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為了紀念那位歷史人物,有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歷?為了紀念那個歷史人物?

2021-03-23 09:32:54 字數 5604 閱讀 4524

1樓:名字太難起了

清明節不是為了紀念某位歷史人物,而是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的禮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目前民間比較一致的認識是:寒食節是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而設的。節日起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

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

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晒晒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

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

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

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

「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認可,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

五、六日,民俗於此期間掃墓。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有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歷?為了紀念那個歷史人物?

3樓:蕭love曇

清明節最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後來廣泛用於祭祀。

清明節的來歷: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揹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掃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從唐朝開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著密切聯絡,所以培墓是極為重要的祭奠儀式。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是不是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和那些去世的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犧牲的烈士和去世的親人

5樓:匿名使用者

貓小帥故事:清明節的由來,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6樓:柴米油鹽才是

貓小帥兒童早教動畫,清明節的由來

7樓:_難舍的情懷

祭奠自己的祖先 為家人祈福

也叫作 掃墓!

8樓:邢志信

清明節為了紀念邢志信的日子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9樓:老表有點呈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其由來如下:

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國外,生計難尋。餓的暈倒在路上,此時,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可此時,以前捨命救他的介子推卻早已病死,為了紀念他,晉文公將他死去的日子定為清明節,並流傳至今。

10樓:sky壞小孩

清明節不是為了紀念誰,而是為了悼念先祖,懷念先人。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11樓:昨日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12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又名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臣子介子推。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的上方,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13樓:heart琅小

傳言清明節與紀念介子推有關,但是清明作為一個節氣,遠在周代之前已經確定,所以二者並沒有關係。

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郊外踏青時舉行「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14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最初只是一個節氣的名稱,並不是要紀念誰。《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

「清明」節氣由此得名。清明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古人根據天象物候、四季迴圈確定出的節氣。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15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紀念介子推。

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的「清明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哪位名人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有清明前一天copy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第一個清明掃墓的:晉文公 第一個清明被掃墓的:介子推

17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

18樓:匿名使用者

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清明是一個懷念故人的日子,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誰?

19樓:名字太難起了

清明節不是為了紀念某位歷史人物,而是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的禮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

20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介子推,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讓人們在清明前一天只吃寒食,所以清明節的前一天叫「寒食節」,後來,人們把清明和寒食兩個節日合而為一。

21樓:古方紅糖

不是為了紀念一個具體的人,而是為了紀念祖先。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墓祭」禮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

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和誰,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幾為名人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和伍子胥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幾為名人?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二丫小妙招 關於端午節紀念誰,你真的瞭解嗎?百家號 2019.05.29 屈原 伍子胥 曹娥和秋瑾 1屈原...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幾為名人

為了紀念屈原啊!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稱 端五 也就如稱 初五 端五的 五 字又與 午 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 午 月。又因午時為 陽辰 所以端五也叫 端陽 五月五日,月 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 夏節 浴蘭節 女兒節...

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誰的呢,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復活嗎

聖誕節是 教耶穌的生日。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數 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 後百餘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