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落魄的水手
顧隨先生最廣為流傳的一句箴言是:「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它有兩層意思,一層無外乎說,無生與有生,悲觀與樂觀,都是生命旅途上的客觀實在,無法迴避。
另一層卻具有轉化的含義,是指我們可能從對「無生」的覺悟中獲得將此生過得更充分的理由,並藉著對生命悲感的體驗,提升喜悅和滿足的能力。
顧先生學問如此容易使人迷戀,大概是因為他們擁抱了文學最重要的主題,即對人類有限之生活的悲憫敘寫,和對無限之精神的執著追求。後者吸引著智慧,前者中存有著深情。這衝突的兩端同樣意味豐富並值得擔當,可在負重前行的漫漫路上,很少有人能消化怨氣和懷疑,將有限與無限之間的平衡能力作為真正的人生成就。
顧先生的一生都充滿著波折,但在兩難的境況下,學術卻被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過往文學因他們的闡釋而能為當下提供支援,成為生活的真實註腳。
顧隨先生生於最動盪的時代,身體孱弱、心性敏感,且在15歲時,母親就因為婆婆的虐待而死去,所以他終生未能改變以悲傷為底色的心緒,其自號苦水大致也是因此。但由於能以哲學觀照命運,以佛教徒的慈悲化解悲哀,顧隨身經之悲,卻轉化成了他的作品對讀者的撫慰能力。
2樓:和諧de神話
這兩句話有點故事:
葉嘉瑩,一位不同凡響的女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凡是熱愛中國古典文化的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我是一個文化底子很淺的人,對於葉嘉瑩這個名字並不熟悉。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南方人物週刊》上讀到一篇介紹她的生活和事業的文章的。讀後頗多感慨!
葉嘉瑩一生酷愛中華古典文化,對其的研究造詣很深,著作豐厚。幾十年中她曾先後在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臺灣輔仁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以及加拿大等地向西方學子們講述中國古典詩詞之美。憑著深厚的中國古詩詞底蘊,她在講堂上隨心所欲、信馬由韁!
2023年她在天津南開大學講學時,可容三百人的教室根本無法滿足需要,臨時加的椅子排到了講臺邊上和教室門口,許多外校的學生也跑來聽葉老師的課,最後學校只好採取發聽課證的辦法來緩解。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學者,她的生活和家事卻異常的坎坷和辛酸。
葉嘉瑩早年就讀於輔仁大學,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代大家顧隨先生的影響踏上了詩詞之路。但是由於家庭的羈絆和拖累,丈夫性情的乖戾和暴怒,一家六口的生活重壓使她纖弱的身軀幾乎無以承受,在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她甚至想過要用煤氣來結束生命。
王國維曾說: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葉嘉瑩的一生最好地印證了這一句話。她的丈夫是一位原國民黨海軍文職人員,舉家輾轉到臺灣以後,被懷疑為「匪諜」而被關壓數年,出獄後的他性情大變,工作也總不能長久,對於葉嘉瑩的才華他是知之甚少。
生活了一輩子的夫妻就像是佰生人一樣。據說在晚年時一次看到妻子講課的錄影時他非常地驚奇,說:這是你在講課嗎?
下次我也去聽聽好不好?所以葉嘉瑩說,我的婚姻不是我的選擇,我的丈夫也不是我的選擇,可是她還是在潛心作學問之外,精心作好她的另外一個角色:賢妻良母。
這是她滿族葉赫那拉氏舊禮教所成就的結果。在她五十二歲應當享受天倫之年,她的女兒在結婚不到三年時由於車禍雙雙迂難,這致命的重擊又一次落在了她的身上,之後她把自己關在家中,拒絕一切友人的來訪,她的《哭女詩》———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一世逼人來,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代表了她當時的心境。
顧隨先生說過: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以無生之覺悟過有生之事業,葉老師在歷經世事無常艱難酸辛,痛徹之痛之後對此有了徹底地參悟!從此她再也沒有停下過自己的腳步,南來北往四處講學,向全世界播撒中華古典文化的美學種子,向海內外學子們講授中國的古典詩詞歌復。
葉老師是我們的做人的楷模,是中華女性的驕傲,常說人的一生中不如意者十之**,但是能如葉老師這樣面對一切艱辛苦難而不退縮的女性卻實太讓人欽佩了!她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女性之魂!
3樓:少昜
雖然對生命持悲觀的立場,但仍然對生活保持樂觀的態度。雖然明知生命什麼也不會留下,但仍然保持對成就的追求。
人生的意義,在於從空虛寂寞無聊中,活得現實豐滿自足。當覺察到人生的虛無,不是逃避,而是在此上建立美麗的家園,給心一個安處,以此實現人生的意義。
4樓:哥哥悍馬
顧隨先生說過兩句話:「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以無生之覺悟過有生之事業。」
顧隨先生:少年喪母,體弱,具有詩人敏感的心靈;同是閱讀廣泛,研究**、雜劇、書法、韻文、佛教禪理;是舊體詩人,中西學問兼修;老年時同在天津教書。
這是他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閱歷,說出的一句話單純的解釋字面意思沒有意思,建議你找一下他的傳記和文章看看,此話,我個人感覺深有禪意!
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我今天對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明白了,我開悟了,我就會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幻相。幻相是什麼?不真 實的,好像是,一會兒又沒有了。
**問你們,你們晚上睡覺的時候,白天的一幕一幕基本上都沒有了,叫幻相。所以,你既然知道幻相,你是開悟之人,你就會離相。
舉個簡單例子,你今天路過一個商場,人家說是賣名牌的,但是進去一看,裡面寫著都是仿製的名牌,那麼你知道這是幻覺,你就開始要離開這個商店了,因為你想買真 實的東西,你必須要離相。一個開悟的有智慧的人,知道這個世界的一切之後,必須離相。
離相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執著,不能有執著。一個人如果執著了, 就會有取捨。 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今天一定要做這件事情,我一定要賺 錢,我一定要怎麼樣」,好了,你就有取捨了。「我一定要讓我兒子考上什麼大學」,接下來,你難取難捨,取捨就來了。我今天一定要怎麼樣,最後你就會有取捨。
有取捨就會難過,就會擔心這些事情能否成功,這樣的話,你的心態就會慢慢地變化,整天執著在那些取捨當中,就是放不開啊。
如果你是一個開悟的學佛人,你要將取捨去除,然後轉成無得。無得是什麼?就是我沒有得到,我為什麼要去舍呢?
無得就是沒有得到,無得即無失啊。既然我沒有得到任何東西,我有什麼可以舍的呢?自己心裡很難過,我失去了,失去了什麼?
什麼都沒有失去,因為我們本來就沒有得到。
真正學佛的人,真心要盡顯,你想成為一個開悟者,你要儘量地顯示出你的真心真情真意,把人生真的東西多給別人一點。你們想想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受到全世界這麼多人的擁護,**靠的是什麼?**沒有什麼,**靠的是「真」,**就是跟人家說真話,就是真心勸你,就是真心對你好,哪怕你對**不好,**也是講真話,這就叫真心盡顯,**全部給你們顯化出來了,所以,外塵就不入了。
如果你完全是用真心真意對別人,你說說看,外面的灰塵怎麼會到你家呢?你天天真的在打掃你的房間,擦乾淨你的窗戶,外面的灰塵怎麼進得了你的家?你天天在修心,怎麼能夠有不好的東西能夠進入你的心田呢?
同樣道理,你就會無得無失,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真正的大智慧是真空無相。大智慧是什麼?真的對別人,空的對自己。
無相就是什麼東西都是沒有的,真的對別人,你會得到這個宇宙的真諦,就是我們說的助人為樂。空的是什麼呢?自己完全是無我的、空的,這樣的話,你才會沒有自己,只有眾生,叫無相。
那麼無相的人,才會有大智慧。
所以,我們體會無得無失,就是經常要自己來體會,經常想一想,我為什麼難過啊?我沒有得到什麼,我為什麼怕失去啊?我今天得到什麼了?
沒有。那你失去了什麼?也沒有。
你來到人間的時候是孤零零一個人來的,你為什麼要別人都陪在你身邊呢?讓別人照顧你、服侍你, 到了最後, 你走的時候不也是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嗎?你失去什麼了?
你得到什麼了?無得無失啊。
如果你不去追求,把自己無得無失看得輕一點,你會有真正的大福 分,你就會有無量無邊的福 分、福氣。當然,在人間要有感情的,我們夫 妻、我們的孩子、朋友、親戚之間都是有一定的感情的。雖然在人間這是短暫的相遇,但是在這段相遇當中,我們也要看得穿,如果人家給我的,要感恩啊,自己給別人的,要覺得自己沒有給別人什麼,自己沒有幫助別人什麼。
只是人家對你好的時候,你永遠感恩,你這個人就有福氣了。
舉個簡單例子,有一個人有個習慣,凡是別人對他好,他是非常的感恩,當個大事情,哪怕你天天夾個菜、拿雙筷子、拿盒紙巾,他都是非常的感恩。他的習慣就是,他自己對別人的好,他全部忘記,他活在快樂當中,活在福 分當中,他很幸福。他把自己對別人的好都忘記了,等到人家對他好的時候,他覺得人家怎麼對他那麼好啊,他整天就活在幸福當中,覺得自己真的是有大福 報啊,因為他從來不記著他自己對人家的好。
福 報小的人的毛病就是他對你好,他自己全部記住,心裡總想著「我對他那麼好,他怎麼還不給我回報呢?」他痛苦了。你對人家好,你不要想著有回報,你就不會痛苦了。
等到別人想到要回報你的時候,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怎麼有這麼多好人啊,感覺幸福吧?這樣就會得到無量無邊的福 分。所以,人要有大福 報,大福 報是什麼?
就是自己要經常體會「無得亦無失」,明白了嗎?你給人傢什麼了?人家不給你也很正常,對不對?
有所得實際上就是無所得,**跟你們講的都是佛的哲學,你有所得了就會有所失。你今天頭髮長出來了,你剪掉了,有所失嗎?你今天賺 錢了,你有所得,接下來你把錢又用掉了,有所失嗎?
用完了之後無所得,你沒有賺 錢啊,你還是跟原來一樣沒有錢。所以,有所得就是無所得,真正的得,你真正想得到在人間的一切,你必須要知道一個真 理,你想在人間得到所有的一切,你最後就叫無所得。你們以為最後我想在人間得到一切,**會教給你們一個方法讓你們可以解脫。
**給你們三個字,在人間想得到一切,最後就叫「無所得」,就是告訴你們,永遠得不到。
今天跟大家講一講,每個人都想學菩薩、想成佛,那麼佛的要求是什麼呢?你們都想成菩薩、成佛,**跟你們講,那就要做到「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這十二個字。無作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無生,無生就是什麼都沒有,我要學菩薩,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什麼都沒有,叫無生法 門。自己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說,我雖然在人間,但是我沒有生出任何的心,分別心、所有的心我都沒有生出來,我就是擁有了無生。
雖行無作,說的就是無、沒有。所以菩薩到人間就是一個「無」字,這個「無」字為什麼後面還有四個字「而現受身」呢?很簡單,受身就是你的肉 身、受報的身 體,就是五蘊假合之身,也就是你的肉 身,骨頭啊、血啊、肉啊、皮啊、氣啊,就是假合之身。
你今天想 做菩薩,心中什麼都沒有,那麼你一定有一個假合之身,也就是說,菩薩來到人間,雖然是沒有任何的目的,什麼都沒有,無得,叫無生,但來到三界,他一定會有受身,也就是這個假合之身。
學佛人要懂得,菩薩來到人間,如果他沒有一個受身,他不可能用一個法 身到三界來度眾生。換句話說,菩薩不能用一個靈魂來救你們,因為你們不知道啊。其實有時候菩薩來到人間,在你的身上,他讓你的意念一轉變,你剛剛還在哭啊、鬧啊,菩薩一到你身上,把你的意念一轉變,讓你看看對方也很可憐,你馬上不哭了。
實際上菩薩已經幫助你在轉變你的意念了,但是你不知道啊,你不知道你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