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們的常識中,我們中華文化歷史中,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結束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將儒教推崇為國家主導文化。其實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君主,更早地尊重儒家,將儒家的地位提升至極高的位置,他就是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
他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後來的秦國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
魏文侯在實行變法後,國家實力強大之後,便積極向外發展,他派吳起率領魏軍向西進攻秦國,並佔領了秦國的西河地區(今陝西洛河、黃河與渭河間的大片三角地)。
魏文侯知道秦人不易被武力屈服,但卻對中原文化很嚮往。於是在對秦攻略中除了軍事打擊、政策攻心外,還進行了文化滲透,著名的西河學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於是魏文侯重用當時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為老師,並在西河講學。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名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歲,生於公元前507年。魏文侯在請子夏來西河的時候,子夏已是百歲老人,很少親自教授了。
而且子夏由於老年喪子之痛,哭瞎了眼睛。
因此子夏本不願意來西河,可魏文侯看重他是當時各國讀書人中的靈魂人物,便親自前來拜子夏為老師,由此,子夏便成了「君王師」之名的第一個擁有者。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沒有享受過如此尊高的榮譽。子夏感於魏文侯的真誠,就決定親自到西河。
這樣一來,魏國的西河地區就成了當時華夏文化的重心,在此,著名的西河學派得以形成。但是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齊人公羊高、魯人穀梁赤、魏人段幹木和子貢的**田子方。
子夏在西河沒有幾年就去世了,但是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作為一代宗師,子夏使秦國、楚國、趙國這些邊地夷族文化佔上風的國家受到中原文化的感化,而且使魏國儼然成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魏國取代魯國成為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主因便是魏文侯尊子夏為師。
子夏到西河後,各國士人紛紛前來求學,待學成出師後,他們一般自然而然地留在魏國,併為之效力,大量的人才就這樣聚集於魏國。魏國能夠持續強盛,子夏功不可沒。
魏文侯拜子夏為師,將儒家地位提升至極高的位置,就此獲得了士人之心,魏文侯實為帝王中以獨尊儒家並籠絡人心的第一人。魏國成為文化中心後,再加上依靠「李悝變法」後強大的軍事實力,如虎添翼,因此得以在戰國時期稱霸百年。
2樓:可靠的桃花扇
魏文侯時有子夏,田子方,段幹木
魏文侯時期重用哪個名將?
3樓:匿名使用者
魏文侯(?-前396) 中國戰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公元前445年.繼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
4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吳起了喲,以下是他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吳起,(約公元前440—前381年)戰國初期著回
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答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吳起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
魏文侯時期為什麼不一舉滅秦
6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那個實力。
春秋戰國時期,滅國只發生在國力極其懸殊的情況下,並且其餘強國還不能反對或者認為被滅國滅了沒什麼影響,否則其餘國家會進行干涉,所以除非魏文侯時期的魏國有壓服天下的實力,否則就只能蠶食而不能一舉滅秦,很顯然魏文侯沒有壓服天下的實力。
7樓:匿名使用者
實力不足以滅掉秦,即使勉強滅秦消耗也巨大。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魏國的戰略重心是逐鹿中原,三晉擴張重心是伐楚攻齊,並且魏文侯在佔領秦國河西要地、吞併中山國、攻佔大梁後已經對趙國形成三面合圍,其目的肯定是為了將來擊垮並穩住齊楚後吞併趙國,統一北方。可惜死得太早,後來的武侯、惠王沒能繼承戰略目標,四面出擊亂打一氣,到處樹敵,導致魏國衰落。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9樓:嶽揚墨陽輝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d)a.新興地主階級日益崛起
b.各國變法相繼
c.各國諸侯爭霸戰爭頻繁
d.社會處於經濟、政治大變革時期
試題分析: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的大變革時期。政治上,奴隸社會逐步解體,封建社會形成;經濟上,井田制瓦解。
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社會變革發表自己的看法,抨擊其他學派,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a、b、c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選d。
考點:百家爭鳴。
點評: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10樓:樂彤斐漢
1,春秋戰國時期,諸侯
競相稱霸,各國都需要人才,這就促成了人才輩出的局面。這裡所謂「人才」,主要就是指「士」。
2,是對社會問題進行理論學術研究與交流。當時還沒有形成對文化的管制,從而造成了言論非常自由的社會環境。
3,是施教授徒,
傳播文化
的結果。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潔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使這一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諸子百家政治學術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時期,
這個時期,社會結構急遽變化,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兼併戰爭接連不斷,文化思想空前活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現於這個時代,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
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知識分子—「士」階層的出現和活躍。
「士」階層是如何產生的呢?西周之時,學校都是官府的。《周禮》明確規定,「古者學在官府」。
那時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學校的老師。章學誠先生說:「三代盛時,天廠之學.
無不以吏為師,《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學備矣」。說的就是「學在官府」的情形。
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著學校,學必須以官吏為老師,各種各樣的學問,都要向官府有關主管的官吏學習。比如,要學習法律,《周禮·地官》記載「受法於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學習法律。
但是,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進學校學習,只有王公貴族的子弟才有資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識的。周平王東遷,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形勢。
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諸侯國,有的則流落民間。「學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辦學蓬勃興起,入學條件西周時大力改變,像孔子所辦的私學提倡「有教無類」,教育的物件不分貴賤等級,只要學生送給他「束俯」(一串臘肉)作為學費,就可以了。這樣便大大擴大了受教育者的範圍,因而有學問的人多了起來。
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士」。「士」的成分很複雜。他們分屬各個階級。
「士」可以經人推薦而擔任官職。很多有經濟基礎的人棄農為士,而私人辦學的發達,提供了這一條件。
「士」階層的活躍,和當時社會的「養士」之風的盛行,有密切的關係。春秋時代已經開始「養士」,而戰國時期更為盛行。各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自己的實力外,為了逐鹿中原,統一中國,十分需要借重土的力量,因此紛紛「養士」,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
如春秋晚期,齊國的田常,早在齊景公時就施惠於「士」。每殺—頭牛,僅取「一豆(四升)肉」,其餘的都用來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僅取「二制」,即兩匹布帛,其餘的分給「士」做衣服穿。
又如戰國初期的魏文侯草賢禮士,他周圍有一大批知識分子。戰國中期.齊威王、宣王之時,在都城臨淄西門外設謖下學宮,招探天下文人學士,在那裡講學和著書立說.
議論朝政。後來的「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他們「養士」多達幾千人。戰國後期秦國的呂不韋,也有「食客三千「,多為有一技之長者,「士」中許多優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為卿相,如商鞅、吳起等,學術活動也受到鼓勵和資助。
此外,當時諸侯各國致力於富國強兵,對學術研究採取寬鬆的政策也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對「士」往往都採取寬容的政策,允許學術自由。這就為「士」著書立說、發表個人的意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大大促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解放。
百家爭鳴的主要基地稷下學宮是最為典型的例證。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主要學派有哪些
12樓:墨冰公子
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的根本原因
中國歷史上,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東周以後,學逐步走向民間。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奴隸制度解體,奴隸主貴族獨佔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諸侯爭霸,各國開放政權以延攬人才,又因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難,社會發生劇變。
這一時期有思想的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瞭解決的辦法和思想。個人利害與國家之間的利害互動運用,相互影響,標新立異。各種學說,思想紛紛出現。
所謂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爭鳴。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儒家、道家、陰陽學說、法家、墨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學派紛呈,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中國術語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或者「百家爭鳴」時期。司馬遷《史記》引述了司馬談對學術流派的見解,他把先秦以來的學派總歸納為六家,即:
陰陽學說、儒家學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班固在《漢書》中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歸納為十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家。
高三歷史參考書上有一選擇題: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有兩個可能答案:
a.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 ;b.社會處於巨大的動盪與變革中 。
選哪個比較合適?為什麼?
可以說是b ,社會處於巨大的動盪和變革,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權利不集中,則下面就會亂,一亂,就會出現很多思想。
也可以說是a ,社會的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力,而經濟的發展就直接體現了生產力的發展,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 ,那是它特殊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
兩者都道理,但也不全對,比如封建經濟隨後的百年也都在發展,而且更快,清朝是封建經濟最高蜂,它怎麼沒出現百家爭鳴呢? 因此,只有存春秋時有"百家爭鳴",說明社會處於變革中,才是根本原因。
我的看法,a 和b 都不對 ,根本的原因是當時還沒有出現「獨尊儒家」 ,漢朝「獨尊儒家」後,中國也出現過大**的戰國時代 ,為什麼就沒有出現春秋那麼多思想家呢? 因此 ,根子在「獨尊儒家」 。
從問題提供的選擇看 ,中國現在的儒家繼續為自己對中國思想和科學的破壞遮羞 ,甚至有幾個學術**稱漢朝沒有「獨尊儒家」,為什麼現在的歷史學界扯謊?為了配合恢復「國學」的運動麼?無論怎樣,這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誰,儒家學派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 孔孟 代表作 魚我所欲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王顧左右而言他 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 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 行仁政 學說上,他推崇...
隋唐時期文物有哪些,隋唐時期文物有哪些
唐朝有 何家村唐bai代窖藏 du 獸首瑪瑙杯 海內zhi孤品,中國 禁止其出境dao。鴛鴦蓮瓣紋金碗 內中國容國寶級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 中國國寶級文物。鎏金鸚鵡紋提樑銀罐 中國國寶級文物。陝西西安法門寺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銀錫杖 國家一級文物。八重寶函 國家一級文物。銅浮屠 國...
建安三曹是指,建安時期的三曹是那幾位
建安三曹是指曹操 曹丕 曹植。因他們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 三曹 1,曹操 曹操是建安時期傑出的文學家和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風氣,風格清俊通脫。2,曹丕 曹丕擅長詩文及辭賦,其名作有 燕歌行 與吳質書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