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和英語有什麼不同,漢語和英語有什麼區別

2021-03-24 18:16:48 字數 5074 閱讀 8927

1樓:小小小白

一、語言型別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資訊,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註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複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線,整個句子儘管表面上看錯綜複雜卻是一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裡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六、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2樓:匿名使用者

英語與中文在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例l:「是」還是「否」——思維方式差異

是非問句在漢語和英語中都很常用,看起來也很簡單,但對是非問句的應答卻反映出不同語言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如有一次老師組織外國學生去頤和園遊覽,當老師聽說一個叫約翰的學生不去時,想確認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去,就問:「約翰,你不去嗎?

」約翰回答說:「不,我不去。」

約翰的回答顯然是不合漢語習慣的。這不是語法形式或詞語用法造成的偏誤,而是其本族語和漢語在對是非問句的應答「是」或「非」時的著眼點不同。漢語中回答是非問句時的「是」或「非」,是對提問者所說的話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

如對「你不去頤和園嗎?」的肯定回答是:「對/是的,我不去。

」否定回答是「不/誰說的,我去。」英語對是非問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不是針對對方,而是表達答話人自己「去」或者「不去」的意向。「去」則做肯定回答,「不去」則做否定回答,不考慮是否與問話者的語氣相承。

所以英語中回答「aren't you going to the summer palace?」時,或者是「yes,i am.」或音是「no,i am not.

」外國人用自己民族的思維習慣套用漢語,在回答「你不去頤和園嗎?」時,就出現了以上的語用失誤。

例2:「這星期六」還是「下星期六」

一次,一個外國學生拜訪他的中國老師,老師想請他吃飯,就說:「你下星期六來我家吃飯,好嗎?」學生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並約好了具體時間。

過了兩天,到了星期六,學生來了。老師感到很意外。由於毫無準備,老師很尷尬。

幸好跟這個學生很熟,於是就說:「前天我說的是下星期六請你。你看,今天我什麼也沒準備……」學生說:

「前天你說下星期六請我吃飯,不就是今天嗎?」

這場誤會完全是對「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不少教材中和課堂上,給學生講「上星期」就是「last week」,「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這樣講不能說錯,但在實際運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與英語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時卻不是對應的,其區別是英語和漢語觀察時間的參照點不同。

漢語中說「下星期六」時,是以說話時的那個星期為參照點。例如,說話時是星期四,那麼說「下星期六,就是指過了這個星期以後下一個星期的星期六。而英語則是以說話時的這一天為參照點。

假如說話時是星期三,那麼說「下星期六」是指過了星期三以後即將到來的那個星期六。於是就發生了上面所說的誤會。

與此類似的還有「去年x月」和「明年x月」的理解也不同。漢語是以說話時的年度為參照點,如現在(2023年)說「去年3月」,則是指2023年3月。而英語則以說話時的月份為參照點,如現在是l992年5月,那麼英語中的「last march」月份,即2023年3月。

由於觀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樣,造成語言運用中的差異,常常導致交際中的失誤。

例3:「這」不是「那」

我們在上課時,比如課堂討論,當老師介紹一個故事後讓學生髮表見解時,學生常說「那是老師講的故事,我認為……」或者在談完自己的觀點後說:「那就是我的意見,我說完了……」

這裡兩處「那」都使中國人感到彆扭。「這」(this)是近指,「那」(that)是遠指。漢族中用於總結即回指時,把剛剛過去的當做「近」,因而習慣用「這」,如說了一段話後常說;「這就是我的意見。

」英語則認為已經過去的就是「遠」,所以用「that」,學生說漢語時也按照英語的思維和觀察事物的習慣說成「那就是我的意見。」使中國人聽起來很不地道。

從以上個具體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國人學習漢語在語言-語用方面的失誤不是因違反語法規則或用詞不當而引起的,是使用漢語語言形式或詞語時因思維方式和習慣的不同或觀察事物的角度、範圍有差異而造成語言表達和理解上的失誤。

3樓:匿名使用者

中文是以字為單位然後組合起來,組成字的是筆畫和結構,很複雜,沒什麼規律可言。

而英語就那麼多字母,基本單位是單詞,是字母排列,並且有字根,意思有可循之處,但英語比漢語複雜的地方就是時態,漢語加上時間詞就能表示時態,但英文還要有動詞形式和狀語的變化,還有人稱,漢語沒有,英語第三人稱要用第三人稱單數等等,形式也要變化。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詞語組成不同,還有語言習慣不同,然後還有語法啊,很多很多。

漢語和英語有什麼區別

5樓:頓楊氏乘姬

「和」的中文是多義詞,相當於英文的下列詞彙:

表示並列關係:and

用作形容詞:gentle

「溫和」、mild

(柔和)、harmonious

(和諧)

用作名詞:peace

(和平)

surname

(姓和)

sum(總和)

japan

用作動詞:

draw

tie(和局/不分勝負)

用作介詞:with

(和...

[一起]

6樓:vealon雙子

我覺得漢語和英語的異多

語言的形成雖然有它們的共同點但因為受歷史,地理,文化等各種原因語言與語言間的不同之處表示的更為明顯。如語音,語法,語序等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就你坑!!!!(•̀へ •́ ╮ )!!!

8樓:周斌

英語闡述事物清晰度高,文言文對事理的敘述比較明確

9樓:小小小白

一、語言型別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資訊,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註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複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線,整個句子儘管表面上看錯綜複雜卻是一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裡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六、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英文和英語有什麼區別?(有補充)

10樓:南北浪人

區別很大。英文是英國語言的文字,文化。好比中國語文,是中國文化。

這不是誰都可以研究的。英語,就是英國人之間相互交流的語言工具。好比國語,是語言。

語言是人人都會的工具,只不過有人高明,有人笨拙而已。傻瓜都會語言。文字能看,語言能說。

看的是英文,說的是英語。寫下來的是英文歌曲,唱出來的是英語歌曲。作為普通百姓,建議我們學英語,日語,漢語,韓語,不要研究英文,日文,中文,韓文。

那是文學家們的事。您以為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英語有時是指英語的口語,英文有時是指其文字。不過它們沒有明確的分別,就像你說的英語歌曲和英文歌曲,主要是人們講話的習慣而言。

漢語是指漢民族創造和使用的語言。

國語是一個國家主要使用的語言。

普通話是向全國推廣的北京口音的漢語。

在現代中國而言它們當然是一樣啊。

至於很多假藥假生活用品等廣告應該與此無關。應該與國家的法律監管,人的道德素質和科學常識有關吧

英語文學和漢語文學的差異,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專業哪個更好?就業方向及實用性如何?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學特點。與西方文論話語的精確 明晰 分析 邏輯等特徵相比,中國文學往往顯得圓潤而不枯燥,蘊籍而不直露,綜合而不零碎。中國文學以委婉,微妙,簡雋,含蓄制勝 而西方文學則以直率 深刻 細膩制勝。隨著文化的融合,這種差異正在日益縮小。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專業哪個更好?就業方向及實用性如...

瑞思英語和其他英語機構有什麼不同?座標佛山,想了解一下

瑞思英語 是把復英語語言的制學習融入學科的bai學習中,像中國孩子學 du習母語中文zhi一樣,dao用英文來學習語文 數學 科學,提升孩子綜合素質。在瑞思的孩子,除了英語能力外,在邏輯思維 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方面會得到訓練和提升,同時在性格塑造和未來領導力上得到加強。這是孩子在未來道路上能走的...

有英語和漢語結合的好看的都行

可盈 可欣 可依。望採納,順便問一下你希望裡面包含哪些字,更方便給你取名字。來自英語的漢語詞彙有那些?如果是不太長的表達方式也行。最好是有中英文對照。求會英語或者經常在外服玩遊戲的起個英文的id好看有意思的,別俗裡俗氣的那種!最好附帶中文意思長短都行 100 thanatus 拉丁語死神,想裝還不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