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2021-03-22 09:04:35 字數 5644 閱讀 5616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

《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

」《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

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

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2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3樓:匿名使用者

紀念楚國屈原啊,不過現在有點納悶 屈原是投的汨羅江,還是韓國漢江......

怎麼韓國一直說使他們的...

4樓:蓮花妹妹

紀念屈原啊!為了不讓屈原在水中被魚兒吃掉人們會在端午這天投進粽子

中國人為什麼過端午節?

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6樓:敏秀雲魯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中國人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7樓:閒擲葡萄

一、端午節食用粽子是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

二、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一心復興楚國,但無奈楚王聽信讒言疏遠、流放他,在得知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後,他自沉汨羅江。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三、當然這是流傳很廣、很深遠的一個民間傳說。其實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才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8樓:nicole_fong綠

子: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人們可以瞭解到,屈原是楚國的大臣。

屈原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

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據悉,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

人們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節日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為什麼包粽子?民間也有其他的一些說法,但是,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為了表示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在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一個特定的節日習俗,無論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會在這一天吃粽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通過吃粽子來祭奠屈原。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依然承襲著傳統。都會選擇在端午節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這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精神的慰藉。

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儘管不同的地區,粽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不是吃粽子

最早是往水裡扔粽子給魚吃,為了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

到後來,就自己吃了

10樓:秒兔**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直至今日,我們除了吃粽子,還會划龍舟,這些傳統節日活動一直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子子孫孫……

11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紀念一個叫賢巨原的大巨,因為他投入江河裡,人們為了他的屍體不被魚吃掉,都會往江河裡扔粽子,然後,每年五月五日都要吃粽子

12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為了紀念屈原,才會包粽子。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是要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

14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要用葦葉包裹,屈原痛心難忍憐惜國人與家人以及親朋好友,跳河自殺!屍體飄至蘆葦蕩中,頭向上腳向下如同活人游泳在水中,被一漁民發現而且屍體周圍?魚群環繞,?

魚且不去叮咬屍體,漁民見狀不顧??心驚撒網捕魚,倉滿而歸!次日又去滿倉而歸!

第三天被同村一漁民尾隨發現,見到實情後也滿倉而歸。兩人第四天被眾漁民發現,哄搶魚?散,第五天清晨,都早起前去也未見有魚群,眾人商議趕快包官尋找家人,後被人認出運於岸上安葬。

後來這個村子裡的漁民 就用葦葉包裹酒米做魚餌丟入河中,後來有更多的人聽說屈原投河自盡,又聞有很多人往河裡投糯米糰子,所以越傳越廣,模仿的人越來越多,也是屈原的人品眾人皆知,所以有很多人不惜代價流傳至今!

還有一種說法是被屈原嚴辦過的**,為了解氣說是蟾蜍過端午,能躲一時是一時!可見人心叵測,再好的人都有眾說紛紜~

15樓:匿名使用者

。。。。。。。分一的作業裡吻你吻戲份子錢

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16樓:佟桂蘭師君

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屈原死之前人們就過端午,只不過趕巧了他端午投江 。不吃粽子也得過端午,不賽龍舟也得過端午,屈原不死也得過端午

中國人過端午節主要目的是什麼??

17樓:匿名使用者

拜傳統佳節所賜,6月又迎來一個小長假。對於端午節,最激動的可能還是粽子商,終於賣粽子也可以像賣月餅那樣,一年有一次發財的機會了。於是,長期以來只有幾元一個的粽子,也在市面上出現了天價品種,餡料有鮑魚、魚翅不一而足。

但是經過了清明、五一兩次不長不短的假日,大多數人有點納悶,這三天到底該幹什麼?去旅遊時間不夠長,走親戚又嫌太頻繁。尤其是端午節,人們很難想起來,在這個節日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特殊活動。

而清明還可以掃墓踏青,中秋可團圓賞月。

如果說韓國人把端午祭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侵犯了中國人的專利,不如說中國人把端午代表的意義遺忘得太久,以至於現在的年輕人連粽子也不會包,更談不上喝雄黃酒防傳染病,掛艾草薰蚊蟲這樣一些端午舊俗了。

回想百年千年之前,中國人的端午未必放假,但是每到此時,家家戶戶包粽子、看賽龍船。他們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而死的屈原大夫,他苦諫楚懷王勿入秦不果,憾朝中群小肆囂而自投汨羅江,楚民為護屈原之軀不為大魚所噬,乃裹粽餵魚,而演變為後世之賽龍舟及包粽子。這位愛國詩人代表著傳統士大夫的崇高情操——忠貞、愛國。

時隔數千年,現代中國把端午節設為全民休假日,其目的之一應該就是希望傳統文化精神,可以在人們的空餘時間中復興。清明和中秋,都是中國人對家的眷戀之情而凝聚的節日,而端午則是這種精神的延伸,從愛家到愛國,構成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三天的假日只是復興傳統假日的開始,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來重新喚起人們的文化記憶。好在有了這個開始,即使是天價的粽子也在提醒食客,過端午節了。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騙中國人,為什麼都說中國人喜歡騙自己人 ?

中國人特別喜歡忽悠自己人是因為欺負大眾化的無知,對於國外市場模糊。特別是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就因為自己多點在國外的生活經驗就喜歡忽悠自己人 說來說去大多是為了錢 中國人一直有個傳統 就是自己人搞自己人特別厲害 搞別人就不行了 你看中國歷史上一直是打內戰都特牛 抵抗外國就不牛了 中國人好騙 你指的是中...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虛偽,中國人為什麼這麼虛偽

太虛偽了,虛偽能做官,但虛偽只能代表虛偽的人 我才十幾歲 我就要戴上偽善的面具 不可能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世上有好人就一定有壞人。中國人為什麼那麼虛偽客套?凡事要以一顆平常抄心去襲看事,正確的對待與自己相關的人和事.通過不同的經歷,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樂觀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或事,讓自...

為什麼中國要過聖誕節,聖誕節?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聖誕節?

聖誕節為什麼要聖誕樹?中國人過聖誕節,其原因,一是隨著改革開放,外國人越來越多,聖誕節也就隨著西方的外國的的增多而逐漸被國人所認知。二是商業的炒作。可以說,聖誕在中國的全面流行,商業炒作起了最大的作用。這是 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甚至連七月七都變成了中國的情人節,為的是商業利益。三是年青人趕時新。什麼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