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月殤無敵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對整個教學過程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圍繞這個問題就可以順藤摸瓜,把文章的所有內容逐一串連起來,最直接地指向全文的主題。
河上初中的方仁娣老師雖然沒有明確地點出這個問題,卻也時時處處圍繞這個問題課堂教學。
在授課過程中,這個中心問題可以分解為三個小問題:①長媽媽的身份、身世、外貌如何?為什麼要寫這些?
②文章敘寫了長媽媽哪些事情?主要寫了什麼事情?從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怎樣一個人?
那時年少的「我」是怎麼看待這些事的(心裡的感受如何)?後來「我」的情感是否發生了變化?如今「我」對這些事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③為什麼說長媽媽有「偉大的神力」?文章在哪些地方出現這個詞?它們的含義是否相同?
方仁娣老師從阿長買《山海經》這個主要事件切入,抓住作者對長媽媽情感發展這條線索逆流溯上,解答了作者對長媽媽感激、讚歎、佩服的深情。
錢建麗老師從文章最後一句話開始,品析成年魯迅對長媽媽尊敬、感激、祝福之情,然後順著文章的順序,概括長媽媽的一些事情,最後品味細節,讓學生尋找文中寫得最細膩精彩的地方,從修辭、用詞、描寫方法等方面進行品析(這一問題的設計,就不恰當了!可能錢老師的意圖是讓學生圍繞中心問題來,但問題的指向不精確,學生的思路就旁逸斜出,雜草叢生了,你一句,我一句,近不了圈子,中不了耙子,主要問題沒析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一知半解)。
鄙人以為,三位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在問題的有效應答方面還不盡如人意:
首先,三位老師都避而不談文章一開始就介紹的有關阿長的身份、身世、外貌;
其次,對課文前半部分寫的阿長那些令「我」討厭的不耐煩的事的分析,方和錢兩位老師定位不準,錢老師雖然點到了,但不夠深入;
第三,三位老師對兩處「偉大的神力」缺乏理解,顏和錢兩位老師避而不談;方老師點到第一處,卻沒有點到更重要的第二處,她把第一處定位在「諷刺和嘲諷」,鄙人不以為然。
下面,就說說鄙人的一點淺見吧:
阿長,何許人也?文章一開頭就亮出了她的身份、身世、外貌,說明阿長地位卑微、身世孤悽、長相醜陋,遭人輕視,甚至連真名實姓都被忽略不叫,隨便繼承別人的一個綽號,讓人叫一生一世!活脫脫的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被壓迫、被奴役的勞動者!
關注不幸者,歌頌下層勞動人民的美德,這正是「五四」時期進步知識分子的創作方向,「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我怎麼做起**來》),《一件小事》中的車伕、《故鄉》中的閏土,都是這樣的普通人,魯迅要寫他們,抒寫自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愫,書寫卑苦大眾發自內心的淳樸、善良,寫阿長,正是魯迅創作意圖的最好體現,全文其他內容只有與這塊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才足以表現主題,完全表達寫作目的。不然,就是支離破碎,就是一知半解!因而,這部分內容是萬不可忽視不管的!
其次,對課文前半部分有關阿長的那些令年少的「我」討厭、不耐煩的瑣事的品析、定位,不應僅僅停留在少年作者的感覺上,而應用一種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品析。確實,在當時十來歲的孩子看來,阿長謀死隱鼠令人憎惡;背地裡切切察察地說人短長,不許「我」走動,拔草、翻磚頭就狀告「我」頑皮讓人「最討厭」;擺成「大」字的睡相擠「我」不得翻身又令「我」「無法可想」;還有那些令「我」「不耐煩」的許多規矩道理,真是「煩瑣之至」「非常麻煩」。
但是,寫作此文,作者已46歲。作者是以46歲的眼光來看待那時的事,用一箇中年人的心態不動聲色而又飽蘸情感地寫下那人那事,意蘊就截然不同了:雖然阿長饒舌多嘴,但這些絮絮叨叨之中卻凝聚著慈母般的細心關愛,這種關愛可以說到了無微不至的境地!
在中年的作者看來,謀死隱鼠或出於無意,但更與不許拔草、翻磚頭、走動,不許進死人、產婦房子一樣,出於「我」的清潔衛生、安全健康考慮;揀落地飯粒甚而吃下去,是教「我」從小養成節儉惜糧的好習慣,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不讓鑽晒褲子的竹竿,也出於養成「我」端莊大方的禮儀習慣,體現大戶人家孩子文雅氣質和教養;至於正月初一道「恭喜」,吃福橘,更是對「我」一年生活順順利利的美好祝願!雖然長媽媽因不識字而顯得無知、守舊、愚昧、迷信,粗俗不拘小節,不懂怎樣教育孩子,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作者並未把這些當做長媽媽的「不是」來貶抑,而是作為「不虛美」、「不隱惡」的創作方法。尊重事實,尊重歷史背景,讓人看到十九世紀末的底層勞動婦女就是這個樣!
人物的真實性、事件的真實性就在於此。
前兩位老師把這些理解為作者對長媽媽的貶抑,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依鄙人理解,作者是欲擒故縱,故意正話反說,在少年「我」的誤解中潛含中年「我」的理解,更彰顯長媽媽的人格美力—―「蒙塵的金子」,而這「塵」,也不是長媽媽自己蒙的,而是社會、時代給蒙的。在那個時代裡,寫一個李雙雙或者秋菊什麼的,那才是笑話。
第三,本文出現兩處「偉大的神力」,第一處出現在長媽媽講完有關「長毛」故事之後,「我」的感受。據潘旭瀾《〈朝花夕拾〉的藝術》《紀念魯迅誕生一百週年**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的賞析認為「更是尖銳的諷刺和批判」,方老師所理解的「諷刺嘲諷」恐怕就源於此吧。
但鄙人以為,從作者一貫的寫作態度和作品事實看,作者肯用他的投槍殺過去「諷刺批判」的,應該是那些「橫眉冷對」的「千夫指」,並不是那些他全心「附首」服務的「孺子」,在他們面前,作者向來是做「牛」「擠奶」,「滴血」「以飼」,撒向民間盡是愛的!如果說作者對阿q、孔乙己還有「怒其不爭」,對閏土只有「哀其不幸」的話,那麼,他對長媽媽,就應該是「敬」其「偉日大」了!
從少年「我」的心理角度分析,他向來看不起長媽媽,一個連名字都讓人隨便編的傭人,一字不識,又難看又嘮叨,沒見過世面,除滿肚子麻煩的禮節外,還能說道些什麼?不料她編說了這麼個嚇人又新鮮的「長毛」故事,實在大大出乎小小的「我」的意料,令「我」將信將疑,詫異萬分。此處,「偉大神力」理解為「調侃」意味倒有些道理。
第二處「偉大的神力」沒有一位老師談到,實際上這是作者感情的高潮,是少年「我」終於崇敬、感激長媽媽的地方。鄙人以為,此處有兩方面的理解:①買《山海經》,「別人不肯做」,只有阿長懂「我」心,主動問「我」,對「我」的輕視也毫不放在心上,悄悄地、不怕麻煩地去替「我」做了。
這種熱心、愛心,真是「偉大」;②這件事,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買到,且路遠,書店正月裡還關門,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長媽媽那樣,為「我」費盡周折,去辦這件事?更何況長媽媽還不識字(從「三哼經」便可知),居然成功地買了回來!這實在太能幹了!
真令「我」驚喜、感激!好「偉大的神力」!這大大激發了「我」讀書、收藏圖書的興趣,對「我」走上文學道路不可謂影響不大。
品析清上述三個問題,這堂課的中心問題就完全得到了完全有效的應答:長媽媽,一個孤苦卑微、模樣醜陋、饒舌無知的底層農村婦女,以她淳樸率真、熱心善良、富於愛心的美好品質,贏得了少年的崇敬和感激,並終生懷念,用文字寫下她的人性美,大加讚美,藉此,歌頌悲苦的下層勞動者,用人性美來「改變」國民的「靈魂」,使中國強盛!
這,正是作者苦心孤詣創作的最終意圖!
魯迅為什麼要寫《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個迷信的人的前提下)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阿長與山海經》是出自《朝花夕拾》裡的。而《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小時候的事而寫的。他小時候的保姆正是阿長,他小時候也曾喜歡看《山海經》,阿長知道後特意用好不容易才有的放假時間跑了許多地方才買了一套《山海經》,這讓魯迅很感激她,寫這篇文章也是懷念小時候
說的沒錯
第2是以阿長來表現出當時社會的風氣
3樓:
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裡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阿長與山海經》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
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說到迷信,我想魯迅先生沒有遮掩阿長愚昧無知的一面,這樣寫更真實,而且對於這種迷信,魯迅的創作眼光是獨特的,既有**魯迅的批判調侃,也有兒時魯迅的不耐和「敬佩」。
4樓:樹上銀狐
的確,這個是一個原因。
還有就是阿長 在魯迅小時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魯迅為了幾年她寫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童年與阿長不可分,有阿長不可磨滅的影子和影響。無法迴避,且阿長是哪個時代人物的典型代表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魯迅對阿長的思念之情和對阿長的感激之情促使他想記錄下這件事
在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中,阿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7樓:關春荷斂丹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
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作品的最後兩段,表現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內疚、祝願之情。在魯迅的人生旦場測渡爻盜詫醛超互歷程中,長媽媽曾起過那樣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經歷,這是多麼叫人內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禱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媽的靈魂。魯迅對阿長的深沉感情在這裡表現得深切感人。
《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8樓:中國
首先,她是一位隱忍的人,看課文1,2段,你會發現阿長本來不叫阿長。其實她叫什麼姑娘。但是我們家都對她叫做阿長,這就是對她名字的不尊重(注意,這不是體現她的隨和。
隨和是對別人的提議等都很同意,名字的不尊重是體現出她的隱忍)
第二,她是一位喜歡切切察察的人,第3段
第三,她是一位睡姿**的人,這在3,4,5段就能很好的看出來第四,她是一位禮數極多,迷信的人,在春節要吃福橘等,6—12段。
第五,她是一位迷信的人,(當時社會對女性及其不尊重,所以會說,女性(汙穢的人)站在大炮前會開炮。
第六,她是一位雖不懂文字,但能為小魯迅買一本珍貴的山海經的人,此事件體現出她對小魯迅的關愛,關心,也使得山海經成為他最喜愛的一本書。
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是怎樣的人,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童心,幽默,寬厚仁愛 小孩子嗎!天真爛漫,討厭一個人就非常討厭,但是以對她好,他就很感動 很天真很可愛.很容易感動.熱愛文學.在魯迅的 阿長與山海經 中,阿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阿長是...
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魯迅中魯迅為什麼要用這種迷信的方式來紀念阿長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相信靈魂,相信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並不是迷信,而是人的感情的自然表現。對於所愛的人,我們都會希望這樣。魯迅為什麼要寫 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個迷信的人的前提下 因為 阿長與山海經 是出自 朝花夕拾 裡的。而 朝花夕拾 是魯迅回憶小時候的事而寫的。他小時候的保姆...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的具體語句,說說阿長是個怎樣的人魯迅對阿長
一 bai阿長是個怎樣的人 答 du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zhi又熱望一生平安dao的勞動婦女,她沒有回 文化 粗俗 答好事,而又心地善良 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人 二 魯迅對阿長的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答 變化 1 厭煩長媽媽 我的家裡一有些小風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 切切察察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