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山水畫派亦稱「江南山水畫派」或「南五代 董源山水畫作品宗山水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董源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氣;建業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
」米芾《畫史》也說 :「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為一代宗師,世稱 :
「董巨」。惠崇和趙令穰的小景,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雲山」,畫京口一帶景色,顯出此派新貌 。
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澗)等,屬南畫體系,至元代而大盛。
五代時期所形成的南 北山水畫派的代表是誰?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2樓:至邪魔尊王
五代、北宋的山水畫
五代、北宋時期是山水畫大發展到日趨成熟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山水畫,風格紛呈,畫家眾多,代表著五代傑出山水畫水準的關鍵人物就是畫史上常提及的「荊、關、董、巨」。
"荊」是指荊浩、「關」是指關同,「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荊浩、關同是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董源和巨然則是南方山水畫派的魁首。
以荊浩、關同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
總之,北方山水畫派的幾位畫家是各有特點;關同的「峭拔」、李成的「曠遠」范寬的「雄傑」、歷來被稱為「三家山水」,他們都因為各具個性而自成一體,而三家又都**於荊浩,表現雄偉峻厚、風骨峭拔的突兒巨壑,用硬性的「釘頭皴」、「雨點皴」、「條子皴」描繪出北方石質堅凝的山體,是他們共同的特色。所以,他們共同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畫中的北方流派,與以柔性線條描繪平緩溫潤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畫派」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南方山水畫派
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南方山水畫,表現的是江南一帶的丘陵坡巒,尤以南京一帶的風景為依據。由於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層,所以,在表現技法上,又創立了能夠體現南方山水特點的「披麻皴」。這種由董源創立的「披麻皴」技法,對後世影響極大,「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明代"吳門畫派"的沈周、文徵明,"淞江畫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濤),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受其影響。
整個清代三百年的山水畫,也幾乎全都籠罩於「披麻皴」的表現形式之下,繼承者甚多,董源可謂是江南山水畫派的開山祖。
米芾、米友仁的"米家山水"
北宋的中、後期,畫壇上正式有了「士人畫」的提法,也即為後世所說的「文人畫」。早在南北朝樑時,蕭賁曾作山水,就稱是「學不為人,自娛而已」,這種用於「自娛」的筆墨遊戲不過是文人士大夫在公事之餘,信筆塗抹,隨意點染,用來消遣的一種方式。發展到北宋,表現在山水畫中的文人墨戲,最典型的形式莫過於米芾、米友仁父子創立的「米點山水」了。
後人遂將米芾稱為"大米",將米友仁稱為"小米",畫史上稱為"二米"。
「二米」的米點雲山對後世文人畫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元代的高克慕、趙孟俯、黃公望,明代的沈周、文徵明、陳淳、董其昌乃至淞江畫派、婁東畫派、虞山畫派及「金陵八家」的龔賢等諸多文人畫家,在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或整體,或區域性,都能覓見「米點」的蹤跡。所以說,米家父子的雲山墨戲·的「米點山水」,是繼展子虔、李思訓青綠山水流派,荊浩、關同北方山水流派和董源、巨然江南山水畫派之後的又一個新穎的,突破常規的技法流派,這是文人士大夫進一步參與山水繪畫的結果,是北宋後期突破前人創立的又一種風格。
董其昌說「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耳」。「二米」的畫法屬於水墨寫意山水,這種以點代皴,積點成片的技法,畫史稱其是「以點綴以成形」。米點山水的創立,積極意義是把水墨山水畫技巧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把先前山水畫追求可望、可行、可遊、可居的完全寫實風格向著更高的精神境界邁進,也是審美意識從具象到抽象發展的一次質的飛躍,因此,米芾父子的功績在畫史上是顯而易見的。
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縱24.8釐米,橫528.7釐米,絹本設色畫。
這幅十二世紀初所作的著名風俗畫,真實地描繪了北宋清明時節繁榮熱鬧的都市生活。其中許多場面可以和《東京夢華錄》等史籍記載的情況相映證。
這幅畫的藝術性也極為高超。作者採用手卷的橫式構圖,將極為複雜的場景,如鄉野、城市、街道、店鋪、茶坊、酒肆、歡樓、舟船、栱橋和城樓描繪的一絲不苟,比例結構合理準確,圖中的行者、官紳、大賈、文人、市民等五百餘位人物,也描繪的神態各異,似喧鬧有聲,十分精妙。
張擇端是活動於南北宋之交的畫家,生卒年不詳,山東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徽宗時期翰林圖畫院畫家,尤擅界畫。
水墨剛勁的南宋山水畫
南宋的山水畫和北宋的山水畫完全不同,水墨蒼勁的大斧劈山水和「邊角」式的截景構圖體現南宋山水特定的時代性,帶有明顯的時代風格。因此,在書畫鑑賞中,南宋山水畫、北宋山水畫是界線分明的兩個不同概念,決不可混為一談而統稱為「宋人山水」。王世貞在《藝苑巵言》中說,山水畫至「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在這「一變」中,能承上啟下,起著關鍵作用的開派畫家則是北宋末到南宋初的畫院畫家李唐。
其餘四家劉鬆華、馬遠、夏圭也對後世起到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小結山水畫發展至南宋末,基本可以作一個小結。至此,中國山水畫的技法可以說已臻完備和成熟。
五代時期所形成的南 北山水畫派的代表是誰?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3樓:朵朵花果
五代、北宋時期是山水畫大發展到日趨成熟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山水畫,風格紛呈,畫家眾多,代表著五代傑出山水畫水準的關鍵人物就是畫史上常提及的「荊、關、董、巨」。
"荊」是指荊浩、「關」是指關同,「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荊浩、關同是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董源和巨然則是南方山水畫派的魁首。
一、以荊浩、關同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
總之,北方山水畫派的幾位畫家是各有特點;關同的「峭拔」、李成的「曠遠」范寬的「雄傑」、歷來被稱為「三家山水」,他們都因為各具個性而自成一體,而三家又都**於荊浩,表現雄偉峻厚、風骨峭拔的突兒巨壑,用硬性的「釘頭皴」、「雨點皴」、「條子皴」描繪出北方石質堅凝的山體,是他們共同的特色。所以,他們共同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畫中的北方流派,與以柔性線條描繪平緩溫潤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畫派」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二、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南方山水畫派
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南方山水畫,表現的是江南一帶的丘陵坡巒,尤以南京一帶的風景為依據。由於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層,所以,在表現技法上,又創立了能夠體現南方山水特點的「披麻皴」。這種由董源創立的「披麻皴」技法,對後世影響極大,「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明代"吳門畫派"的沈周、文徵明,"淞江畫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濤),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受其影響。
整個清代三百年的山水畫,也幾乎全都籠罩於「披麻皴」的表現形式之下,繼承者甚多,董源可謂是江南山水畫派的開山祖。
4樓:與君南
南方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特點是多表現江南的土山,筆法婉轉,皴法柔和。北方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特定是多畫大山巨石,筆格遒勁,剛健有力。後世稱之為荊關董巨四大家。
五代時期所形成的南 北山水畫派的代表是誰?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5樓:曦月
「荊關董巨」四大家
荊浩和關仝代表北方山水畫派,開創了獨特的構圖形式,善於描寫雄偉壯美的全景式山水。
以董源、巨然為代表江南山水畫派,善於表現江南景色,體現風雨的變化。
作為中國山水畫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在此時得到了很大發展,墨法逐漸豐富,水墨和水墨著色的山水畫已發展成熟。
五代時期中國山水畫格局和對後世的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
特別是荊浩的《匡廬圖》的出現,在山水畫發展技法上,突破了隋唐之後山水畫大多數侷限於勾填和有勾無皴的畫法,開啟了注重皴法的水墨山水畫的法門,這是中國山水畫自形成以來第一次重大的變革和創新。後來經過董源和巨然等的努力,使皴法更加豐富多樣和成熟,從而確立了中國式山水畫的獨特的表現方法。
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南方山水畫派
在表現技法上,又創立了能夠體現南方山水特點的「披麻皴」。這種由董源創立的「披麻皴」技法,對後世影響極大。「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明代"吳門畫派"的沈周、文徵明,"淞江畫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濤),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受其影響。
整個清代三百年的山水畫,也幾乎全都籠罩於「披麻皴」的表現形式之下,繼承者甚多,董源可謂是江南山水畫派的開山鼻祖。以董、巨為代表的南方山水畫派的影響是深遠的,其山水畫藝術為後世的藝術家們繼承發展。
北方的荊浩以雄強之勢影響深遠,著有《筆法記》一書。提出「氣、韻、思、景、筆、墨六要」,對「六法」有所發展,關仝是荊浩的繼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風格影響久遠。巨然繼承了董源的衣缽。
他們一直影響到後來各個時代,以至發展成南北宗說。
五代十國山水畫的主要藝術特徵是什麼?
7樓:紫月巧克力
五代十國的繪畫,上承唐朝餘緒,下開宋代新風,是個承上啟下時代。當時,中原地區戰亂頻繁,畫壇比較寂寥,南唐和西蜀社會相對安定,相繼建立畫院,創作興盛一時。
五代山水畫有重大發展和變化,水墨或水墨淡彩山水發展成熟,並形成南、北兩大山水畫派系。北方山水畫派以荊浩、關仝為代表,善繪雄偉壯美的北方大山大水,作全景式高遠構圖,筆墨勁峭雄健;南方山水畫派以董源、王然為代表,喜寫平淡天真、滋潤秀麗的江南景色,多平遠構圖,筆墨圓潤輕淡。兩大畫派風格迥異,對後世均有重大影響。
但兩者也有共同的時代特色,對取景真實自然,顯現山石結構、質感、紋理的皴法趨於成熟,墨色變化也較豐富。著名的畫家有後樑荊浩、關仝,南唐董源、巨然,以及南唐趙幹、衛賢等人的山水樓閣畫。
中國藝術史 五代時期著名的山水畫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8樓:匿名使用者
五代十國的繪畫,上承唐朝餘緒,下開宋代新風,是個承上啟下時代。當時,中原地區戰亂頻繁,畫壇比較寂寥,南唐和西蜀社會相對安定,相繼建立畫院,創作興盛一時。
五代山水畫有重大發展和變化,水墨或水墨淡彩山水發展成熟,並形成南、北兩大山水畫派系。北方山水畫派以荊浩、關仝為代表,善繪雄偉壯美的北方大山大水,作全景式高遠構圖,筆墨勁峭雄健;南方山水畫派以董源、王然為代表,喜寫平淡天真、滋潤秀麗的江南景色,多平遠構圖,筆墨圓潤輕淡。兩大畫派風格迥異,對後世均有重大影響。
但兩者也有共同的時代特色,對取景真實自然,顯現山石結構、質感、紋理的皴法趨於成熟,墨色變化也較豐富。著名的畫家有後樑荊浩、關仝,南唐董源、巨然,以及南唐趙幹、衛賢等人的山水樓閣畫。
五代十國和南北朝有什麼區別,南北朝與五代十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們是相同的嗎?
時間不一樣啊,南北朝是晉之後,五代十國是唐之後 南北朝與五代十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們是相同的嗎?五代十國是安史之亂的原因 雖然沒有直接讓唐朝滅亡,但是讓唐朝元氣大傷 產生的,南北朝是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產生的五胡亂華,八王之亂致使西晉朝廷元氣大傷,胡人趁機作亂 後產生的 南北朝是在東晉後,出現的南北...
什麼是五代十國,什麼是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 907年 960年 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定都於開封和洛陽的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以及割據於西蜀 江南 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五代指這五個位於中原的王朝,正統史學家們一般稱五代為中原王朝,十國為割據政權,五代並不是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介於唐宋之間的特...
五代後唐史,五代十國中的後唐和唐朝有什麼關係?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5個國家。即後梁,後唐 後晉,後漢和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周建立。五代就結束了,而在唐末,五代即除去中原地區之外,存在著許多割據的勢力,這些被後世就稱為十國了,也就是歷史的有一段階段叫做五代十國。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