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兒有史鐵生作品的段落 簡潔 和讀後感?隨便那本都可以,只要

2021-03-21 05:17:28 字數 5599 閱讀 4447

1樓:秋風渡水

《我的夢想》讀後感

這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寫了一個重病纏身的母親,為了兒子能堅強地生活下去,隱瞞了自己「到了那種田地」的肝癌,無微不至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最後母親猝然去世,連最後一面「我」也沒有見到,只能給「我」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愛是包容的。「我」因為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失去雙腿,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但是「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我學了這篇文章以後,被這位母親深深地打動了。多麼偉大、無私的母愛啊!於是,我想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的媽媽也是多麼地愛我呀!雖然有時候我會嫌她太羅嗦了,但這不正是母愛的表現嗎?

多動人多催人淚下的偉大母愛故事!仔細一想,世界上的母親哪有不愛兒女的呢?母親們不辭勞苦地養育自己的兒女**,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卻不是圖報酬,有時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得不到,但她們什麼時候抱怨過?

她們還不只是一心希望自己的兒女成才?每個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多任性放肆,母親們總會容忍他們、包容他們、體諒他們。儘管有時兒女們犯了錯、母親責罵他們,還不一樣是為他們好嗎?

母親們就像一把把不聞不問的雨傘,永遠為兒女們開啟著,為他們擋風擋雨;母親們寧願自己受風雨摧殘,也不願意讓兒女受到一絲傷害。母親們對兒女說的任何一句話都是善意的,希望給兒女們指出一條光明的路。母親們但願永遠陪伴兒女共度時光,但她們從不自私,從不把兒女硬留在自己身邊,而是永遠在兒女的身邊當「守護神」。

其實母愛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是母親覺得這樣做對孩子好她們才會去做的。親愛的媽媽,如果長大了我是詩人,我一定會讚美你;如果我是歌手,我一定會歌頌你

秋天的懷念》讀後感

青明就要到了,我的父母和我們的孩都沒有了,我用什麼語言吊念他們呢?

2樓:才華橫溢的妖姬

焚香在墓前,縷縷都是難言的痛;酹酒在墳頭,滴滴都是傷心的淚;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離別的情;叩首在墳頭,次次都是難捨的愁。清明節到了,願逝者永安息!

史鐵生作品 讀書筆記 有段落句子、賞析的摘抄式筆記

3樓:匿名使用者

或許是父親與他兼有同一種身份,又或者是對自身隱疾的憂心,史鐵生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自然而然的閱讀他,有意無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尋找契合點。一個身體走入絕境的人,在冥想和回憶中,寫盡了生之曲折。

高中語文課上學習《我與地壇》,集體誦讀,聲音朗朗迴盪在秋天的教室裡。文中有一個詞語叫作「熨帖」,老師反覆強調「熨」的讀音,它是一枚多音字。哪知後來,我在心中一遍遍默誦《我與地壇》的開頭,腦中想象著一輛冰冷的輪椅在園中來回穿梭,落葉飄蕩無所定向,「熨帖」竟成了我對史鐵生文字最強烈的感覺。

再讀一遍《合歡樹》或者《秋天的懷念》,哪怕《老海棠樹》,都能默默的將淚水隱而不發。我總是記得他寫母親:「我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

」年歲如此,這一句就足以讓我動容。如果有天父母皆離我而去,這世界便又多了一個徹底的孤兒。像恐懼死亡一樣恐懼那一天的來臨,我做的越來越多的不過是看著手機日曆,計算著下次三人團聚的時刻。

煮一次火鍋,下一盤棋,就夠。

在《活著的事》這本散文集裡,彷彿所有的文字都是足不出戶寫成,思緒卻不知神遊何方。人間所有難以解答的事都被他想了個遍。禪宗和哲思,並不能解開我根深蒂固的心結——我知這心結還需自己解。

《活著的事》書摘:

白晝有一種魔力,常使人為了一個姓名的牽連而拘謹、猶豫,甚至於慌不擇路。一俟白晝的魔法遁去,夜的自由到來,姓名脫落為一張扁平的畫皮,剩下的東西才漸漸與我重合,雖似朦朧飄渺了,卻真實起來。這無論對於獨處,還是對於寫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環境。

他想要一棵樹的影子,要不到手。他想要母親永不離開,卻遭到斷喝。他希望眾人都對他喝彩,但眾人視他為一粒塵埃。我看著史鐵生幼時的**,常於心底釀出一股冷笑:將來有他的罪受。

不要相信羞恥,也別相信淫蕩,愛的領域裡壓根就沒他們的湯喝。任何奇詭的性的言辭,一旦成為愛的表達,那便是魔鬼歸順了上帝的時刻……譴責者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

所以我這樣想: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出真實的他人(所謂血肉豐滿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前人也這樣說過。

我不斷的眺望那最初所在:一方藍天,一條小街,陽光中飄渺可聞的一縷鐘聲,於恐懼與好奇之中鋪築成無限。因而我看著他的背景,看著他的心流一再進入黑暗,死也不是結束。

只有一句話是他的保佑:「看不見而信的人是有福的。」

樓主看行不?給點分嘛!

我是初一的,求隨便一本史鐵生的作品的讀後感,600字左右,不要太深奧?,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作者「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深刻體會到了人生中隱藏著的常人感受不到的痛苦。面對如此從未經歷過的痛苦,作者勇敢地選擇了積極的面對它,並開始思考人生,思考生命。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在我心中滲透得徹底。」只有到了那最關鍵的一刻,人的心才會有所覺悟,但是到了那時,一切都晚了,我們已無力挽回。

對每個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對於這僅有的一次,我們應該要學會積極地、好好地把握它。對於每一堂課,每一次任務,每一項作業,我們都要積極地面對它,而不是刻意地去躲避。

選擇逃避,總有一天你會為此流出悔恨的淚水!

死對我們來說是必然的。「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逐步走向死亡。」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而不虛空。

作者史鐵生從地壇這個特定的環境中,感悟了人的生死只是上帝或自然法則的一種安排,通過深沉的哲學思考,滲透了生命的真諦,完成了一次最艱難的思想飛躍,變得不再畏懼死亡,而是能坦然地迎接死亡這一現實。

所以,他最終振作起來了。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而他卻用自己的毅力與正確的態度開啟了一扇窗。這種頑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史鐵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5樓:

史鐵生主要作品:

《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務虛筆記》、《法學教授及其夫人》、《老屋小記》、《奶奶的星星》、《來到人間》、《合歡樹》、《病隙碎筆》、《命若琴絃》、《原罪·宿命》、《鐘聲》、《我的丁一之旅》、《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中篇1或短篇4》等。

其中以《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合歡樹》尤為出名

6樓:惜墨_卿

《好運設計》 春風文藝出版社(2023年3月初版)

《務虛筆記》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2023年出版)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廣州出版社(2023年出版)

《往事:史鐵生作品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插隊的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合歡樹》 山東文藝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宿命的寫作》 山東文藝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散文雜文》 華文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我的丁一之旅》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關於一部以電影為舞臺背景的戲劇之設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活著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23年4月出版)

《以前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23年4月出版)

《寫作的事》史鐵生 東方出版中心(2023年4月出版)

《史鐵生自選集》 海南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務虛筆記:中國當代名家長篇**代表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插圖珍藏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信與問:史鐵生書信序文集》 花城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2023年1月出版)

《我與地壇》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命若琴絃》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原罪·宿命》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病隙碎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史鐵生**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

《扶輪問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妄想電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7樓:匿名使用者

史鐵生,生於2023年1月4日,北京人。2023年畢業於清華附中,2023年赴延安鄉村插隊務農,2023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曾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2023年開始發表作品,202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長篇**《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短篇**集《命若琴絃》,散文集《我與地壇》《記憶與印象》《扶輪問路》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2023年、2023年全國優秀短篇**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長篇隨筆《病隙碎筆》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及華語傳媒大獎2023年年度傑出成就獎。

《史鐵生作品集》讀後感

讀史鐵生的作品起讀後感怎麼起,有點寓意

8樓:youthful不悔

或許是父親與他兼有同一種身份,又或者是對自身隱疾的憂心,史鐵生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自然而然的閱讀他,有意無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尋找契合點.一個身體走入絕境的人,在冥想和回憶中,寫盡了生之曲折.

高中語文課上學習《我與地壇》,集體誦讀,聲音朗朗迴盪在秋天的教室裡.文中有一個詞語叫作「熨帖」,老師反覆強調「熨」的讀音,它是一枚多音字.哪知後來,我在心中一遍遍默誦《我與地壇》的開頭,腦中想象著一輛冰冷的輪椅在園中來回穿梭,落葉飄蕩無所定向,「熨帖」竟成了我對史鐵生文字最強烈的感覺.

再讀一遍《合歡樹》或者《秋天的懷念》,哪怕《老海棠樹》,都能默默的將淚水隱而不發.我總是記得他寫母親:「我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

」年歲如此,這一句就足以讓我動容.如果有天父母皆離我而去,這世界便又多了一個徹底的孤兒.像恐懼死亡一樣恐懼那一天的來臨,我做的越來越多的不過是看著手機日曆,計算著下次三人團聚的時刻.

煮一次火鍋,下一盤棋,就夠.

在《活著的事》這本散文集裡,彷彿所有的文字都是足不出戶寫成,思緒卻不知神遊何方.人間所有難以解答的事都被他想了個遍.禪宗和哲思,並不能解開我根深蒂固的心結——我知這心結還需自己解.

《活著的事》書摘:

白晝有一種魔力,常使人為了一個姓名的牽連而拘謹、猶豫,甚至於慌不擇路.一俟白晝的魔法遁去,夜的自由到來,姓名脫落為一張扁平的畫皮,剩下的東西才漸漸與我重合,雖似朦朧飄渺了,卻真實起來.這無論對於獨處,還是對於寫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環境.

他想要一棵樹的影子,要不到手.他想要母親永不離開,卻遭到斷喝.他希望眾人都對他喝彩,但眾人視他為一粒塵埃.我看著史鐵生幼時的**,常於心底釀出一股冷笑:將來有他的罪受.

不要相信羞恥,也別相信淫蕩,愛的領域裡壓根就沒他們的湯喝.任何奇詭的性的言辭,一旦成為愛的表達,那便是魔鬼歸順了上帝的時刻……譴責者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

所以我這樣想: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出真實的他人(所謂血肉豐滿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前人也這樣說過.

我不斷的眺望那最初所在:一方藍天,一條小街,陽光中飄渺可聞的一縷鐘聲,於恐懼與好奇之中鋪築成無限.因而我看著他的背景,看著他的心流一再進入黑暗,死也不是結束.

只有一句話是他的保佑:「看不見而信的人是有福的.」

史鐵生的全部作品有那些史鐵生有哪些作品?

史鐵生的主要作品有 我與地壇 務虛筆記 病隙碎筆 等。我與地壇 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江蘇 鳳凰 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對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

有哪些日本作家的作品值得一讀日本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請推薦一下

喜歡比較輕鬆好看的,石田衣良。喜歡比較沉緩安靜的,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喜歡知名的,村上春樹。喜歡愛情的,江國香織。喜歡情愛的,渡邊淳一。喜歡獵奇的,乙一。喜歡糾結的,東野圭吾。喜歡傳統點的,水上勉。喜歡勵志的,乙武洋匡。喜歡童話,安房直子 1 東野圭吾人物簡介 東野圭吾 higashino kei...

文字和作品有什麼不同,文字與作品的區別與聯絡

文字一詞含義豐富而不易界定,給實際運用和理解帶來一定困難。可以一般地說,文字是語言的實際運用形態。文字 text 是書面語言的表現形式,從文學的角度說,通常是具有完整 系統含義 message 的一個句子或多個句子的組合。一個文字可以是一個句子 sentence 一個段落 paragraph 或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