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兩極格局形成的標誌是:是二戰後,丘吉爾離任,發表《鐵幕演說》。解體的標誌是:
東歐劇變 八一九」事件。事件的起因:「八一九」事件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導致了局勢的混亂;其直接導火線是《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的簽署問題。
這一條約的簽署,不僅意味著蘇聯國家體制將發生重大變化,變為一個鬆散的邦聯,而且意味著對民族分離活動的讓步和認可,蘇聯瓦解開始(有6個加盟共和國拒絕參加簽訂新聯盟條約)。第二,事件結局所反映的問題實質:「八一九」事件歷時不到60個小時即告失敗,這固然與事件發起者的計劃不周有關,但其實質則是事件的發起者們也無力應付由事件發生引發的國內外局勢。
第三,事件的影響: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總書記職務,並要求蘇共**自行解散,蘇共處於分崩離析狀態。葉利欽威信大增,掌握了大權。
其後不久,蘇聯完全解體。
2樓:匿名使用者
①2023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訪美,發表「鐵幕演說」,由此揭開了「冷戰」的序幕。
②2023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發表諮文,要求美國援助「手受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爾其」,並公開宣稱美國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與蘇聯和共產主義對抗,此即「杜魯門主義」。美蘇戰時同盟徹底破裂,「冷戰」正式開始。
③ 2023年提出馬歇爾計劃,2023年實施。美國實施的目的之一是幫助歐洲恢復正常的資本主義經濟秩序,從而在政治上穩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在穩定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政治秩序的基礎上,美國還欲進一步加強對西歐各國的政治控制,將西歐納入美國對蘇聯實施「冷戰」的戰略步驟上來。
④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2023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為戰後初期美國「遏制」蘇聯,推行「冷戰」政策和爭奪世界霸權的工具。北約組織的建立是美國冷戰政策在軍事上的體現。
(1)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二戰後社會主義躍出一國範圍,在東歐出現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在亞洲,蒙古、朝鮮、越南、中國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道路。
(2)經濟互助委員會:針對馬歇爾計劃,蘇聯和東歐國家在2023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
(3)華約組織形成: 2023年,為了對抗北約,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匈牙利和民主德國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至此,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全面對峙,標誌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正式形成。
2023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形成了美蘇兩極格局。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標誌是 a.華
3樓:墨筆
a試題分析:b不對,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表明兩極格局下美國冷戰政策經濟上的措施;a不對,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誌兩極格局下冷戰正式開始;d不對,經互會的成立是蘇聯針對的反擊措施。a.華約的建立使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長期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了。
點評:二戰極大地改變了世界力量對比,二戰後美蘇雙方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以及國家利益方面的尖銳對立,特別是由於美國「遏制共產主義的」戰略,造成兩極格局下的對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有什麼作用?
4樓:蘇決小姐
作用:1、雅爾塔體系的形成實現了世界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對抗雙方彼此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2、雅爾塔體系促進了民族解放事業的發展,有利於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爾塔體系推動了戰後科學技術的發展。
雅爾塔體系其特點是:以美國和蘇聯兩極為中心,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爭奪霸權的冷戰,但不排除區域性地區由兩個超級大國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
2023年的東歐劇變和2023年的蘇聯解體,標誌著兩極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徵著雅爾塔體系最終瓦解。
5樓:匿名使用者
1、奠定基礎:戰後初期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西歐衰落,美蘇勢均力敵。社會主義和帝國主義兩大陣營的出現。
2、初步形成:二戰後,世界大國按照雅爾塔等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建立新的國際關係格局,構成雅爾塔體系。
3、最終確立:到2023年美國開始實施全面冷戰政策,美蘇盟友關係徹底結束,轉變為敵對關係。2023年、2023年先後建立了北約、華約兩大組織,標誌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以美蘇為中心,在歐洲成北約和華約兩個軍事集團對立,在全球形成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格局.
6樓:匿名使用者
冷戰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具體表現:政治上推行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實施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杜魯門主義:2023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他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它的出臺,標誌著美蘇戰時同盟關係正式破裂、美蘇冷戰開始。
美蘇冷戰局面的形成:以杜魯門主義為起點,美國在經濟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在軍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
至此,美蘇冷戰局面最終形成。美蘇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對峙。
7樓:匿名使用者
蘇美爭霸:從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擔任蘇聯領導人後,美蘇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爭霸。2023年蘇聯解體,標誌著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格局結束。
影響:消極影響──美蘇爭霞,世界局勢長期不安寧。積極作用──兩大集團,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戰的爆發。
兩次世界大戰後分別建立了怎樣的是界體系?美蘇冷戰開始和結束的標誌
8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3·鄂州)2023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內。容這個第二戰場是相對於蘇德戰場來說的。
(2014·孝感)70年前的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100年前的6月28日,薩拉熱寓事件引爆了「一戰」。回顧這兩次世界大戰,我們應該明白:
①一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二戰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②十月革命後蘇俄決定退出一戰,一戰期間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獲得短暫的發展春天。
③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
④一戰後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後形成雅爾塔體系,美蘇「冷戰」兩極格局。
(2017·鄂州)20世紀上半期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關於兩次世界大戰共同點,原因都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客觀上都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戰後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一戰性質是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性,是非正義的。而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
什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什麼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 最慘重 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以德國 義大利 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 匈牙利 羅馬尼亞等國 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 的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 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 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 日本帝國 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 羅馬尼亞王國 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了那些教訓
經驗1.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2.戰爭促進科技發展,而科技的發展也促使戰爭更加殘酷3.由於戰爭的殘酷,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教訓1.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戰爭的根源 2.不應由於政治上的偏見而排斥他國,應該共同合作3.切勿以犧牲他國利益來維護自己利益 4.國際需要一個聯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