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日下天山
楊花,據《辭源》解釋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
《辭源》是對的,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一個詞,不是楊和柳並列。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李白對王昌齡的友誼之情。
子規,即杜鵑鳥。唐代詩人吳融有一首七言律詩《子規》,從蜀帝杜宇死後魂化杜鵑的故事落筆來抒發悲慨之情。宋代詩人餘靖有一首同名的五言律詩《子規》,抒發的是仕途被貶後的悲苦心情。
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被貶的悲慨和憐惜之情。
這兩個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的友誼以及憐惜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楊花,子規作為了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
藉由對事物的描寫,表現自己內心的情感。
題目「左遷」,王昌齡被貶經歷自然不幸。
而楊花(柳絮)的紛紛揚揚,子規(杜鵑)的淒涼叫聲,也就恰恰表現詩人對好友王昌齡被貶的悲傷,同時自己也感同身受(因為李白不受重用,壯志難酬)
如此一來,這兩個意象也就更加襯托主題——不只是對王昌齡不幸遭遇的悲傷,安慰,還有同命相連對朝廷的憤懣。
此非抄襲,望人莫control+c複製。
3樓:彼岸花木棉天堂
揚花即是柳絮 柳在古代
歷來是離別的象徵物 飄搖的柳枝 就像人的無法**的人生一般 古代交通不便 每次別離 在此生幾乎無法再見面 沒有現在的便利的交通和通訊 別離之後不知道各自要奔波飄蕩到何處 就像風中的柳枝上的柳絮 一旦被風無情地吹落 便隨風而去 無法回頭 所以每一次別離 都那麼肝腸寸斷 詩人用揚花來寫 讓這首詩一開始就深深的籠罩在離別的悲傷之中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
這裡用子規的啼叫聲使得這樣的悲傷更加真切和深沉 正如一般的解析說的那樣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4樓:詩狂a風
首句"楊花落儘子規啼 ",是寫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時的暮春景象 。"楊花落盡"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
5樓:何苦呢
寫景專取楊花,寓意為漂泊無定,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子規啼 是用了 不如歸去 的諧音,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 心情是悲哀和同情的。
春天的景物很多,詩人為什麼單單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6樓:xing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送別詩,詩人描寫的側重點不是春景,楊花也不是一般的楊花,是「落盡的楊花」,春暮落花,有飄零的意味,楊花又叫柳花,柳絮紛飛的情景肯定會增添這種愁緒。
子規(杜鵑)就更不必說了,標準的離愁別緒,國破家亡的典故,「聞子規啼夜月」「杜鵑啼血猿哀鳴」「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化作啼鵑帶血歸」。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人為什麼單單選取「楊花」和「子規」來寫?
7樓:晴空一鶴
楊花即柳絮,柳絮紛飛,既點出了時節特點,又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而子規即是杜鵑,相傳為蜀帝杜宇死後精血所化,杜鵑啼血表達了一種悲傷的心境。此處王昌齡左遷即貶官到龍標,地處荒涼,詩人用「楊花」、「子規」兩種意象意在表達對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同時結合自身的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際遇,體現了內心的哀傷。
8樓:匿名使用者
楊花 ,子規在古代是代表離別這一類事物,烘托出南國暮春時淒涼的氣氛。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
讀了這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聲聲子規鳥兒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涼,更何況又傳來遠方老友的不幸遭貶的訊息,又怎讓人不為友人擔心、憂愁?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看來這和當時作者所處的季節也是有關係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否考慮過走路是先邁左腳還是右腳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人家隨便選了幾樣,沒什麼原因,何必這麼糾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人為什麼單單選取「楊花」和「子規」來寫
13樓: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選取楊花和子規鳥來寫的作用:1、標明王昌齡被貶龍標是暮春時節。「楊花落盡」是暮春的景象,「子規啼」也是暮春的氣象。
2、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楊花落盡」,春色將盡,襯托了詩人心情的淒涼。子規鳥叫聲淒涼,聽起來有「不如歸去」之聲,古人用作象徵悲情之鳥,李白用「子規啼」表示對朋友遭到貶謫的不幸命運的憂慮,表達對朋友遠離的不捨之情。
14樓:寶寶
借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景物表達作者對被貶僻壤的王昌齡的同情和悲痛。
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15樓:黛妮
一、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由於詩人李白,在揚州聽說王昌齡被貶的訊息,不禁感同身受,選用了當地的兩種景物,來烘托悲涼氣氛,一個是楊花,一個就是子規,楊花如今叫柳絮,子規則是杜鵑鳥,因它的叫聲總是像是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當時的李白看著飄搖的柳絮,悲鳴著的子規,又擔憂遠方的友人,心裡很是悲痛。
二、附原文如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隨風 一作:隨君)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三、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6樓:♂淡紫々夢境
「楊花」指的是柳絮,好像是柳絮飄飄灑灑,顯出傷感之情,(淚?)「子規啼」是指哀音。
17樓:小破狗狗
二哥!在一起?這麼樣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作者為什麼要寫「楊花」「子規」
18樓:匿名使用者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由於詩人李白,在揚州聽說王昌齡被貶的訊息,不禁感同身受,選用了當地的兩種景物,來烘托悲涼氣氛,一個是楊花,一個就是子規,楊花如今叫柳絮,子規則是杜鵑鳥,因它的叫聲總是像是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當時的李白看著飄搖的柳絮,悲鳴著的子規,又擔憂遠方的友人,心裡很是悲痛。
19樓:佳人醉月
楊花即柳絮,柳絮紛飛,既點出了時節特點,又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
而子規即是杜鵑,相傳為蜀帝杜宇死後精血所化,杜鵑啼血表達了一種悲傷的心境.此處王昌齡左遷即貶官到龍標,地處荒涼,詩人用「楊花」、「子規」兩種意象意在表達對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同時結合自身的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際遇,體現了內心的哀傷.
20樓:匿名使用者
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
21樓:刑梅花桐昭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從楊花落儘子規啼寫起,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詩人採用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表達了作者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與對老友的思念,對老朋友被貶深表同情之意。
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 首句寫景,作者為什麼點出「楊花」和「子規」?
22樓:匿名使用者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暗含飄零之感,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楊花,其漂泊無定,詩中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又叫杜鵑,布穀鳥的別稱。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這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悽苦,臆想出來的故事。
本篇詠寫子規,就從這個故事落筆,設想杜鵑鳥離去繁華的國土,年復一年地四處飄蕩。
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 首句寫景,作者為什麼點出「楊花」和「子規」?拜託各位大神
23樓:鄙視咖啡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暗含飄零之感,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楊花,其漂泊無定,詩中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又叫杜鵑,布穀鳥的別稱。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
這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悽苦,臆想出來的故事。本篇詠寫子規,就從這個故事落筆,設想杜鵑鳥離去繁華的國土,年復一年地四處飄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意思
唐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作者 李白 701 762 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 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蹟不詳。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 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全詩意思
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註釋 王昌齡 唐代詩人,天寶 唐玄宗年號,742 756 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裡既有對bai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du,也有對當時zhi現實的憤慨不平dao,有懇 切的思念版,也有熱誠的關懷。這是一權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