12月7日凌晨(夏威夷時間),日本以大量海空軍突襲美國在太平洋的主要海軍基地珍珠港,致使停泊在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軍覆沒。

日本對珍珠港的突襲以損失飛機29架、特種潛水艇5艘的微小代價,炸沉炸傷美停泊在港內的全部8艘戰列艦和10餘艘其他大型艦隻、20餘艘中小型艦艇,擊毀美機約180多架,斃傷美軍3500餘人,摧毀和損壞了港內、島上的大部分設施,取得巨大戰果。

美太平洋艦隊遭此打擊,完全喪失了元氣,在以後的6個月時間不得不躲入偏海,暫避鋒芒。日本得以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猖獗一時。然而,也正是由於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才促使美國堅定地走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前臺。

10樓:匿名使用者

張雪峰講歷史,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怎麼想的?

11樓:虐就能看不到時

目的 :一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使美國日後不能插手日軍對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島鏈的佔領。

12樓:溫柔書生

二戰開打的動機是掠奪能源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是一島國資源嚴重緊缺,二戰初期日本大部分的資源依賴進口,可仗打下去日本的資源進口抵不過資源消耗,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日本必須擴張,開始了侵略東南亞的戰爭,用以掠奪石油。可日本打東南亞第一面對的是菲律賓,而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為了解決美國派海上援軍,日本主動偷襲了珍珠港,想毀掉美國的航母等海上力量。

13樓:豆豆安靜

日本在中國的局勢很不樂觀,在國際上名聲也特別不好,日本是一個幾乎什麼都缺的國家,特別是資源,在這樣一場戰爭中,日本消耗的資源是巨大的,如果這場戰爭想持續下去就必須向歐美那樣的國家長期進購資源,如果歐美把資源切斷,日本將無法在進行戰爭

之間沒有什麼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而只有永恆的利益,英、法、美並不是什麼特別正義的國家,只不過也是為了利益,法西斯國家為什麼發動戰爭,說白了也是因為利益,利益驅使了它發生戰爭,無論是關係好的還是不好的,只要是為了利益,一切都可以鬧掰,一切都虛無縹緲。

德國在歐洲發起戰爭,最害怕美國人插一橫槓,日本為了解決資質能源短缺問題,開始想把歐美變成自己的殖民地,這個春秋大夢做的真是好啊,日德一聯盟,對歐美的威脅一定是巨大的,構成了威脅。

到了此時,日本和歐美徹底分道揚鑣,關係惡化,美國對日本開始實行政策,要開始打壓日本,不讓美國的資源流入日本,這時候日本開始著急了,美國人禁止了資源,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十分有限,石油、橡膠、鋼鐵,中國當時也沒有發現油,如果一旦斷絕日本的資源,就代表著戰爭沒法在打下去,那就代表著失敗,所以說日本想搏一把。

14樓:韓佳琦

日本要是知道大慶石油儲備量 可能就不會偷襲珍珠港了, 連鎖反應 美國不參戰,中國和蘇聯被 法西斯聯盟攻陷

15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切斷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能源通道,使得日本將無法繼續進行戰爭,於是決定與美國開戰,佔領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廣闊水土並打通東南亞的能源通道,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殲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奪取太平洋的制海權,保障部隊能夠不受美國海軍威脅。而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但如果依靠戰列艦巡洋艦等傳統力量與美軍決戰恐怕將兩敗俱傷,而日本擁有遠超美國的10艘航母,用航母搭載的空中力量進行突襲是最好的選擇。

16樓:匿名使用者

1、首先日本有南下東南亞的計劃,而這裡是英美的殖民地,開戰是遲早的事。只是沒有想到中國戰場這麼難打,80%的陸軍被拖在泥潭中拔不出來,耽誤了時間!

2、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已經意識到日本對他的威脅了,並明確告知日本,在協議到期(告知時協議還有半年)不再向日本出口物資,日本所有的鋼材、石油都是從美國進口,或者從印尼、澳大利亞進口,也都需要通過東南亞運回來,日本忍氣吞聲忍受就是怕失去戰爭資源,沒資源還打什麼仗。不打半年後就沒有戰爭資源了,去東南亞搶資源又要得罪巨無霸的美國,這就是一個死衚衕,只是日本高層經過抉擇最後選擇與美國拼死一搏!

3、日本海軍建功心切,日本海陸軍的矛盾由來已久,陸軍對海軍一直冷嘲熱諷,因為整個日本戰爭資源更傾向海軍,一艘航母、一艘戰列艦的資源夠陸軍裝備好幾個軍團,日本的坦克就因為缺鋼材全是薄皮大餡,前期遇到我們這種裝備「辣雞」的自然沒有問題,後續遇到美軍、蘇聯的坦克就吃大虧了。因此陸軍一直諷刺海軍無所作為,諷刺他們是敗家子,海軍自然也不服氣又抬不起頭,自然要用行動來證實了!

4、北上計劃的失敗。諾門罕事件讓日軍意識到自己與蘇軍的差距,還有後勤補給能力的嚴重不足。日本根本無法滿足打擊蘇聯而形成的漫長補給線,特別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會讓在此過冬的日軍要麼凍死,要麼餓死。

更何況日本經營東北多年,日本不願意將這裡也變成戰場,因此選擇南下與英美決一死戰!

蘇聯不簽訂佈列斯特條約能夠生存下來嗎

估計能吧 多國聯軍依舊沒有擊敗蘇維埃 1918年,白俄的軍隊受到了多國的援助 干涉之初,怨恨蘇聯背叛的協約國並沒有準備赤膊上陣 又有大批如高爾察克這樣經歷過世界大戰的優秀將領指揮,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一度佔領了葉卡捷琳娜堡。為了防止城中的沙皇全家落入白軍手中,蘇俄才決定處死他們所有人。蘇維埃憑藉其強悍...

如果蘇俄不與德國籤佈列斯特條約?我覺得繼續對德作戰,協約國就

德國當時可不是強弩之末,在西線雖然兵力捉襟見肘,但防守綽綽有餘 東線把沙俄打的屁滾尿流,佔了毛子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本來就是歐洲最落後的國家,被一系列慘敗搞的經濟徹底崩潰,才有了十月革命。後來成立的蘇俄根本不敢招惹德國,簽訂的佈列斯特條約提都不敢提被佔領土,何況白俄勢力當時還很龐大,蘇俄不佔優...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佈列斯特條約的異同

相同點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與 佈列斯特條和約 都是在特殊的國際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籤訂的,都對蘇聯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同點 1前者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德國用武力威脅強加給蘇聯的 後者是在利益相對均等的條件下籤訂的。2國際環境不同。佈列斯特條約 簽訂後一戰正在進行,若蘇俄不簽訂將失去更多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