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解構主義,什麼叫解構主義

2021-03-20 14:11:10 字數 5448 閱讀 4233

1樓:魂系中華

解構主義是60年代後期法國「五月風暴」之後興起的一次思潮,70年代在美國引起轟動,它包括了德里達的解構理論、福柯的話語理論和羅蘭·巴爾特的後期思想,由於消解了西方傳統的「邏各斯中心」,恢復被忽略的邊緣話題而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的關注。

有關書籍:

羅蘭·巴爾特的《一個解構主義的文字》、米歇爾·福柯的《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罰》、《知識考古學》,雅克·德里達的《文學行動》、《馬克思的幽靈》、《多義的記憶》、《聲音與現象》,列維-斯特勞斯的《野性的思維》、還有德羅茲、讓-伯德利亞的書。

什麼叫解構主義

2樓:黎約天罰

什麼叫"解構"呢?"解構"這個詞,單從字面上理解,一個"解"字意為"解開、分解、拆卸";"構"字則為"結構、構成"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引伸為"解開之後再構成"。

"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一詞正式出現在哲學範疇內應該是從2023年德里達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組織的學術會議上的講演開始。當時36歲的德里達把矛頭指向結構主義,對西方人幾千年來所崇拜的確信無疑的"真理"、"思想"、"理性"、"意義"等打上問號。為了有助於理解"解構主義",我們在這裡必須對"結構主義"作以簡要介紹。

結構主義是本世紀前中期有重大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想。結構主義哲學所說的結構指的是"事物系統的諸要素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組織方式或聯結方式"(《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結構主義強調相對的穩定性、有序性和確定性。

然而結構主義的問題出在:沒有任何結構是一成不變的。人們指出結構的穩定性是不存在的。

例如人們欣賞一部文學作品,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聯想,這樣作品的靜止結構在觀者的欣賞中成了運動變化的東西。德里達從這種觀點引發出去,大作文章,他指出語言系統的能指與所指是有偏頗的,是脫節的。正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易·繫辭上》)。

因而,他開啟了一個"解構主義的時代"。認為"傳統的形而上學的一切領域,一切固有的確定性,所有的既定界線,概念、範疇、等級制度,在他看來都是應該被推翻的。"(包亞明《德里達解構理論的啟示力》)

後現代主義是指現代的後期,一種對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顛覆和反叛。隨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測不準定理及宇宙大**理論的出現,人類漸漸明白到科學也有其不確定性,且認為科學並非可以用以解決任何問題。現代主義的動搖,也就引起後現代主義漸漸的掘起。

義的思維方式。解構是說,如果我們把後現代當成一種概念,一種理論的話,那麼,這個詞語是有

些自相矛盾的。後現代總是相對於\「現代\」而言的,因此,它實際上所從事的事業是對現代性

的反思和批判,而不是自己另立門戶。破大於立。如果這麼說,就象哈貝馬斯說的一樣,後現代主

義其實是現代性未竟的事業的延續。後現代固然是求新,但是卻與現代性的危機和分析不能分開。

但是,他又要表明自己是不同於十

八、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早期現代主義,並克服了現代

性的前提和侷限,所以就叫自己是後現代主義。\「後\」其實是一種現代性的概念,也就是說,

超越和克服了過去的歷史,進入新的時代的現代性觀念。因此,這個名字是一個現代性的舉動。在

後現代的思想中有一種東西叫做命名政治,\「後現代主義\」就是一種命名政治,他通過先給自

己一個名字,確定下一個立場,然後再呼喚出自己的肉身,再給自己賦予給自己形象、理論等等。

的確,後現代主義也是命名政治最成功的一次範例,一旦他被命名之後,就立即風靡全球。許多年

輕人都以自己是後現代的一代而自豪。美國老一代人經常把所有現在比較時髦的小青年都叫做後現

代主義者。因為後現代就是激進、前衛、新奇的代名詞。揭露出後現代概念是一種現代性的行為,

其命名的行動是一種現代性的思考,這是我們解構後現代的第一步。

什麼是解構 100

3樓:demon陌

解構,或譯為「結構分解」,是後結構主義提出的一種批評方法。是解構主義者德里達的一個術語。「解構」概念源於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的「deconstruction」一詞,原意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達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了「消除」、「反積澱」、「問題化」等意思。

解構主義在學術界與大眾刊物中都極具爭議性。在學術界中,它被指控為虛無主義、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瘋狂。而在大眾刊物中,它被當作是學術界已經完全與現實脫離的一個象徵。

儘管有這些爭議的存在,解構主義仍舊是一個當代哲學與文學批評理論裡的一股主要力量。

拓展資料:

大體來說,解構閱讀是一種揭露文字結構與其西方形上本質(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間差異的文字分析方法。解構閱讀呈現出文字不能只是被解讀成單一作者在傳達一個明顯的訊息,而應該被解讀為在某個文化或世界觀中各種衝突的體現。一個被解構的文字會顯示出許多同時存在的各種觀點,而這些觀點通常會彼此衝突。

將一個文字的解構閱讀與其傳統閱讀來相比較的話,也會顯示出這當中的許多觀點是被壓抑與忽視的。

時裝界中人更為熱情地使用這個詞彙。因為深奧而神祕的詞彙很容易被通俗化和簡單化,成為時髦詞兒。2023年起時裝雜誌就在宣佈"迪奧公司正在'解構'禮服","卡爾·拉格菲爾德在解構裘皮時裝"。

時裝界中的後現代主義業餘理論家也有他們的道理。

他們敏銳地在一大堆晦澀定義中發現瞭解構的本質--破壞那些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信條,或對它們提出質疑。為什麼小夜禮服一定要有緞面的新月領或尖角領,為什麼褲側一定要用緞條裝飾?所以,把這些取掉是解構小夜禮服。

同樣,拉格菲爾德把裘應時裝的皮塊之間的粗糙拼縫全部暴露出來,破壞了裘皮時裝給人的完美無缺的印象,當然也足以宣稱是對裘皮時裝的解構。

4樓:匿名使用者

國內90年代以來的哲學、政治、歷史、法律、文學研究等領域中,解構是一個廣泛流行的術語。在諸多文字中,解構往往被用以替代批評(批判),這一方面似乎是因為批評一詞很容易與政治相牽連,而解構則蘊含著比較充分的文化、知識、學理的意味,另一方面則顯然是源於對解構的牽強附會。

什麼是 解構主義 ?

5樓:靠名真tm難起

解構主義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2023年。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於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於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於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

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藉助於海德格爾的概念,德里達將此稱作「在場的形而上學」。「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在萬物背後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箇中心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上帝。

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恆不變,它近似於「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就意味著走向謬誤。

6樓:匿名使用者

解構主義的設計特徵可概括為:

刻意追求毫無關係的複雜性,無關聯的片段與片段的疊加、重組,具有抽象的廢墟般的形式和不和諧性。

設計語言晦澀,片面強調和突出設計作品的表意功能,因此設計作品與觀賞者之間難於溝通。

反對一切既有的設計規則,熱衷於肢解理論,打破了過去建築結構重視力學原理的橫平豎直穩定感、堅固感和秩序感。其建築、室內設計作品給人以災難感、危險感和悲劇感,使人獲得與建築的根本功能相違背的感覺。

無中心、無場所、無拘束,具有設計者因人而異的任意性。

聽覺空間派

7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來,解構主義就是打破現有的原則、規則,重新制定新的規則

有沒有一個比較通俗的解釋,什麼是「解構主義」

8樓:愛漂漂淼淼

簡單地說解構

主義就是什麼都行,就是虛無主義,這是對解構的庸俗化理解。

從字義來看,解構主義是指對於正統原則與正統標準的否定和批判。這裡的所謂正統原則和正統標準,是指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原則和標準。因此,如果要對解構主義有一個真正的認識,其實應該是從對於現代主義,國際主義,或者是現代主義組成部分之一的結構主義有一個真正的認識。

和對後現代主義的研究與認識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對現代主義的真正瞭解和透徹認識,是沒有可能對解構主義有真正的瞭解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解構主義60年代緣起於法國,雅克·德里達——解構主義領袖——不滿於西方幾千年來貫穿至今的哲學思想,對那種傳統的不容置疑的哲學信念發起挑戰,對自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形而上學傳統大加責難。

10樓:嚴植欽

解構主義是將類似於主張「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這種傳統思想進行批判。這種批判不是站在這個思想對立面的那種主張「耳聽為實,眼見為虛」的全盤反立槓精視角。而是想告訴你:

雖然人獲取的外界資訊的80%是通過使用眼睛得到的,但眼睛看到的資訊不等於你獲得的全部資訊,更不等於獲得的這些資訊全部都是真實的。但因為像「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種傳統思想過於根深蒂固使人過於信任類似作為「眼睛」角色的認知工具,荒廢乃至退化了類似作為「耳朵」角色的認知工具。以至將「眼睛」看到的作為無法動搖的標準並人云亦云附和成為權威。

長此以往,將使人們的認知的世界離真實的世界越來越遠。而解構主義就是對這種錯誤的傳統或權威的一種反對思想。

要舉的具體例子其實很簡單,比如物理上①天空呢,其實是無色的,而不是白色或藍色或黑色。不是它欺騙了你,是你的眼睛欺騙了你自己。②相同體積的10磅重的金屬球和1磅重的金屬球下落的速度其實是一樣的,但羽毛靠浮力作用比金屬球后落地的事實以及你的「重物比輕物落的快」的直覺欺騙了你,再加上亞里士多德這位權威對此下了論斷干擾人自己的判斷,所以在伽利略斜塔實驗這個解構行為之前,人們一直在欺騙自己。

②服裝設計上,「所有設計的服裝必須符合人體線條」也可以算是一種傳統思想,我國古代也有「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但這個觀念在軍事上就不太可行了,像為了實現吉利服的偽裝性就要求儘可能地切割人體曲線,從其他人眼裡看來這種服裝穿在身上讓人看起來越不像人,它的偽裝性越好,這件吉利服就設計得越成功。這種標準算是和服裝的傳統標準完全相反,這也叫解構,是對傳統標準的叛逆產物。

實際上,幾乎每一種新技術或新思想的產生和應用都可以算是解構,也就是對原來事物的創新。在實體上進行解構,我們就擁有更加強大的技術,我們的物質生活就更豐富,國家綜合國力更強大;在思想上進行解構,我們能找到契合自己現狀的前人的幾個思想點並重組成為自己的思想。

但解構也不是一定就是好的,什麼都是雙刃劍,科學也是,技術也是,思想也是。解構本質上算是更有效率的趨利避害的方法,趨利避害符合人的本性,但解構難有「超越」,它只是高效率的改良,而一個成功的人不光要超越別人,更要超越自己。解構只能用來超越別人,因為它本身反對「權威」和「極端」,也就無法「質變」。

如果沒有時間的沉澱,連「量變」都算不上。

也就是說,它是促進人性的主義。與促進道德這種約束人性的產物無益,甚至會破壞道德,比如克隆技術。如果只以此為信條,最後的結果,大概人會成為類似希臘眾神的存在,實力強大,視萬物為工具來使用而非視為平等的生命來敬畏。

更不會有為義獻身的反求生性的只屬於東方道德文化產生的為大義獻身的行為。

什麼是解構主義,什麼叫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1967年。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 解構主義 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於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於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於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

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有什麼區別

解構無非就是提倡多元化 提倡多角度理解 消解權威 分解結構 推崇大眾狂歡,這些都是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徵。但後現代主義不僅有這些特徵。後現代主義還有很多其他的派別,比如後殖民主義 女性主義,這些都是屬於政治化傾向嚴重的流派,因此 政治化 也是後現代主義的特徵之一。聯絡 解構主義不等同於後現代主義,解構...

什麼是解構主義?具體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百科上應該會有的 什麼叫做 解構主義 請舉例說明 有結構主義發展而來的現代西方哲學學說與流派。認為結構無中心,也不固定,而由一系列差別構成,由於差別的變化,結構隨之變化,因而結構有不穩定性和開放性。例 巴特據此討 學文字,認為在作者文字結構之外,還有讀者與評者讀後形成的結構,二者並不相同。德里達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