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1、在本詩中,李白為什麼要以「明月」入詩?
2樓:阿沾
原因:借明月以抒發羈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
王昌齡貶龍標尉,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明月象徵著純潔、高尚,詩人在許多詩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時照亮詩人和友人。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3樓:黛妮
一、王昌齡貶龍標尉,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羈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
二、附原文如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簡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
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
三、作者簡介: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4樓:我家陽光燦爛
1.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滴者。
2.子規既包涵著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又切合當時的情事。
4.暮春時節。因為詩中提到了楊花,楊花是在暮春時節才有的。
5.他滿懷「愁心」同情被貶的朋友。
看完後一定要推薦為最佳答案,為完成任務,拜託
遙把相思寄明月李白的詩
5樓:月似當時
李 白: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4、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5、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6、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7、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8、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9、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10、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6樓:氾濫的回憶
原文《聞王昌齡①左遷②龍標③遙
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④落儘子規⑤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⑥。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註釋①、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 ②.
、左遷: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③、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 ④、楊花:柳絮。 ⑤、子規:
即杜鵑鳥,啼聲哀婉悽切。 ⑥、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⑦、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
這裡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樹上楊花落盡, 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 一路上要經過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寫作背景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
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
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聲聲子規鳥兒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涼,更何況又傳來遠方老友的不幸遭貶的訊息,又怎讓人不為友人擔心、憂愁?
7樓:再把我批判一番
首先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五溪,不是說王聖手經過了五條河才能到偏遠的龍標地區,而是五溪本來是一個偏遠的地區,而龍標比這個偏遠的地區還要偏遠。葛劍雄在論及中國之觀念時,
「中國」的概念不斷擴大和變化。即使在王朝統治的範圍內部,「中國」概念也不是清晰明確的,西漢時今天的湖南、江西已經設定郡縣,但是還不是「中國」,到了明朝,湖南江西已經是「中國」而云貴卻還不是「中國」。
此湖南某(些地區)在西漢不被當成「中國」之現象,可以隨手之事例參證之:
金明館叢編初編《魏書司馬睿傳江東民族條釋證及推論》引《後漢書南蠻傳》: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槃瓠之後也,雜處「五溪」之內。
若陶侃之「本鄱陽人也,徙家廬江之尋陽」,則被疑為溪人,則不以中國視之之例也,如溫嶠輕侃「溪狗」則如斯矣。
則知晚至東晉,五溪之地,尚未被目為「中國」亦事實矣。
間以李白楊花落儘子規啼之詩副證此事:聞道龍標過五溪,言龍標之遠,尤在五溪之外,則知五溪已屬遠地矣,方可襯龍標之遠,在李唐時則龍標仍未成為開發成熟之邊遠地域,宜矣李詩之以「過五溪」、「夜郎西」並稱。可知此時龍標雖遠甚於五溪,尤派遣王聖手任尉官,但是卻被稱為夜郎之西,一些地方被設定郡縣,卻仍因文明教化之成見不被以「中國」視之,則又一例也。
8樓:夏天的白妹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9樓:匿名使用者
友人被貶,表達對友人的祝福。
10樓:無與倫比
到底是隨風,,還是隨君?
11樓:匿名使用者
楊花凋零,杜鵑不住的啼叫。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本詩中,李白為什麼要以明月入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13樓:匿名使用者
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14樓:不過爾爾
詩的全文是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為: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所以應該是後兩句,即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5樓:青黃不動聲色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6樓:剎那芳華芳華獸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作品名稱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品別名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創作年代
盛唐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⑴
楊花落儘子規啼⑵,聞道龍標過五溪⑶。
我寄愁心與明月⑷,隨風直到夜郎西⑸。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
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
古地名,唐朝置縣,今湖南省黔陽縣。
⑵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穀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悽切。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
⑶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一說是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關於五溪所指,尚有爭議。
⑷與:給。
⑸隨風:一作「隨君」。夜郎:
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裡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白話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創作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
「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秦川得及此間無出自李白的哪首詩
秦川得及此間無。出自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二 原文。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譯文。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千門像畫圖一樣美麗。其地的草樹雲山如同綿繡,秦川長安的風光能比得上這裡美麗嗎?創作背景。這組詩當作於安史之亂中唐朝收復長安後的至德二載 757年 歲...
寫李白鹿遭挫折報國無門感嘆的詩
李白的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文學詩歌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戀》是李白寫的嗎,《戀》是李白寫的詩嗎?
不是。李白並沒有創作這首詩,是後人以李白名擬出來的而已!所謂網上流傳的藏頭詩,我喜歡王源心不移,全文語意簡單,根本沒有歷史證據!被後人稱作 詩仙 的李白也不會寫這些沒有意義的 不具備情感的詩了。希望這些 預言詩 再不會有人利用歷史來亂改造了!不是的。歷史上無此記載,也不符合押韻和對仗的手法,都是杜撰...