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感官所得都屬於現象,宇宙的根本是絕對理念」。是什麼意思?急

2021-04-16 11:22:57 字數 5610 閱讀 3186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所感知到的外界事物的一切,都是感官傳遞給我們的。

比如你看到桌上一隻蘋果,你覺得這是蘋果,而實際上這只是光在你眼中的投射,你實際看到的是「光子」。你看到蘋果是紅的,也是通過你的感官。如果你是色盲,你看到的就不是紅的了。

那麼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或者說,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到底是什麼?

是宇宙本身?不對,你無法接觸到宇宙本身。你接觸到的都是通過你的感覺器官加工後的資訊。

如果兩個人感覺器官不同,那麼所得的宇宙也不同。而感官所帶來的資訊,由你的大腦「整合」,成為「理念」。

所以,宇宙只是你通過感官接受「現象」帶來的資訊,得到的「絕對理念」。

2樓:

首先這是一個悖論。

我們都知道地球空間的一個行星,它在太陽系之中,而太陽系則在銀河系之中,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的大量星系之一,那麼,宇宙又是在什麼之中呢?

我們來想想,地球與太陽系、太陽系與銀河系之間是一個軌道的關係。如果單獨討論地球、太陽系都有相對固定的軌道,正是因為我們目前無法發現宇宙的軌跡,所以只能暫時把宇宙定位為最大,至於宇宙外面,沒有科學依據只能猜測了……

進步不是什麼事件,而是一種需要。

3樓:俺不是

【宇宙常識】☆宇宙外面是什麼?

宇宙外面是什麼?

我們所說的宇宙即使只有一個宇宙,即使實實在在地存在,也是一個被感知的宇宙。沒有人或類人的智慧,或沒有生物的感知,宇宙有甚於無。那麼宇宙又是否存在呢?

是人的存在決定了宇宙的存在,還是宇宙的存在孕育了可以感知宇宙存在的生物,宇宙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被感知嗎?況且人或生物所感知的宇宙並不是真正的宇宙,只是一種鏡象。

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在人類所見有形有物,只不過都是一些無形的能量物質罷了,實際並不存在形狀,或者說,沒有物體和能量的區別。比如一張桌子,有稜有角,四四方方,這不過是人體觸控的感覺和人腦將能量物質轉換**可以描述的形象。我們習慣於將儀器探測出來的現象轉化為人類習慣的東西,其實很多時候是儀器描述的圖形更接近真實現象。

通過儀器,我們現在知道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而原子核中的中子、質子以及電子又由什麼組成,我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但今天的分析,有這些就足夠了。電子是什麼,電子為什麼又有電磁波的性質(x光),它分明就是電磁波麼,所以它能通過一些分子屏障。人眼將電磁波反映到腦中,人腦將這種型別的波理解成一種顆粒,就象把可見電磁波理解成一種顏色一樣。

由於電子相對遊離,所以可以檢測到它的波動。如果人的手可以精細到可以拿捏這個能量體,由於電磁的斥力,我們一定可以感覺它的形狀,說不定不是現在所描述的粒子形狀。對這一點,有些人可能不理解,可以做個比喻,我們都知道,電是無形也無色的能量,但如果電打擊你一下,你分明可以感覺它的形狀和堅硬度。

電激發產生的電磁波也沒有顏色,可是我們可以看見其中的可見電磁波部分,即閃電。而電子的質量,是通過場間的作用力計算出來的,場實質上是能量的表現。

如果象巨集觀物體一樣計算大小,那麼分子中幾乎都是真空,原子核及電子簡直微不足道的小。如果中子和質子也是這種類似空洞的話,那分子幾乎可以百分百是真空。實際上的確如此,因為電子是波,是能量,中子和質子又何嘗不是呢?

只不過沒有將中子、質子再往下細分。如果這些都是能量,是波,那麼在高壓下將之壓縮為零大小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個高壓可以通過引力場獲得。宇宙從無到有也就可以理解了。

百分百虛空的東西,我們怎麼會有感覺。如繼續以一張桌子為例。桌子有外形,包括顏色,可以阻擋光線,人在前面看不見桌子擋住的物體,手觸碰桌子有感覺,不能穿桌而過,等等。

首先,我們確定,桌子並不象我們習慣意識到的東西那樣,是個用木料或塑料或金屬製成的密實的物體,它實際上是個虛空,百分百是個空洞。我們肉眼所見觸控所及的物體,是能量體在我們人腦中的反映。我們感覺桌子是硬物,實際上是桌子與人體之間力的相斥,我們感覺它的輪廓,是這個內部相互作用的能量聚集體的邊緣,我們感知它的顏色,是這個能量聚集體同外界能量交換中可見電磁波部分,我們不能透過桌子看東西,是因為可見電磁波不能通過這個能量聚集體。

可見光的波長相對於原子的大小太長,無法分辨原子內部的事物。以可見光波長作參照,原子是個實體,原子和原子之間的排列間隙,相對於可見光波長也太小,不足以通過。人的視力分辨力及穿透力都是以可見光波長為前提,所以只憑人眼,人看不到桌子後面的東西,因此形成了桌子的輪廓。

同時,上面也將到,人體觸覺器官也無法通過桌子,通過視覺、觸覺等感官認知,人才會產生桌子這個習慣概念。

但實際上,桌子是空的。應該說,桌子的形狀其實是能量聚集體在人腦中的反映。

我們所說的宇宙,其實是映象宇宙,與真實的宇宙是不同的,真實的宇宙是一個能量的虛空。習慣上稱為物質的東西,都只是能量。由於我們的視力不能穿透這些能量聚集體,我們便有物的概念!

宇宙中更有很多存在的東西,又不是人或生物所能感覺到的。人類感官的分辨能力有限,檢視波段十分窄小,只能對宇宙中部分物體有感覺和顯影,即使通過檢測工具,人類所能感覺到的世界也只是真實世界的一小部分。人類只是把自己能感覺和顯影的部分稱為宇宙!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4樓:匿名使用者

也就是說一切存在的、讓我們感受到的事物,都只是現象而已。宇宙的本質(本原)其實是空,也就是沒有。

般若是什麼意思

5樓:baby鞋子特大號

般若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在日本,般若是傳說中的一種鬼怪,更確切的說應該是一種怨靈,據說是因女人強烈的妒忌與怨念所形成的惡靈。般若也有其類別之分,基本上有笑般若(わらいはんにゃ)、白般若(しろはんにゃ)和赤般若(あかはんにゃ)三大類。

般若(bōrě),梵語prajna的音譯。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

合一的八個分支: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6樓:龍凌風

般若: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合一的八個分支:

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7樓:初夏的塵埃

般若(bōrě),梵語prajna的音譯。又譯作「波若」、「鈸若」

、「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合一的八個分支:

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8樓:

玄奘大師譯經時立了一個原則,叫做「**翻」:有五種情況不做翻譯,只直接做「音譯」。「般若」即是其中一類---意義多重、僅以一個名詞翻譯過來後就會漏失其他更重要的涵義者,就不翻。

所以,般若雖屬「智慧類」名詞,但卻不僅止於俗世間對「智慧」這個兩個字的認知。因此當年才會依然維持其音譯而留下「般若」這兩個字!

如果一定要給「般若」一個比較妥當的解釋,那就只能說它是.....「圓滿無漏、最究竟(終極)的智慧」!!!

呵呵呵。阿弭陀佛。 :)

9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讀音bōrě),梵語prajna的音譯,是一種宗教術語。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 ,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

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合一的八個分支:

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拓展資料:

以種類而言,般若有二種、三種、六種之別,二種般若有如下之三者:

一、共般若與不共般若。共般若,即為聲聞、緣覺、菩薩共通而說之般若;不共般若,則僅為菩薩所說之般若。

二、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觀照一切對境之真實絕對者;此雖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稱般若;觀照般若,即能觀照一切法真實絕對實相之智慧。

三、世間般若與出世間般若。世間般若,即世俗的、相對的般若;出世間般若,即超世俗的、絕對的般若。又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則稱三般若。

方便般若系以推理判斷,瞭解諸法差別之相對智;文字般若系包含實相、觀照般若之般若諸經典。又實相、觀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慧之物件的一切客觀諸法)、眷屬般若(隨伴般若以助六波羅蜜之諸種修行)、方便般若,則稱六種般若。

10樓:明夢凝

般若(bō rě),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缽羅若」,全稱「般若波羅蜜多」(梵文:prajñ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羅蜜」。意譯「妙智慧,微妙智慧」。

在英文中寫做「prajna」。

中國文化講的智慧是那種能夠辨別是非、辨別事物不同情況的智慧;而佛教裡的「般若」恰恰是讓我們來消除這些分別,也就是說是一種無分別的智慧。因為漢字「智慧」二字不能盡表其義,所以在翻譯**時以音譯。

大乘佛教稱之為「諸佛之母」。

般若分世俗般若和勝義般若,也叫世俗諦和勝義諦。世俗諦就是語言和思維所能到達的境界,因果輪迴、生死無常等屬於世俗諦;勝義諦是超越語言和思維的境界,是見性之後保任安住自性的境界。

11樓:遼北範德依彪

般若即智慧,波羅蜜多直譯為"彼岸到",經題中"心"字的涵義有幾種:一是中心,心要與核心的意思。二是說明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心。

三是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又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短的**)則是般若經典的核心的核心,所以稱為《心經》。其次,心是指明人的本心在《金剛經》中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是智慧本心,是不執著於諸相及概念假說的妙明真心。由此,常讀《心經》,不僅可以平心修性,驅魔抗邪,還能開啟無上智慧。

現將**轉抄如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注 解:

1、"般若" 讀拼音"bo re" 的音 。2、"舍利子"就是舍利弗。2、"菩提薩埵" 是菩薩全稱。

"埵" 讀拼音"duo" 音。3、"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耨" 讀拼音"nou" 音,"藐" 讀拼音"miao" 音。

4、"訶" 讀拼音"he" 音。

一切都變成美好的回憶,「但這一切的一切,都變成了昨日美好的回憶」用英語怎麼說

把以前美好的回憶埋在心裡.難過的時候拿出來想想.也是很有意義的.詩人普希金有句名詩句 一切都會結束,一切都會過去,那一段是我們共同的懷念 原話是什麼?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 快樂的日子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

下列關於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一切正在發聲的物

a 聲音是由物體bai的振du 動產生的,所以一切 zhi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dao說法版正確,符合題意 權b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的振動停止,發聲體停止發聲,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 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

我18歲了想隱居看淡一切了世間的一切我都

不要這麼想,人生苦短,來一次不容易,不能因為一時的不如意就想到放棄,你要想想現在科技進步這麼快,等個十幾年,還說不定出什麼高科技呢!你現在就隱居太早了!其實我也和你有過同樣的想法,不過最後我一想如果遇到點不順心的事就隱居就出家,或者過激一點就自殺,那也太懦弱了,記住面對不如意只有懦夫才會選擇逃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