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地說,應該是南北方向.指南針的指標上會標註方向,n為北,s為南.
一般是指北的那一端會用醒目的顏色標註出來.也有部分指南針是標註南方的.
「指南」是一種歷史叫法,代指方向.
如果考慮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南北極的話,問題就不那麼簡單:指南針指的是地磁極,由於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地理北極(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北極)附近是地磁南極,吸引指南針的北極指標.反之,地理南極附近是地磁北極,吸引指南針的南極指標.
地理極和地磁極之間有磁偏角.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不論放在什麼地方,它總是一端指向**?
2樓:要當技術宅
指南針的指標指向北。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
地球是個大磁體,其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根據小磁針n極向北指的特點,人們分析出地磁場的的方向是從南向北的,這就得出了地磁場的n極其實在地理南極附近,而地磁場的s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南北極與地理南北極是相反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一端總是指北方。
還給你介紹下使用方法:
要確定自己在地面上的位置,必須首先找到北方(即地圖的上方),然後轉動身體使人和地圖均朝向北方,或者旋轉地圖朝向前進的方向。這樣你才能將指南針設定在地圖上。
1、要確定從a點(你的位置)到b點(你的目的地)的方向,首先應使方向箭頭從a點指向b點。沿指南針的邊緣測量ab線的距離,並參照地圖的比例。
2、旋轉**刻度盤使南北線與地圖的網格線重合。指北箭頭(紅色)現在指向地圖的北面。這就確定了方向(ab線和磁北之間的角)。
3、旋轉地圖使指北箭頭與磁北重合,如指標所示。指南針上的旅行方向將指向你設定的方向。
4、現在,你可以拿起指南針按照旅行方向箭頭前進。保持指南針處於水平位置,並使刻度盤上的指北(紅色)箭頭與磁碟上的北方重合。
如果解決了你的問題 記得加分 謝謝
4樓:萊克攸
指南針的指標指向北。地磁北極位於地理南極附近,因為磁鐵異極相吸,既然規定了指南針的n極指向北方,那麼北方的地磁極就應該是s極,而地理南方為地磁n極。
5樓:呼延朗寧
一端指向南方,另一端指向北方。
6樓:匿名使用者
指南針總是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
7樓:彼岸是此岸
指南,指南顧名思義肯定是南邊啦
8樓:
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的指標一端指向()方,另一端指向()方。
9樓:用力一口成
它的指標一端永遠指向北,另一端指向南。
10樓:你好廠
紅的指北 另一個指南
有關於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是怎麼被髮明的?具體資料是什麼?
11樓:來自法華塔歡欣鼓舞的鋼鐵俠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它出現於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最初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隻勺,底部光滑,可以在平滑的銅質或木質的「地盤」上自由旋轉,等它靜止下來,勺柄就會指向南方。人們管它叫「司南」。
大約在北宋初期,我國古人又創制了一種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魚。指南魚用一塊薄鋼片做成,形狀像魚,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像小船一樣浮在水面上。宋代還有用木頭做的指南魚和指南龜。
木指南魚是用木塊刻成的,魚腹裡放入一塊磁性強的天然磁石,用蠟封好,在魚口插入一根針,此魚就能指南了。指南龜的製法和原理與木指南魚基本相同。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指南針指南「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沈括第一次發現,磁針雖然朝著南方,但不是指的正南,而略有些偏東。
這就是磁偏角現象,它的產生是由於地球的磁極與地理的南北極不重合,略有些偏差。這一發現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在西方,直到公元2023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時,才發現有磁偏角存在,比我國沈括晚了400多年。
據史料記載,東漢的張衡發明過指南車。指南車上裝有非常複雜巧妙的機械。它的**是一個大平輪,木頭人就豎立在上面,在大平輪的兩旁,還裝有很多小齒輪,如果車子向左轉,右邊的車輪就會帶動小齒輪,小齒輪再帶動大平輪,使大平輪相反地向右轉。
於是,木頭人的手臂始終指向南方。
12樓:胥良濤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目前傳統的觀點認為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
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採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
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
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司南模型是由我國著名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根據《論衡》中的記載,考證並復原的。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但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的一觀點一直受到學術界的質疑。首先,在《論衡》中,並未指出司南是磁勺子,而且,在剛認識到磁石吸鐵的同時就發現其指極性不符合認識的規律,另外要把磁石加工成能指南的磁勺,要有意識地『順其南北極向』磨鏤。在十一世紀指南針發明以前,古文獻中從未有過磁石兩極以及它的指極性的記述。
50年代錢臨照院士曾受郭沫若之託試圖以天然磁石製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而王振鐸先生的復原物為鎢鋼在人工電磁場中磁化,這在兩千多年前是無法辦到的。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已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
東北師大教授劉秉正於2023年就對司南的磁勺說提出質疑[1],80年代後又通過用天然磁石指極性實驗以及考據指出《論衡》以及《瓢賦》中的司南是天上的北斗, 而其它的文獻中的司南或是指南車如《鬼谷子》,可能是行事的準則,也有可能指官職如《韓非子》[2][3]。其他也有一些學者如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李志超認為司南是磁石放在瓢中,杭州大學教授王錦光提出司南是磁勺子放到水銀池中(《論衡》中的地為「池」)[4][5]。202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孫機根據前北平歷史博物館舊藏殘宋本《論衡》認定「司南之杓」杓字實為酌,那麼看來「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司南是機械齒輪裝置的指南車[6]。
但這些質疑還沒有被科技史學界所普遍接受[7][8]。 另外人們常把指南車當成磁性指南工具,實際上指南車是應用機械原理進行指南的。這在學術文獻中也經常被混淆。
如認為《鬼谷子》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實際上歷代引《鬼谷子》中的司南從前後文看都是說指南車。如《宋書·禮志》,唐·李善注《文選》中左思吳都賦,《太平御覽·車部四》等。
這是在閱讀文獻是應該注意的。
指南針原理:
地球是個大磁體,其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 指南針在地球的磁場中受磁場力的作用,所以會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輾轉傳入歐洲後在航海大發現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科學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針為何能夠指南」問題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那麼,中國發明指南針後對指南針理論作過什麼樣的**?吉爾伯特的理論是否及時傳到了中國?
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又對我國指南針理論的發展有過哪些影響?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關增建從2023年起開始著手研究這些基本上還是空白的問題。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理論,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感應說』。
」關增建介紹,11世紀中葉時我國大科學家沈括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但對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南卻沒有一點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隨後,文人學者們從陰陽五行學說出發,結合當時人們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提出各種指南針理論。例如,最晚成書於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邏輯:
「磁針是鐵打磨成的,鐵屬金,按五行生剋說,金生水,而北方屬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鐵產生於磁石,磁石是受陽氣的孕育而產生的,陽氣屬火,位於南方,因此南方相當於磁針之母。這樣,磁針既要眷顧母親,又要留戀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 關增建表示,從近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蒙氏理論」完全異想天開,但從事物的屬性出發解釋其行為,在東西方科學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國古代陰陽學說昌盛,用陰陽學說闡釋指南針指南及「常微偏東」的原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特別是,該理論認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屬性,它們決定磁針的指向,這種說法很容易啟發人們發現磁石的兩極,並進一步聯想到磁極與磁針指向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找到可能的途徑。
南宋人的指南針原理,仍認為「指南針之所指,即陽氣之所在」,只是圍繞磁偏角現象,立論依據更多轉向地理方位的座標系統——中國古人認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這樣地表面必然有個中心,過該中心的那條子午線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異等認為,一旦測量地點不在這條南北線上,指南針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託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針由大地方位系統決定,而偏角則由天體方位劃分系統所決定。
關增建認為,這種說法「體現了傳統指南針理論在陰陽感應學說和磁偏角的存在這一矛盾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窘迫」。 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2023年),傳教士來華,帶來西方的指南針理論、地球學說以及相關科技知識。受其影響,中國學者開始從新的視角**指南針理論問題,在此過程中,陰陽五行的作用不斷淡化,力學角度的分析不斷增加,但吉爾伯特2023年提出的科學理論連西方學界都沒統一,更談不上入主東土。
傳教士中,2023年抵華的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的指南針理論最系統,但他認為決定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兩極本身,理論仍然侷限在古代科學的範圍,而不像吉爾伯特認識到地球本身存在一個磁體。南懷仁理論在中國影響深遠,直到19世紀中葉,我國仍有學者用它解釋指南針問題。而此時,清末來華的傳教士已開始著手把西方近代磁學知識介紹給中國了。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瞭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
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希望對你有用~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用修改符號改句子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表述不當。可改為 修改病句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正確句子為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解析 這句話屬於常識錯誤,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和造紙術。錯誤句子屬於不合事理,四大發明應該有四個發明,而原句中指南針只有一個,使句子概念不清,使用錯誤或者表...
造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者是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不是蔡倫從無到有發明的,是蔡倫在前人造紙經驗基礎上改良而來。今天到陝西漢中還可以看到專門紀念他的 蔡倫墓祠 位於陝西漢中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倫 東漢宦官,蔡侯紙 發明者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
四大發明是什麼,我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中國的古代四大發明是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向的一種簡單儀器,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旋轉的磁針。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造紙術是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火藥是由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